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描写生动起来

让描写生动起来

《让描写生动起来》作文教案设计思路:让学生写作如同吃甘蔗,越嚼越甜。

①回顾体验开“处方”;②现场体验试牛刀;③再现体验显身手;④展示体验出精彩。

基本过程:一、导入,示标。

二、回顾体验开“处方”。

1.回顾体验,试写文段。

搜寻记忆,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场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2.展示文段,开出“处方”。

教师巡视,选择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段展示出来。

七嘴八舌,“会诊”文段。

3.分解活化,升格文段。

引导学生用慢镜头定格的办法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进行分解,然后分别加以描写,升格描写文段。

4.比较归纳,明确技法(一)。

比较原文段与升格文段,结合实践过程,明确:分解活化,即可写得生动。

三、现场体验试牛刀。

1.模仿:推荐一名同学模仿吃到辣椒后难受的表现。

2.探究:注意观察他的脖子、脸、嘴、舌、手、声音。

3.讨论交流:先分解,再活化。

4.归纳:分解过程,活化细节四、再现体验显身手。

1.精段赏析,明确技法(二)。

赏析精彩文段,(朱自清《春》“春风图”),明确:调动感官,即可写得形象。

2.小结归纳,完成板书。

分解过程,活化细节生动调动感官,展开形容3.大显身手,写得生动。

①情景设计:放学回到家,你发现厨房里摆满了好吃的,你当然是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请通过各种感官描写“好吃的”,并通过动作、神情、语言表现出你“津津有味”吃的情景。

②探究:注意描写你闻到的、看到的以及你的语言、神态、动作。

③学生交流:先说分解的内容,再加以修饰、活化。

五、展示体验出精彩。

1.出示写作内容: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一个“喜出望外”的场景。

2.写法探讨:通过周围的景物和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来表现。

3.快速成文。

4.佳作交流。

六、总结本课,出示文题这就是幸福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课。

我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听说要写作文,同学们就会摇头或是重重地叹口气。

这是什么原因呢?生:不喜欢写作文,怕写作文。

师:哦,看来大家是遇到了问题。

那么,谁能告诉我,你的作文问题出在哪儿呢?生1:我不知道怎么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生2:我的作文不细致,我不知道怎么描写。

生3:老师说,我的文章缺乏感染力。

师:其实,大家遇到的是同一类问题,就是怎么进行具体的描写,怎么让描写更生动、更形象。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一种新方法,让你的描写生动起来!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经历过的让你感受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学生进入回忆中。

师:请大家用几句话简单地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先写在草稿纸上。

学生思考后动笔写片段。

教师巡视,选择一个较为概括、不够生动的文段展示。

师:大家写的文段内容丰富,感受也很深刻。

这里,老师发现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文段。

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文段(一):那天,妈妈说带我去北京旅游,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你觉得这个文段写得怎么样?生4:这里虽然有描写,但我觉得太笼统了,不够具体,没有感染力。

生5:这里看不出妈妈是怎么说的,也不知道他高兴时的表现。

师:是的,不写他高兴时的具体表现,我们就不能感受到他的高兴。

那么,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如果是你这么高兴,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我们不妨来一番慢镜头定格,例如,你脸上的表情、你手脚的动作、你可能会说的话……学生简短思考后开始自由发言。

生6:我高兴的时候,眼睛会眯成一条缝,嘴巴也合不拢了。

师:这是脸上的表情。

生7:我会打个漂亮的响指,然后跳起自编的舞蹈来。

师:这是手脚的动作。

生8:遇到高兴的事,我会笑,会大叫一声:“耶!”师:这是发出的声音。

如果大家这样写,不用提“高兴”一词,我也知道你是高兴的,而且我会被你的情绪感染而高兴起来。

经过大家的合作,开头的文段修改成了现在这样:出示文段(二):那天,妈妈突然问我:“你最想去哪儿旅游?”我毫不犹豫地答道:“北京!”“那我们就去北京吧!”“真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瞪大了眼睛问妈妈。

“当然是真的!”妈妈点点头。

“耶!”我大叫着跳了起来,抱住妈妈就亲:“妈妈真好!妈妈真好!”师:这样写就是有声有色,使读者如临其境了。

也就是说,我们写得生动、有感染力了。

我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请大家比较一下修改前后的两个文段,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简短思考后开始自由发言。

生9:写人物的语言,可以加进一些表示说话时神态的词语。

例如“突然”问我、“毫不犹豫”地回答等等。

生10:还可以写人物说话时的动作。

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指描写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加以修饰,有没有谁从我们分解人物的表现上得到一点启示?生11:要把事件发生时人物说了什么话,说话的神态怎样,说话时还有哪些动作,分别描生12:要先分解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再分别进行细致的描写。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先把人物的表现进行分解,再运用修饰语进行细致描绘,即可写得生动。

高兴也好,难过也罢,包括害羞、焦急,这一类词语所包含的情景,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

出示板书:分解过程,活化细节师:刚才我们明确了,要想生动地表现一个场景,可以通过分解、活化来实现。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实践活动。

酸甜苦辣,是生活中的体验。

那辣的滋味,真是够呛。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被辣的感觉,然后推选一名选手上台表演被辣的情景。

