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柏拉图:一、选择:1、A2、B3、ABC4、ABCD5、ABC6、ABCD7、ABCD8、ABC9、ABC二、判断:1、√2、×3、×4、√5、×6、√7、√8、×9、√ 10、√三、名词解释:1、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主要代表作品有《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哲学家治国思想、政体理论。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柏拉图是一个享有很高的声誉的政治哲学家。
2、《理想国》,柏拉图的代表著作,在书中阐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
这个城邦不存在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应趋附的目标,是现实各类城邦中合乎正义的因素的集中提炼和升华。
3、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其显著特征是小国寡民,往往那个一一个城市或城堡为中心,包括附近数公里以内的若干村庄组成,从本质上说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
4、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城邦存在的意义在于实现城邦正义,所谓城邦正义就是城邦实现或体现至高的“善”。
具体城邦的正义体现为社会分工,即每个人从事自己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5、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主要论述了其政治思想,他认为政体可以根据统治者人数的多少以及是否依法统治把政体区分为六种: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僭主制、寡头制、共和制。
在六种政体中,他认为最好的政体是由一个贤明的君主进行的统治。
6、在《法律篇》中,柏拉图认为知识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权力和智慧结合起来非常罕见,人性是自私的,所以法律应该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实行法治。
良好的政体应该是城邦受法律的支配,因此,混合政体是最适合的政体。
7、在柏拉图理想国家的设计中,最好的政体应该是由哲学家为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因为他认为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而人的品性的堕落史政治败坏的根源。
只有哲学家才能改造不良的政治。
四、简答:1、国家的理念,所谓国家理念就是最理想、最完美的国家,而所谓最完美、最理想的国家就是实现了正义原则,体现了志高的“善”的国家;正义的国家,柏拉图的理想国贯穿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国家应有“统治”“保卫”“生产”三种职能,相应地也应分三个等级,即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
只有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行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由哲学家治国,是柏拉图提出的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四种政体思想,即理想的贤人政体和现实中的四种政体;柏拉图设计的第二等好的理想国内容包括实行法治、主张有限民主、放弃共产优生的设想、重新划分了等级。
2、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也是理想国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征。
为了解决个人才能的片面性与生活需要的多面性之间的矛盾,人们需要分工合作、相互提供服务。
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社会分工是国家的基础;柏拉图的理想国贯穿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国家应有“统治”“保卫”“生产”三种职能,相应地也应分三个等级,即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
只有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行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3、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理性的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公民的政治视角。
4、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理念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他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是复杂的现象界的稳定标准和范式;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所谓国家理念就是最理想、最完美的国家,而所谓最完美、最理想的国家就是实现了正义原则,体现了志高的“善”的国家;他的中国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又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整体主义思想传统的源头。
5、城邦政治是及其多元化的,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权实体的多元化,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元化;希腊城邦制度是一系列政治改革的产物,城邦的改革一般都是平民地位上升的结果,所以改革也促进民主制度的建立。
6、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都是不正当政体,柏拉图把他们区分为四种类型,贤人政治的内在原则或标准是智慧,其他几种政体分别是荣誉、财富、自由和专制。
他们是依次下降的,一个比一个差,僭主政体最坏。
7、柏拉图描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
这个城邦不存在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趋附的目标,是现实各类城邦中合乎正义的因素的集中提炼和升华,是城邦本质或内在精神的真正体现和阐发。
五、论述1、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影响巨大。
他提出国家的理念,所谓国家理念就是最理想、最完美的国家,而所谓最完美、最理想的国家就是实现了正义原则,体现了志高的“善”的国家;他还提出正义的国家,柏拉图的理想国贯穿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国家应有“统治”“保卫”“生产”三种职能,相应地也应分三个等级,即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
只有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行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他主张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由哲学家治国,是柏拉图提出的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他还阐述了他的四种政体思想,即理想的贤人政体和现实中的四种政体;柏拉图设计的第二等好的理想国内容包括实行法治、主张有限民主、放弃共产优生的设想、重新划分了等级。
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期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在政治学说中将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相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同时,他以整体的思维方式思考政治,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整体主义思想传统的源头。
