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组织工作心得体会四篇组织部部长关于调查研究工作心得体会1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推动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要在真查、细研、实究中摸清底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求实为先,探寻查寻找问题。
问题指明调研方向。
要注重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围绕中心、贴近实际,忙在点子上、谋到关键处。
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大局找准切入点,坚持组织工作的堵点、难点、痛点在哪里,就从哪里入手调研。
坚持抓重点、破难点,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选取切口小、群众受益面大的调研课题。
问题找准了,还要讲究调研的方式方法。
要提倡研究政策多开展访谈式调研,优化服务多开展体验式调研,破解矛盾多开展解剖式调研,改善民生多开展开放式调研,确保真正找对路、迈开步、摸清底。
求解为要,深研细研谋良策。
调研离不开深入细致的研究思考,特别是一些困扰组织工作多年的老大难中梗阻,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坚持全面、立体、多维研究分析,认真剖析问题产生的病源机理、演进成因,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以求解破难题,以优解促提升,使拿出来的政策举措接地气、有底气。
要善于进行结构性分析,注重遵循组织工作内在规律,坚持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新问题和老问题一起解决,坚持治标和治本协同推进,在解决问题、补齐短板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谨防只看树木不见森林。
要开动脑筋深究细研,找出问题症结、找到规律性认识,努力做到解决一个问题、补齐一个短板、形成一套机制,促进整体提升。
求效为本,解题破题促转化。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调查研究的效果好不好,归根结底要看服务决策、推动工作、为民解难的成效。
要拓宽调研成果转化应用的渠道和途径,在突出重点、突显亮点、突破难点上做出成效,真正形成经验。
要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组织建设的创新思路、破题解题的实招硬招、规范管理的制度机制和惠民利民的暖心行动,立足职能不断推动组织工作巩固优化提升,真正以攻坚克难的实际成效体现担当、彰显价值。
组织部部长关于调查研究工作心得体会2调查研究是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基础。
组织部门要带头继承发扬调查研究优良作风,通过调查研究把握组织工作规律,找到破解组织工作难题的办法和途径,促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明确政治方向,引领调研方向。
没有政治方向就没有调研方向,容易走上歧途。
政治属性是组织工作的第一属性,组织部门的调查研究,首先是一项政治活动,必须端正政治站位,把讲政治贯穿调查研究始终。
要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党之要事、国之大事、民之实事开展调研,切实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融入调研。
要站位全局,把调查研究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服务于党和人民作为调研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要善于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工作,瞄准组织工作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课题,围绕组织、干部、人才等各领域各方面,精准选定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契合的研究课题,做到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既体现上级要求又彰显地方特色。
突出问题导向,推动破解难题。
提高组织部门调研的精准性和实效性,需要把准工作的问题症结。
要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哪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哪方面,哪个环节出问题就重点调研哪个环节。
紧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的重要任务、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组织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干部队伍配备等问题,精准选定调研课题,抽丝剥茧探求破解方法,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以民为本,促进沉下身子。
新时代的组织工作是以深厚为民情怀作为根基的,做好组织部门的调研,必须进一步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沉到一线,访民情、听民声、察民意,向群众问计,拜群众为师,让调研有温度、接地气。
要迈开步伐、走出宅院,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生活一线,在实际调查研究中摸清摸透情况、了解掌握事实真相。
要俯下身子,依靠群众智慧,从群众那里吸取营养、借鉴方法,努力寻求解决各种矛盾问题的新办法、新途径。
要带着烟火气和民生情怀深入群众,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作风,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展调研,深入了解民生疾苦、了解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聚焦成果转化,确保调研效果。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研成果的运用。
要结合中心工作,善于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通过出台政策措施、创新制度机制等方式,将点上的调研成果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等面上加快铺开,形成一花引来百花开的良好局面。
要着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党委、组织部门的科学决策,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措施。
