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
(3)《海国图志》一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这一思想有什么影响?这一思想有何“新”特点?
[《<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 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 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 扑面而来, 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 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 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 左右。
1林则徐 2魏 源 3其 他
⑴洋 务 派主张 ⑵顽 固 派主张 ⑶早期维新派主张
器
三、维新思潮
(19世纪90年代)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新
思 思考:
想 1、早期维新派和洋务派的关系是什么?
他们的思想后来发生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指出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及其理论依据 。
3、康有为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
互 动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
展 ,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
……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
先后有一名总督、两名提督、七名总兵、二名都统以及数
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
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
开始动摇了。……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
维新派却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敌人的谴责、否定上,而是冷静地提
醒人们看到敌人的长处,提出要向敌人学习,确实难能可贵。正
如梁启超所说:“今天所谓爱国之士,苟其事有利于国者,则虽
败己之身,裂己之名,尤当为之。”此种爱国,才是更纯粹、更
深沉、更清醒、更理性、更负责、更有效、更值得敬重和提倡的
爱国主义。 进步
启蒙 ——天涯问答
仁:“立国之
体 西
道,尚礼义 用
不尚权谋,
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 ,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 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 远略。”
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 技艺。”
【思路引导 】
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你 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西学为 用”,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示 “时诸侯皆祭天地,孔子定为天子祭天地 ”
三
维 新
1、策略的考虑:借孔子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
思 理论的合理性,减少阻力。
想
2、思想根源: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
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奉孔子为圣贤。
因此康有为不敢也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绝
裂。
3、阶级局限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
爱国
材料: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同样热血沸腾的
的理解。
材料一:乾隆皇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 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
夷序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互动
展
示
一
开
魏源
《海国图志》书影
眼
看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 世
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界
(2)林则徐与普通的封建士大夫有何不同?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
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高翔《近代的初曙》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
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 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预习检测 自主分析
要求:依据材料和教材内 容,回答问题,理清基本 知识点,加强对重点问题
材料: 维新思想并不是洋务思想的简 单继续,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洋务思想仅仅是为了维护 和加强封建制度,而维新思想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 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代表了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方 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归纳本课:
西学东渐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一、开眼看世界 二、体用之争
(鸦片战争前后) (19世纪60年代)
➢两派的异同
相同:阶级属性:地主阶级
根本目的:维护专制统治.
不同: 对待西方事物的态度不同
如何认识评价体用之争?
材料一:在“用”的招牌下,西学大量涌入。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技术书籍被大量翻译,江南制造总局每年译 介西书达120多种,平均每三天即译介一种,真是达到了惊人的 地步。伴着西学传播,中国的生产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甲 午战前,一些主要的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
东渐》课件
2020/9/21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
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 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船坚炮利的震撼
鸦片战争是中西之间的武力较量和竞争。从来是朦胧
一团的“泰西”,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坚
1851年,中国一艘商船驶入日本长崎港,照例查检违 禁品,翻出3部《海国图志》。这些书最终都被幕府官 员和学者买去。此后几年,《海国图志》仍不断偷渡日 本,计有15部,有的“被官方征用”,有的流入市场, 到1859年,同样一部书价格涨了3倍。
思考回答:
1、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基本主张分别是什么?
2、你如何理解“体”和“用”?
3、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
互
4、洋务派和顽固派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动
5、下列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展
6、试试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体用之争?
示
二
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
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 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 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 思之士,智巧之匠,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评价中体西用思 想。
有进步的一面:冲破传统观念促进西学传播,推动洋务运动
有保守的一面: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层面。
互 动 展 示 三 维
材料: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 :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 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 为政府,出纳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