于此,柏拉图在其著作中,有关政体思想的论述对后世政治学说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且在,《法律篇》中,其认为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世的民主、法治、分权制衡具有启示意义。
总而言之,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对政治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贡献。
2、柏拉图主张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由哲学家治国,是柏拉图提出的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在柏拉图的政治学说中,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他认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本原,是真实的存在。
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认识和把握。
哲学家是知识的集合体,能够对理念进行认识和把握。
在柏拉图理想国家的设计中,最好的政体应该是由哲学家为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因为他认为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而人的品性的堕落史政治败坏的根源。
只有哲学家才能改造不良的政治。
3、在柏拉图的国家起源学说中,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期初,人们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就需要有农民、牧人、各类工匠等,而后随着经济生活的复杂,又出现了商人等,他们构成生产者等级,为整个社会提供物质生活资料。
后来城邦生活不断扩张,城邦之间出现战争,出现了一个专门从事战争的集团。
而作为最高统治者,则从军人等级中精心挑选,掌管国家权力,管理国家。
至此,国家形成。
在柏拉图的政治世界中,国家是由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而产生。
在国家中,国家应该有“统治”、“保卫”、“生产”三种职能。
相应地,国家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和生产者等级。
在城邦中,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国家就能实现城邦正义。
六、比较分析1、理想国:由哲学家执政的国家,即贤人政治,贵族政治,哲学家执政是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的权力组合亚里士多德一、选择:1、B2、A3、B4、ABC5、ABC二、判断:1、×2、√3、√4、√5、×6、×7、√三、名词解释:1、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是《政治学》。
他的政治思想有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政体分类及其变革;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
2、《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在该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城邦的起源、本质、目的及其政体的分类和变革。
《政治学》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3、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中,正宗政体指的是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
他们分别由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但都以城邦公共利益为归一。
4、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中,变态政体政体指的是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
他们分别由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但都只谋掌权者自身的利益。
四、简答1、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的定义是:“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定力城邦及其全体各分子所企求的目的”;亚里士多德提出区分政体的两条标准,其一是政府的宗旨,即统治者是只照顾统治者自身的利益还是照顾到全邦的公共利益,把政体区分为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
其二是掌握城邦最高统治权,把政体又分为一人统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
正宗政体包括: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
变态政体包括: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2、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个有机的整体,个人是城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个人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城邦,离开了城邦个人无法完善自身。
因此,城邦的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优良的生活,即参与城邦的公共生活。
在本质上而言,城邦就是为公民完善自身提供公共平台,也即只有享受民主和自由的人才是完善的人,真正意义的人。
3、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政体是混合政体,即将寡头制与平民政体混合起来;其次,在城邦的治理,亚里士多德强调法律的作用,法律是多数人制定的,体现多数人的智慧,法律是毫无偏私的,不偏不倚。
法律应当是良法,获得普遍的认同与遵守;再次,亚里士多德承认财产的私有,但它是有限制的,其目的在于公共目的;最后,亚里士多德认为奴隶制度是城邦制度的基础,他指出,奴隶制是社会分工的必然。
五、论述1、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贡献巨大。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的定义是:“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定力城邦及其全体各分子所企求的目的”;亚里士多德提出区分政体的两条标准,其一是政府的宗旨,即统治者是只照顾统治者自身的利益还是照顾到全邦的公共利益,把政体区分为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
其二是掌握城邦最高统治权,把政体又分为一人统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
正宗政体包括: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
变态政体包括: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同时他还对城邦的本质和目的进行了阐述,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个有机的整体,个人是城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个人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城邦,离开了城邦个人无法完善自身。
因此,城邦的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优良的生活,即参与城邦的公共生活。
在本质上而言,城邦就是为公民完善自身提供公共平台,也即只有享受民主和自由的人才是完善的人,真正意义的人。
最后亚里士多德还对理想城邦进行了设计,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政体是混合政体,即将寡头制与平民政体混合起来;其次,在城邦的治理,亚里士多德强调法律的作用,法律是多数人制定的,体现多数人的智慧,法律是毫无偏私的,不偏不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