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近几年中国国际收支现状的一些看法

对近几年中国国际收支现状的一些看法

对近几年中国国际收支现状的一些看法
摘要:我国国际收支一直呈现双顺差状况。

鉴于国际收支对一国经济的重要作用,有必要了解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对2005-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分析,预测其发展,研究了双顺差的成因和影响,并给出了平衡我国国际收支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双顺差,成因,影响,建议。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将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的不同项目进行排列组合,进行对比,以反映和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的表式。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国对外经济发展、偿债能力等关键信息的重要文件,也是各国制定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

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
表1,资料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

由表1可以得出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的特征如下:
(一),从2005年到2011年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均为顺差,延续我国自1994年以来的“双顺差”情况。

从2005年到2008年,经常项目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而2009年到现在,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经常项目出现一些波动。

资本和金融项目总体上波动较大,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数值有很大提高。

(二),商品贸易的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由表2可知,经常项目的变化情况基本与商品贸易的变化相对应。

表2,资料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

(三),服务贸易一直是逆差。

且总体程快速扩大趋势。

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较慢,应鼓励发展服务业。

(四),对外直接投资一直是逆差;而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顺差,2008年以来程扩大趋势。

外商直接投资顺差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说明我国对外投资发展较慢,还须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

(五),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很大。

从2005年到2008年外汇储备一直增长,2008年以后有所波动和下降,但规模还是较大。

充足的外汇储备说明我国有强大的对外偿付和抗风险能力,但也会给我国带来不利影响,如:增加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等。

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
1,内需不足,储蓄率与投资率不协调。

我国经济虽一直发展较快,但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内需不足,主要是靠出口和投资拉动。

我国居民有储蓄的传统,且现在我国未建立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居民为应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需要有一定储蓄。

2,我国实行的出口导向型战略,鼓励出口,对出口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

这促进了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

且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也促进了我国出口的增长。

3,我国大量吸收外资进入。

我国有广大的市场,经济发展潜力大,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外资的大量进入。

我国实行“引进来”的政策,很多地方为
了发展经济对外资给予很多优惠政策,更促进了外资的进入力度。

4,人民币不断升值,促使大量国际资本向我国流动。

而我国对资本投资的管制使得我国对外投资难度加大,不利于我国资本的流出。

5,发达国家长期的赤字战略,客观上与我国的长期双顺差有对应。

一方面为我国出口的扩大提供了市场,同时又使我国外汇储备不断扩大。

6,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双顺差的深层原因。

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大,服务业发展较慢。

三,我国国际收支趋势预计
1,由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深层原因没有变化,所以这种双顺差状况还会持续,在短期内不会逆转。

2,由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影响还在,以及我国的一系列政策调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会有所紧缩。

在表1中2012年上半年的数据可以估计到这一情况。

四,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1,双顺差以及大量外汇储备表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外资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我国经济和就业的增长;同时带来大量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升级和技术进步。

2,充足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改革等重大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增强了我国对外偿付和抗风险能力。

(二)不利影响:1,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外资的大量流入,加大了货币调控的难度。

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导致央行被动投放货币增加,对冲压力增大,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2,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双顺差一方面使外汇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使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加大。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容易导致贸易摩擦。

3,我国对外依存度高,加大国际资本冲击风险。

我国对外依存度过高,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我国的出口必然受到影响。

大量外资在我国流动,如果未来市场预期发生变化,外资可能大量流出,对我国经济发展会造成严重冲击。

4,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有很大的机会成本,有大量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人民币不断升值,客观上使我国外汇储备不断缩水,这是国民创造的财富的损失。

五,改善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状况的建议
1,改善我国产业结构。

改善出口产品的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

鼓励发展服务业,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第三产业比重。

2,完善汇率变动机制,稳定人民币币值稳定。

改善我国外汇储备结构,改变
目前储备结构单一的现状,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控制外汇储备合理规模,妥善进行外汇投资管理,避免损失。

3,努力扩大内需,发挥内需拉动经济的作用。

首先,使人们富裕起来,国民收入增加,有购买能力。

其次,完善福利保障体系,使人们敢花钱。

处理好内需、出口、投资三驾马车的协调,是经济合理发展。

4,鼓励“走出去”,鼓励对外投资。

与相关国家处理好经贸关系,签订相应的争议解决协议,防范对外投资的风险。

5,调整政策,“引进来,走出去”同时进行,不偏重一方;加强监管,控制热钱流入。

6,应理性看待我国国际收支目前的双顺差现状,其他国家历史上才出现过长期的顺差情况,如德国、日本,不能杞人忧天,要努力利用它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雨露:《国际金融》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p401-447。

2,陈腾龙,邵臻励:《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和在平衡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5期。

3,蔡素贞:《全球经济不平衡下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D],东南财经大学。

4,陈卓:《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原因研究—基于我国产业结构视角》[D],天津财经大学。

5,关迪,辛旼:《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短期内难以逆转》[J],特区经济,2010年6月。

6,张维:《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情况分析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1年第1期下旬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