针对组织工作开展调研的热点和难点,要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及时上升为政策或制度规定;对经过调研能够破解组织难题的硬招实招和创造性做法,及时总结提炼,转化为具体措施;对调研中提出的比较成熟的思路或建议,及时转化为对组织工作的要求,发挥好调研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作用。
组织部部长关于调查研究工作心得体会3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
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必须始终保持半杯水心态,半杯水里装问题,多向群众请教,多向民间高手取经,剩下半杯装干货,把好的举措做法带回来,取到解决问题的真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先持半杯水,是在调研前做好预习,做足前期功课。
当前,有些干部到基层调研提前打招呼、预设路线,甚至提前彩排,这样的准备,不仅看不到实情,还会造成决策失误、用人失察,助长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歪风。
调研不是图形式、走过场,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事先梳理好调研的任务、主题,多开展不打招呼、不做安排、轻车简从的突击式调研,带着问题去、奔着难处去、向着解决去,有的放矢、靶向发力,牢牢掌握调研主动权。
高手在民间。
以半杯水心态调研,要有蹲下去看蚂蚁的谦逊作风,甘当小学生。
要防止钦差式调研,和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真心实意向群众请教。
如果把调研变指导、把现场当秀场,群众见了不敢多言多语,更不愿掏心掏肺。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群众诉求和矛盾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做好调研,既要走进群众家门、同坐一条板凳,记清楚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又要拜群众为师,听得了顺耳话,听得进逆耳言,汇聚有群众声音的金点子。
带着半杯心态,装回满杯成果。
调研的目的不只是弄清情况是什么,更要弄透为什么,琢磨怎么办。
许多基层调研走入唯材料的误区,干部到基层走一圈,收齐材料汇总上交,对于基层问题既不提指导意见,也不帮助解决,这种没有成果的调研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调研不是纸来纸去,而是装回干货,让从一线来的问题变成对策方法再回到一线,要深入思考、解剖麻雀,把问题抓住,把根源找准,破除痼疾;要总结提炼、举一反三,把收集的建议转化为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服务决策、推动工作。
组织部部长关于调查研究工作心得体会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内容,是这次主题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
蹲点调研作为开展调查研究的一种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依然管用。
大兴调查研究,要注意选择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蹲下来,到田间会师。
要蹲下来,才能看到蚂蚁,就能看到很多东西。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调查研究,他认为不蹲点,不调查,不研究,有事不同群众商量,高高在上,独断专行,一人说了算,满足于发号施令,像这样的同志一点共产党人的气味也没有,提出要下决心长期下去蹲点听群众的呼声向群众的实践请教。
当前,调查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浮在面上的现象,有的热衷搞书面调研,满足于给基层发提纲,有的虽走出了办公桌,却不愿意到基层实地去钻矛盾窝。
调查研究不仅要有身体力行的深入,更要有思想感情的投入。
要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主动接触基层干部实际工作和基层群众的具体生活。
要经常性地发动机关党员干部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上一线做贡献,与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培养真正的感情。
要带着发现的眼睛、思考的头脑,深入基层找问题、找对策,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对问题既有整体把握又有细致观察,扎扎实实把问题研究透,把对策制定好。
蹲下来,坚持实事求是。
开展调查研究是为更好掌握实际情况,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
要掌握主动权,避免仅靠基层的报表、汇报、意见了解基层,走入基层干部领导上级部门多一些的误区。
要在不增加基层负担的前提下,扩大信息来源,开展立体调研,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
要提前做好功课,尽可能多地掌握调研点的基本情况,特别要主动了解群众来信来访和其他有价值的问题线索。
要带着群众合情合理的诉求多到下边走走看看,真正掌握群众所想所盼所怨。
要有触碰和化解矛盾点的勇气和魄力,遇到矛盾往深里探究,看到问题不放过,有条件解决的尽快解决。
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对基层反映的情况要认真辨别和分析,多方印证排除水分和假象,确保搞清实际。
蹲下来,倾听群众心里话。
群众真正的意见和心里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听到的,需要做许多艰苦的工作。
要把官气去掉。
刘少奇同志讲,中央下去的人不要说是部长副部长,也不要说是司局长,一切长都去掉好不好?改名换姓,普通工作人员。
少数党员干部带着职务和官衔调研,把调研搞成了一种活动,甚至异化成了上级对下级的检查,调研的点位、行程、人员都经过层层把关,甚至调研的发言材料和对话都经过精心设计,只为调研顺利、圆满,但事实上把基层的实情挡在了外面。
要轻车简从,不搞层层接待,引导基层把对调研工作的重视体现到为调研提供有效工作保障上来。
要多开展四不两直调研,回归调研本真,以经常性的随机调研了解基层真实情况。
要敢于面对群众的闲话。
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把群众的诉求当作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为群众提供了言路,几年实践证明,让群众多说话,甚至讲闲话,是动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
要听得基层闲话,允许群众发牢骚,避免闭塞了自己的耳目,同时认真分析、仔细辨别,多方比较、综合研判,冷静汲取闲话中的合理因素作为养分,更好地推动工作。
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闲话所反映的急事难事打歼灭战,紧盯闲话所反映的薄弱环节打持久战,通过事的解决推动群众闲话的减少。
要接地气。
用好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基层党建联系点等机制,推动党员干部经常性地走下去,上好群众语言课、基层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