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特征与价值

浅析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特征与价值

浅析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特征与
价值
摘要:随着素养时代的到来,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强调任务群思想,即以语文
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学习为主线,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任务目标为导向。

单元式整体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备受推崇。

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
学具有“整体关联性”、“阶层递进性”以及“创造重构性”三个特征,随着具
体的开展,有助于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并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特征;价值
一、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内涵
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内涵都强调“整体”,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
既可以是单元内部的整体也可以是单元间的整体,基于单元整体目标和学生认知
发展的特点,从整体出发理解单元内部知识点之间、单元之间及其学科之间的知
识结构的丰富联系,设计情境性的、问题驱动式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有目的有意
识地整合教学资源,探索教学资源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价值,使学生学
习一段时间后,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和意义,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逐
渐形成整体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素养结构倾向的一种教学形式。

单元式整体教
学不是简单的单元内容组合,而是注重“整体把握”。

不仅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还要研究不同单元的训练重点和表现形式,从而真正实现单元式整体教学的内涵和价值。

二、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特征
(一)整体关联性
单元式整体教学最突出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整体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内容的整体性、教学安排的整体性和学生认知结构的整体性。

1.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琐碎的语文知识与素养进行重组,形成一个个模块化
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以保证知识的系统完整性,并
明确课程标准中单元教学内容的定位和要求。

第二,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活
动是在单元整体思维的统领下进行,在单元教学目标指引下,总体规划教学过程
的各个方面,将教学活动的每一小步都放到整体大系统中去审视,而不是人为割
裂开来单独突出某一点。

第三,对学生认知结构的整体把握。

从心理学上可以看出,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有很大的差异。

然而,基于主题或模块的语文单元教学内容可能跨越年级或教材。

因此,小学语
文单元式整体教学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

(二)阶层递进性
阶层递进性是指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或知识体系,单元与单元之间或单元内
各个课时间从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排列,各个阶层的知识间形成一个明显的梯度
和逐层递进。

这种排列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教学有计划地向某个方
向进行。

同时,教学活动的安排也呈现出阶梯形,从而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元式整体教学的阶层递进性还体现在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上。

每个课时的
教学内容反映了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围绕该单元核心主题的所有教学
活动都在不断复现并逐步改进。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研读教材找到切入点,
挖掘课文的内在信息,并通过开放性问题开展后续学习活动。

单元内各课时既彼
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各自承担着教学任务和核心素养培育任务,前一节课可能是
后一节课的铺垫、生长点,形成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更好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创造重构性
创造重构性同样也是单元式整体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单元式整体教学设计
过程中,单元之间的划分和单元内部知识点的划分没有现成的模型和规则可循。

它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重新调整,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重构。

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和诊释。

同时,在单元整体设计过程中,选择
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课时计划也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地思考和研究单元设计。

三、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价值
教育部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在教学中
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单元式整体教学是从学生发展和
学科规律出发、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开展语文教学。

基于此,小学语文单元式整
体教学始终将教学活动中“人”生命的成长放在首位,追求学生和教师的共生发展,其价值诉求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促进学生语文能
力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一)有助于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单元式整体教学从更高的站位出发,承载着文化,又从属于文化,同时改变
了以往对单元内各篇目平均用力的方法,以课文为例子,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内容
精讲精练,并以此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
免了传统课时教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同时还引入真实情境,
重在打造儿童与生活的联系,真正践行“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理念。

整个单元无论在目标定位还是内容选择上,都通过整合性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更整合,逻辑更清晰。

这样的单元式整体教学,学生既清楚自己的学习
目标是什么又像是在探秘,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发现和体验学习的挑战和
乐趣。

(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

《心理学大词典》中对于语
文能力是这样定义的:“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运用语言工具顺利进行信息传递的
一种心理条件,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明确指出,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由此可见,字、词、句、断、篇的积累,语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与口语交
际能力,文化理解与价值判断都属于这一范畴。

一个单元可以是一个语文能力训
练点,也可以是多项能力训练的综合。

每个单元都有着不同的核心能力训练点,
而单元式整体教学就是围绕这些核心能力和人文主题来进行的,教师以此为教学
依据,对单元的内容、能力训练点做出统筹规划,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能力的培养
与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能力会呈现螺旋式的提升。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不断更新和阐明学生的培训目标,它也对教师应
具备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坚力量,提高
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于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至关重要。

单元式整体教学主张尊重学
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的认知起点和规律,重构单元学习内容,整合各种相关学
习资源,调整单元结构,设计单元学习活动的情境和过程。

因此,这将极大地改
善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空间,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解放。

教师个性化的来整合和重建教科书和单元的学习内容,并创建合理的学习活动和
流程,这整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过程。

在设计和完成这些任务时,教师们需要不
断地思考,推测,修改和学习,并与其他老师进行讨论,协作和交流。

在这一过
程中,教师的心理和行为不断变化,对教材和课程专业知识等的理解得到了极大
的提高,职业素养和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戴建波.整体性视角下的“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基于综合思维培养
的地理教学探索[J].地理教学,2018(24):9-12.
[2] 戴晓娥.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统编语文教科书“新教学”设计与
实践[J].语文建设,2019(08):9-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