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综模拟考试生物试题(附带答案解析)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下列关于“碳”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元素占生物体各种细胞鲜重的质量百分比并非最大B.生物大分子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C.碳是构成生命的核心元素D.细胞中的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通过提供反应所需的化学能来加快反应进行B.酶具有催化活性并且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C.酶在催化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数量会减少D.酶的活性受pH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B.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都可以遗传C.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型不一定表达为新的性状D.染色体变异一定引起基因结构改变4.膝跳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其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将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B.抑制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分解的药物可抑制膝跳反射C.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冲动传递伴随信号形式的转换D.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5.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相关基因为A、a和B、b,且独立遗传。
现有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开紫花B.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C.让F2中白花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D.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7,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的C.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属于一个种群D.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的是各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二、综合题7.研究发现,干旱胁迫会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且会破坏生物膜的结构,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5-ALA 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光合作用损伤的缓解机制,以小麦为研究材料,向小麦的叶片喷施蒸馏水配制的10mg⋅L⁻¹的5-ALA溶液,并向根部施加一定量聚乙二醇以模拟干旱环境。
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和对照组相比,5-ALA处理的实验组光合作用速率显著提高,且D1蛋白的含量增多。
回答下列问题:(1)D1蛋白是一种色素结合蛋白,位于____________(填具体场所),光合色素通常和D1蛋白结合形成光复合体,光复合体将光能进行固定和转化后传递给光反应产物中的______,这些产物可用于暗反应中的______(填生理过程)。
(2)该实验应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式为_______________。
(3)干旱会降低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结合题干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
8.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
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
9.下图为某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最流动示意图。
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D1、D2表示同化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桑树光合作用同化量可用图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来表示;图中表示蚕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将蚕粪便投入鱼塘供鱼食用,蚕粪便中所含能量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工建立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单一的人工生态系统的_______稳定性一般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此,请提出提高该种稳定性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所给图一至图五,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一所示全过程叫____________⑵看图回答:____________(3)能完成图一中③④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五是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细胞中共有____________种。
(5)基因中____________代表遗传信息,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还能通过控制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应包含________、________、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这五大类物质,培养基配制后需要灭菌,一般采取________灭菌法,灭菌温度在________℃。
如需直接把大肠杆菌从其他微生物中分离出来,由于大肠杆菌能特殊地被伊红、美蓝染料染色,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这两种染料,使其菌落呈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从而可将大肠杆菌选择出来.这种培养基称为________培养基。
在分离大肠杆菌接种过程中,应严格采取________操作。
12.某种RNA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两种。
核酸检测的对象是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抗体检测的对象是血清中的抗体。
下图为抗体检测试剂盒中检测病毒抗体的试纸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核酸检测法首先需要采集受测者的鼻拭子、咽拭子等样本,从中提取病毒的RNA,通过____________过程得到cDNA,再利用PCR技术扩增。
该技术每次循环一般分为三步,其中Taq酶参与的步骤是____________。
PCR过程中需要加入两种引物,若是已知引物Ⅰ序列,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依据此序列设计出另一段引物Ⅱ的序列,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抗体检测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检测试纸上金标抗原中的病毒抗原是指_________________(填“病毒的核酸”或“病毒的表面蛋白”)。
若显色结果为T线与C线都变红色,则检测结果为阳性;若待测血样中无该病毒抗体,则为阴性,T线与C线显色结果应为____________。
(3)若某人核酸检测为阴性,抗体检测为阳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与解析1.D【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详解】A、氧元素在生物体各种细胞鲜重中的质量百分比最大,碳元素占生物体各种细胞干重的质量百分比最大,A正确;B、构成生物大分子如多糖、蛋白质、核酸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个单体都以若千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也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B正确;C、由于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故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C正确;C、细胞中的化合物不一定都含有碳元素,如H2O,D错误。
故选D。
2.D【分析】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进而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酶发生不可逆转地失去活性;酶作为一种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同,在反应前后其本身性质不发生改变。
【详解】A、酶的作用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A错误;B、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只有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B错误;C、酶作为有机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反应前后其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不变,C错误;D、酶是有机物,所以其活性受到温度和pH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作用机理,酶的本质、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对于酶的概念、作用和作用特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C【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少或替换,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其中缺失和重复会导致基因数目改变,易位和倒位会导致基因排列序列改变。
【详解】A、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是指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但广义的基因重组还包括转基因技术,A错误;B、发生在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给后代,但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不能遗传给后代,B错误;C、基因重组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表达为新的性状,如AABB和aabb杂交,F2中产生的AaBb或AABb新基因型并没有表现出新的表现型,C正确;D、染色体变异不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4.B【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或电信号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单向传导,A正确;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就会失活,若药物能抑制神经递质分解,使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因此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促进膝反射持续进行,B错误;C、神经肌肉接点相当于一个突触结构,故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C正确;D、膝跳反射一共有2个神经元参与,缩手反射有3个神经元参与,膝跳反射的突触数目少,都是非条件反射,因此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