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小衔接——助力幼儿成长的双向奔赴

幼小衔接——助力幼儿成长的双向奔赴

幼小衔接——助力幼儿成长的双向奔赴
根据202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
的指导意见》,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这四个方面,结合学校的
一些具体做法,谈一谈孩子进入小学后如何尽快的适应小学生活。

一、爱上校园,身心适应
1.循序渐进,爱上小学校园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让孩子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呢?一般在4、5月份,我们就会邀请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到小学参观,参观前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找一
找小学和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是大家觉得最漂亮的地方,有
哪些是最好玩、新奇的事情,不懂的可以和小学的哥哥姐姐交谈。


朋友们在实地体验式学习和分享中,对小学有了新的理解,也有了更
多的期待。

喜欢上学,是儿童入学适应的第一步。

等小朋友们真正的开启小学生活,我们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创设与
幼儿园衔接的学校环境,比如有趣的班级文化环境,温馨的图文提示等,减少幼儿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在适应周期上,分为两个阶段:一
是开学前两个半天,先让孩子进行基本的环境适应。

重点是教室、厕所、水房、操场等认识和了解。

二是人文环境的创设,从汇诚好少
年开始,向全校发出倡议,在校园里营造一种欢迎新同学的交往氛围,最大限度保障幼儿刚入学的安全感。

一年级开学的前两个月,我们会放慢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开展各
类适应性课程,比如让孩子介绍自己和家庭、喜欢玩的游戏;介绍自
己的幼儿园,回顾幼儿园的生活;把学生多次打乱分组,开展各种游
戏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学生可以缩短和其他同学的
距离感,产生亲近心理,同时还可以快速结交到新的朋友,消除人际
交往障碍。

2.积极锻炼、动作灵活
这里要说的是贯穿幼小体育活动的关键项目——跳绳,小学阶段
经过我们的系列课程的学习,在体育课上教方法,大课间时练技能,
比赛活动显身手。

在绳王大比拼的活动中,学生跳绳的最高次数达到
了每分钟246个,能跳200个以上的同学有将近40人。

在跳绳水平
提高的同时,孩子们生病的少了,在学习上却更有韧劲了。

二、爱上劳动,生活适应
1.午餐管理:幼儿园的小朋友能做到基本的生活自理,而小学阶
段的生活从自理要逐渐走向自治管理。

以中午在校就餐为例,除了有
序自主取餐、文明就餐之外,我们更重视餐后的卫生自治:收拾餐盒、整理餐桌、摆放餐具和打扫地面。

全环节自我服务的过程不仅增强了
孩子们的劳动意识、节约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而且实现了孩子们午
餐及卫生的“自治”管理。

2.时间管理:对于那些喜欢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大都是因为
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时间管理都是自
我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课间10分钟,午餐时间是30分钟,时时处
处在训练孩子的时间意识,所以在家的时候,家长也要有意识的去训
练孩子,比如:在半小时内用餐完毕,10分钟刷牙洗脸等,逐渐适应小学节奏,同时也为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时间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

3.热爱劳动
劳动教育是当下大中小学生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小学里,我们
和孩子一起讨论班级自我劳动内容,如:分餐、打扫卫生、给植物浇水、照顾体弱的同学等,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孩子们还开辟了自己
的小天地,种下向日葵,亲自松土、撒种、浇水、捉虫,流下汗水体
验劳动的幸福,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三、爱上朋友,社会适应
在国际经合组织每三年一次的PISA测试中,中国孩子的阅读、计
算及科学素养成绩都是世界第一,而合作能力却差强人意。

那么,如
何让孩子学会交往与合作呢?我们可以有方法、分阶段地帮助孩子实
现人际交往目标,建立伙伴关系。

第一阶段,联系。

在开学前的三天和开学后一周内,我们进行了
专题的环境适应课程,孩子们不仅熟悉校园环境,同时也熟悉新同学,彼此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

到了课堂上,老师不断强化孩子们的联系
意识,每个小朋友通过专属桌牌、自我介绍和丰富的活动向大家展示
自我。

大概一个月,孩子们就慢慢认识、熟悉了彼此。

第二阶段,紧密。

关键是增强孩子们的团队意识。

通过分组合作
完成游戏活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团队意识增强,小组成员有了
共同的目标,孩子们劲往一处使,关系自然紧密起来。

第三阶段,亲密。

像建立“一带一”的帮扶机制、全员运动会、
艺术节等活动,孩子们共经风雨、共历成长,关系也会越来越亲密,
而这也将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四、爱上学习,学习适应
1.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儿童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

入学初期儿童面临
新的学习任务,巩固和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更重要。

引导
儿童专注做事。

通过趣味性、挑战性、合作性的活动或任务,锻炼和
培养儿童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指导儿童学习制订计划并坚持完成。

鼓励儿童用图画、符号、文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订计划表或任务
清单,指导和督促儿童按时完成,体会有计划做事的重要性。

如果遇
到困难,不急于干预,鼓励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必要时再给予指导。

2.学习兴趣的培养
儿童天生好奇好问,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助于儿童主动学习。

作为老师,我们要鼓励儿童主动提问、不懂就问,并给儿童充分提问
的时间和空间,用开放、包容的态度回应儿童的各种问题。

(1)阅读趣味化
幼儿园的阅读几乎都是适合孩子读的图画书,在小学入学阶段,
我们依然以图画书为主,逐渐实现图文的过渡。

开学第一个月,我们开展“入学适应性学习”主题阅读,《小阿
力的大学校》《图书馆的狮子》《我是霸王龙》等与小学生活息息相
关的绘本阅读,孩子们在读懂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思考,交流自己
的想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书中正确的做法,在读书的同时,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活观和学习观。

随后的阅读教学中,每月一主题,比如春天的“花”式阅读,阅
读的同时把春天种在泥土里,精心呵护成长,体会成长和劳动之乐;
五月份的感恩阅读,读懂爸爸妈妈的辛苦付出,老师的不易,用做家务、认真学习等实际行动感恩生活;更有“数”写不同的数学阅读月,《零不只是没有》《哈利在哪里》,从故事和生活中走进数学、学习
数学,感受数学的神奇有趣。

阅读之于学校常规、之于品德教育、之于学科学习,都在发挥着
积极地作用。

(2)数学生活化
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方面,除了阅读绘本,我们要让孩子愿意用
数学的方法尝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在生活中培养数感: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让孩子数一数生
活中的物品,多使用数字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知“数与量”的关系,让孩子建立数字与物品间的联系。

学习数的“对应”和“分类”:比如吃饭时、吃零食时把相应的
碗筷、零食发给每一个人,锻炼孩子一一对应关系的能力;比如带领
孩子整理玩具时,可以按玩具的功能整理;按玩具的材质进行整理;
按玩具的颜色进行整理......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逻辑
思维能力。

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追问孩子“然后呢”,当孩子说出一件事时,我们最好多去追问他,因为追问的过程,就是他想象的过程,也就是他思维发散的过程;训练“一物多用”,比如我们在问孩子某样东西的作用时,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去回答,冲破思维枷锁,尽可能多地去发散思维。

思考事物的“好”与“坏”,比如冬天好不好?从辩证思维中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幼小衔接不仅是孩子的衔接,更是学校、幼儿园、家长的衔接;不仅是知识上的衔接,更是心理、能力、习惯上的衔接;不仅是短期的突击衔接,更是长期系统的衔接。

相信在家校园携手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可以实现幼升小过程的顺畅衔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