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在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的目
标不仅需注重学生阅读效率与质量的提高,而且需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以
促使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但是,在当前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都是语文教师带领着学生进行阅读,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而没有对学生自身
的阅读积极性及阅读兴趣进行充分考虑。
因此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需注重自身
教学理念的转变,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以促使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不仅能锻炼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而且能丰富与深化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从而使学生自身的理解、鉴赏与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农
村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概述
1.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增强。
传统化的“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使学生自身的阅读范围较窄,而且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再
加上农村小学生本身的阅读环境相对较差,其阅读能力不强,从而使农村语文的
阅读教学呈现出滞后性,并对农村小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
对学生的阅读自信心造成一定打击。
因此,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
需引导学生找出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以通过有效阅读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语文
知识的自信心增强。
其次,有助于课外知识的丰富。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其获取课外相关语文知
识的途径较为狭窄,通常都是阅读为主,伴随着知识总量逐渐增加,学生想要获
得足够的先进知识,就不能将眼光只是局限于语文课堂上的阅读,还需对学生的
阅读范围进行拓展,基于此,语文教师就需注重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为学生
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努力拓展学生自身的阅读范围,从而使学生能够在
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
最后,有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
好书的阅读就像是与高尚的灵魂交流,
小学阶段的课文都是通过严格筛选的,通过对经典范文进行阅读,不仅可以使学
生受到好的熏陶,而且有助于学生道德情操的提高,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
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不仅能实现充实学生精神世界以及个性化发展,而且
能通过课文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书籍美以及高尚情操。
基于此,语文教师需为学
生制定积极的阅读计划,从而使学生通过经典文本的阅读,形成拼搏奋斗的勇气
以及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
2.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第一,教学观念具有滞后性。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其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常存有一定差异性,想要满足每个学生自身的阅读要求,语文教师就需充分把
握每个学生的具体阅读状况,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但是,在具体教学当中,农村的语文教师自身教学观念较为陈旧,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在阅读
教学中,通常会将阅读结果直接告知学生,而小学生自身缺乏探究机会,这不仅
会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定式,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兴趣的提高。
第二,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清晰。
随着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阅读教学的目标
也较为宽泛,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如果无法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把握,不仅
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完善性,而且会影响到小学生自身的阅读效果。
同时,农村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制定相关教学目标与计划的时候,没有
和小学生的具体状况相结合,只是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案开展,这就会对小学生自
身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不利影响。
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1. 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缺乏自主学习力,而且缺乏相应的自控能力,如果想要
使学生自主实施语文阅读,通常会存有一定难度,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
学时,需注重通过信息化手段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促进小学生阅读欲望的放大,充分吸引小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从而使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基于此,语文教师需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依据学生的状况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并
通过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有趣、生动的阅读情境,从而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理解。
同时,教师还需将教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给予学生相应点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身独特且个性化的想法。
例如,对《卖火
柴的小女孩》开展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可运用PPT播放相关动画,引导学生对
该故事形成大致印象,并了解相关故事内容。
然后,语文教师可帮助学生对小女
孩产生的幻想进行理解,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其中呈现的“幻觉情境”。
另外,语
文教师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渲染烤鹅、火炉等相关意象,以此将学生引入教
学情境中,这不仅能充分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能使学生的阅读动力
得以充分激发,从而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使抽象知识实现具象化。
2. 基于自主阅读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需引导学生经历探索与求知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在课
堂上进行主动思考、阅读与交流,促使学生主体性的突出。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
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需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供给学生充足的
自由阅读的空间与时间,并通过师生、生生彼此的有效互动,深化学生对阅读课
文的感悟。
同时,语文教师还需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与自主阅读,从而使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力得到有效增强,同时,促进小学生自
学能力的提高。
例如对《桂林山水》开展教学时,语文教师可将与桂林山水相关
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桂林
景观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以促使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及兴趣得到充分激发。
然后,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实施自由朗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与探究“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深刻含义,并思考课文是怎样围绕着“桂林山水”,对漓江水与桂林山进行描
写的,通过相应的引导,深化学生对课文主体的理解。
3. 基于学生生活阅历形成独特感悟
语文学科通常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小学语文的每篇课文并非是简单的
文字堆积,平凡且简单的文字中通常蕴含着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且凝聚了作者
的心血与智慧,其源自于作者的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其属于对生活的再创造
以及再加工,是作者现实生活的实际写照。
想要使学生对课文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师就需唤醒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记忆。
每个学生都具有其独特的学习以及生活
方式,通常有着多彩且丰富的情感与心理世界,学生的这种差异都是学生实现个
性化阅读的主要资源。
因此,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注重课文的还原,而且需注重学生自身生活体验的调动,以促使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其既基于文本,又将文本作为中心,且能超越文本,透过文本的
表面对文本进行深刻理解,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形成个性化看法与见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阅读质量高低通常会对学
生吸收知识的状况造成直接影响。
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需
积极探究新型教学法,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将正确阅读的方法讲解给学生,从而使学生阅读视野得以开阔的同时,促使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蒋平.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下
旬).2017,(4).20.
[2]彭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2).85.
[3]瞿菊艳.探究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外语文
(上).201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