大家议论、尝试,一名学生上台表演一系列动作表情。

师:这位同学的表演非常逼真,完全把大家吸引住了。

那么你观察到他是怎样表现吃到辣椒后的动作的?这一动作可以分为几个过程?生13:他吃到辣椒后,先是脸上显出痛苦的表情,然后嘴巴张开,伸出舌头,最后扬起手臂。

师:这位同学观察十分细致。

我们请表演的同学说说你的动作分为哪几个过程。

生14:我的表演分为这样几个过程:先是脖子一缩,脸上的肌肉皱成一团,然后张大嘴巴喊了一声,再把舌头伸出外面。

过了一会儿,伸长手臂大叫起来。

师:两位同学给我们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分解。

他们俩都是这样来分解的:先说吃后的感觉,再说脸上的表情、嘴的动作、舌的动作、手的动作以及发出的声音。

下面也请大家动动脑,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个过程表现出来!生15:这个贪吃鬼,连辣椒也不放过,辣坏了吧。

你看,脖子一缩,脸上的山山水水全聚到了一块。

这还不算,眼泪都快出来了吧。

哟,嘴巴张那么大,舌头也被赶了出来,是不是恨不得砍了它?还伸着手臂喊“水”呢,谁叫你不分青红皂白的吃?!师:(赞赏地,微笑着以期待的目光看着大家)这位同学的解说不仅生动,而且包含了一种亲切的责备。

很有意思!还有吗?生16:他一定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东西,狠狠地咬了一口,只见他脖子一缩,眼睛、鼻子和嘴全聚在了一起,然后猛地张开嘴巴,大叫了一声:“哇呀!”把辣椒吐了出来,紧接着伸出舌头,半天没有收回去。

好久之后,才看到他伸直手臂,大叫了一声:“水!”师:(连连点头)同学们真聪明!平凡的生活在大家的笔下逐渐生动了起来。

其实,让我们的文章生动起来还有很多方法,下面我给大家展示一个朱自清的文段:课件展示:“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这段文字写的是什么?生:春风。

师:写了春风的什么特点呢?生:温柔、柔和……师:那么,作者是怎么表现春风柔和的特点的呢?生17: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各个角度来描绘。

生18: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生19:运用了侧面描写。

师:是的,也许我们来写春风,用一个词——“柔和”就概括了。

而作者调动感官,使我们感受到春风的“柔和”。

也就是说,作者把“柔和”这个特点展开来形容、描写,通过调动感官,使春风生动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出示板书:调动感官,展开形容师:如果大家能运用这种方法,也可以让你的文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愿意试试吗?生:愿意!师:我们还是先来说一说。

假设有这样一种情境:放学回到家,饥肠辘辘的你发现厨房里摆满了好吃的。

你当然是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大家想想,怎么打开“津津有味”这个词?怎么描绘这个场面呢?生陷入沉思。

师:大家可以想想回到家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此时会有怎样的表情、语言、动作。

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简短讨论后开始举手发言。

生20:我先深吸一口气,“好香啊!”然后开始大口大口地吃。

尝尝这个,尝尝那个,腮帮子塞得鼓鼓的。

师:你是从自己的神态、语言、动作来分解的。

生21:我先是闻到一阵香味,然后看到满桌子的好菜。

我连筷子也省了,尝了一口,恩,真好吃!师:你是从色、香、味来分解的。

同学们都是些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人嘛,说得很精彩。

有谁能根据大家的提示,用连贯的语言来表现这个场面呢?生22:“真好吃!”我大口嚼着牛肉丁,又夹了一块泡萝卜,“咯嘣”一声脆响,吞进了肚里。

然后我狠劲扒了一口饭,腮帮子都鼓鼓的了,手里也不停下,又伸向了菜盘……师:(点头)真的很生动,把我们都给逗馋了!生23:我刚打开家门,一股红烧排骨的香味就扑了过来。

“好香啊!”我大步奔向厨房,“呵,好丰盛哦!”红黄相间的西红柿炒蛋、嫩生生的油麦菜、香味扑鼻的红烧排骨,还有我最喜欢的豆瓣鲫鱼……“今天是什么日子?”我一边嘀咕一边拿起筷子,尝尝这个,尝尝那个,嘴巴都塞满了。

师:这段描写就更是有声有色,惟妙惟肖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情景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体会,就能写得精彩!我们刚才说的“津津有味”,还有先前说的“柔和”、“高兴”、“难受”,这些词都是概括性较强的形容词,我们习惯用它们概括一个场面、一种情景,其实它们都是有具体内容的。

我们分解其过程、活化其细节,调动感官、展开形容,描写就生动起来了。

完成板书:分解过程,活化细节生动调动感官,展开形容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写得生动、形象的两种方法。

下面我们进行写作实践。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一个“喜出望外”的场景。

大家可以通过周围的景物和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来表现。

我们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精彩、更漂亮!学生独立思考,动笔写作。

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开始交流。

哪位同学勇敢地展示自己的大作?生24:S.H.E.就在前面,微笑着给她们的歌迷签名。

我焦急地等待着,一会儿看看前面,一会儿看看后面。

“一、二、三、四、五……”我的手不停地数着,“还有10个!”我急不可待地跺起脚来,右手捧着的笔记本紧紧地贴在胸前,生怕狂跳的心蹦出来。

师:这位同学的描述,简直就把我们带到了现场啊!还有狂热的追星族成员吗?生25:师:生26:大屏幕上出现了中奖号码“760710”,阿内眼睛一亮,他取下眼镜擦了擦,又戴上。

没错!他使劲挥了挥拳头,可是没有出声,手在哆嗦,浑身在颤抖。

他终于抑制不住了,放声大笑,突然又哭了起来,向大厅外冲去……师:非常好,动作、神态等充分表现了阿内的欣喜若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