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胎衣不下的诊断治疗

牛胎衣不下的诊断治疗

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又称为胎衣停滞。

指母牛分娩后,胎衣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全部排出而滞留于子宫内的一种疾病。

胎衣不下通常以老龄、高产和体弱牛多发,其发病率在12%-18%,本病虽不能直接导致牛死亡,但使产奶量降低,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从而导致不孕。

一、病因
1、原发性
①饲料单纯,品质不良,矿物质、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母体过肥或过瘦以及产前运动不足等。

②早产、流产、内分泌失调,影响胎盘成熟和产后子宫正常收缩。

③胎儿过大、胎水过多、双胎,使子宫肌肉长时间过度紧张而导致产后乏力。

2、继发性
①当母牛患有子宫内膜炎、布鲁氏杆菌病时,常可引起胎盘粘连、充血、水肿而影响胎盘正常分离。

②当母牛难产时,由于子宫长时间的强烈收缩,使子宫肌肉疲劳而继发子宫乏力。

二、症状
1、全部胎衣不下
指整个胎衣滞留于子宫内,外观仅有少量胎膜悬垂于阴门或完全看不见胎衣。

患牛举尾、弓腰、不安、轻微努责和食欲不振。

2、部分胎衣不下
指少部分胎盘粘连,大部分胎衣脱落而悬垂于阴门外,垂于阴门外的胎衣,初为粉红色,后因污染而呈熟肉色,在炎热的夏季,可发出剧烈难闻的臭味。

子宫颈开张,阴道内温度升高,积有褐色、稀薄、腥臭的分泌物。

3、通常胎衣不下
对母牛全身影响不大,食欲、精神、体温无明显变化。

而少数牛因胎衣腐败恶露潴留,细菌繁殖、毒素被吸收而出现全身症状,呈现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增数,食欲不振或废绝,产奶量下降等。

三、诊断
奶牛分娩后,通常在12h内胎衣未完全脱落,便可视为胎衣不下,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胎衣不下,对自行排出的胎衣要及时进行检查,如不完整,应进一步做产道检查,以便确诊。

四、治疗
治疗方案一:
氯化氨甲酰甲胆碱注射液
用法:氯化氨甲酰甲胆碱注射液0.02ml/kg,注射一次。

说明:刺激肌肉收缩,排除胎衣。

治疗方案二:
益母生化汤
用法:益母草120g,当归75g,川芎30g,桃仁30g,干姜(泡)15g,甘草(炙)15g,赤芍30g,红花20g,开水煎服,牛250-350g。

说明: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治疗牛产后胎衣不下有特效。

治疗方案三:
其它治疗方法无效,必须进行胎衣剥离时,全过程须无菌操作。

操作要点:将牛站立保定,固定牛尾,用温热的l%来苏儿溶液洗净母畜后躯及外露胎衣,擦干生殖道周围;消毒手臂或带消毒手套,涂以10%的鱼石脂软膏,左手握住外露的胎衣(若无外露的胎衣,则将右手伸入阴道,轻轻将胎衣向外牵引,或边剥离边拉),右手沿胎衣缓缓伸入子宫,用母指和食指沿母子胎盘联系的边缘,自子宫体开始,向子宫角剥离,将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分离开,取出胎衣。

剥离时切忌粗暴、严禁生撕硬拉等做法。

当胎衣剥离后,仍应灌注土霉素注射液或硫酸金霉素溶液,隔日1次,可加速子宫净化过程。

资料整理:重庆布尔兽药;买兽药,上布尔兽药商城,便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