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概述 油品基础知识 石油及产品的特性 安全防护基本知识
第一章 概述
1、石油的化学组成
石油包括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两种。通常人们 把未经加工前的石油称为原油。从广义上讲,石油 常常又是原油及其成品油的总称。 石油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混合物,但其主要组成 都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在石油总含量中,碳、 氢两种元素约占96-99%左右。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 化合物称烃。 石油中除烃外还有非烃类化合物,即含氮、硫、 氧等元素的化合物,其元素含量在2%左右。
汽油馏程的实用意义
初馏点和10%点馏出温度说明汽 油在发动机中的启动性能。
50%点馏出温度说明汽油在发动 机中的加速性能。 90%点馏出温度或终馏点说明汽 油在发动机中的蒸发完全程度。
各种成品油的馏程
液化气 汽油 柴油
《30 ℃ 馏程为30℃至205℃ 170℃至390℃
闪点
预备知识
流动性能
粘度
定义:表示液体流动时分子间因摩擦 而产生阻力的大小。
动力粘度
分类
运动粘度
测定粘度
油品的粘度与什么有关?
粘度与组成:油品沸点越高,粘度越大;沸 点相同的油品,含环烷烃越多粘度越大。
粘度与温度:当温度下降时,所有油品的 粘度都上升。
粘温特性: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
粘温特性用粘度比来表示
粘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管线的保温伴热,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必 须确保管线中的油品维持在凝点以上就是为了 确保油品有良好的流动性。
降低油品粘度的方法
1、给油品加热(直接加热油品、管线伴热)。 2、往油品中添加降凝剂。 3、往重质油品中添加轻质油品。 4、往重质油品中添加水(极端情况)
抗爆性能好 燃烧冒黑烟 润滑油粘温特性变坏
烯 单烯烃 烃 双烯烃
多为在加工过程中 生成的。
易氧化生成胶质, 影响油品的安定性。
4、石油的非烃类组成
石油中的非烃类主要有含硫、含氧、含氮氮化合物 和胶质、沥青质,尤其在重馏分中含量更高。石油 中的这些杂质会对石油的储存炼制产生很大的危害, 会造成炼制过程中的催化剂中毒。而且硫化物,氮 氧化物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 石油及其产品中的硫化物对操作人员存在很大的风 险,会导致操作人员中毒。
实际 应用
在润滑油的使用中,希望油品的粘度 随温度变化的越小越好,粘度随温度 变化越小,表示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
润滑油和重质燃料油的牌号是以运动 粘度划分的。
实际 应用
在燃料油的使用中,粘度大小表示其 雾化性能。粘度大,雾化不良,且供 油量减少;粘度小,会引起局部过热, 且易造成磨损。
粘度大的油品流动性差,在冬季要注 意防 。 冻凝
非烃类组成
对油品影响
控制指标
酸性 (硫化氢、硫 醇)
1.硫含量
1.有毒、恶臭。 •严重腐蚀设备 (重量百分数): 油中硫及衍生物
含 硫 化 合 物
中性 (硫醚、 二硫化物)
•与烯烃氧化生胶,影 2.铜片腐蚀: 响安定性 •使催化剂中毒 一定温度(50℃) 一定时间(3h) 铜片的腐蚀程度
热稳定性高 (噻吩、四氢 化噻吩)
芳烃在轻汽油中的含量较少。芳香烃是汽油的良 好组分,其抗爆性能很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中国的汽油主要是催化汽油,烯烃含量较高,芳烃含 量非常低。芳烃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最近几年 芳烃产业发展特别迅速,特别是PX及其相关产业。 天然石油中主要含有烷烃、环烷烃和芳烃,油品 中的烯烃一般是在加工过程中生成的。
原油加工方案
燃料型 燃料一润滑油型 燃料一化工型
主要产品是用作燃 料的石油产品。除 了生产部分重油燃 料油外,减压馏分 油和减压渣油通过 各种轻质化过程转 化为各种轻质燃料。
除了生产用作 燃料的石油产品外, 部分或大部分减压 溜分油和减压渣油 还被用于生产各种 润滑油产品。
除了生产燃料产品 外,还生产化工原料 及化工产品。这种加 工方案体现了充分合 理利用石油资源的要 求,也是提高炼厂经 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是石油加工的发展方 向。
润滑油、100#重油
安全性能
燃点
定义:当油品达到闪点后,继续加热 到某一温度,引火后油品开始 燃烧,火焰不再熄灭的最低温 度称为燃点。
油品燃点一般比闪点高20~30 ℃
安全性能
自燃点
定义:将油品加热到某一温度,令其 与空气接触,不需引火油品自 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油品 的自燃点。
油品自燃点越低,越易自燃
易挥发、易扩散、易流淌性
3、石油产品的运输
石油及产品的运输形式: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管道运输 公路运输
三种运输方式比较
铁路运输:灵活性小,必须有铁路的地方才能使用此 种方式,曾经是中国最主要的油品运输方式,目 前已经主要被管道运输替代。 水路运输:海运适合大量运输且运价相对来说比较低, 这是目前国际原油贸易的主要方式。 管道运输:安全性高,环境友好,运输成本较低。 公路运输:方便灵活,适合中小批货物的运输,但是 运输成本最高。
闪点的变化可以判断重油中是否混有轻组 分以及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有无分解现象。
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 甲 乙 油品闪点(℃ ) 28℃ 以下 原油、汽油 喷气燃料、灯用煤油、-35#轻柴油 轻柴油、重柴油、20#重油 举例
A
B A
28℃ 至45℃ 以下
45℃ 至60℃ 以下 60℃ ~ 120℃
丙
B
120℃ 以上
烃类组成
分布
对油品影响
烷 气态(C1—C4) 天然气、炼厂气 烃 液态(C5—C15) 汽油、煤油
固态(C16以上) 柴油以上 汽油 环 单环 烷 双、三环 煤油、柴油 烃 双三环以上 重质油
汽油 芳 单环 香 双环、三环 煤油、柴油 烃 双三环以上 重质油
含蜡量高,粘度大。 环烷烃含量多, 油品粘度大。 润滑油的理想组分是 少环长侧链环烷烃。
密度
密度是石油及其产品的最简单常用的物理性质指 标。它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 的质量,符号为ρ,单位为kg/m3、g/cm3 ,公 式:ρ=m/v
密度
为了便于比较,一般油品的密度常用某规 定温度来表示,我国GB规定以石油及石油产 品在标准温度(20℃)下的密度为标准密度, 单位为g/cm3。
安全性能
闪点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加热油品到某一温 度,一定量的油品蒸汽与空气形成 混合物,当用明火接触时,就会发 生短暂的闪火(一闪即灭),这时 的温度称为油品的闪点。
油品闪点越低,越易闪火爆炸
比较石脑油与重油闪点的高低? 油品越轻,闪点越低。所以,石脑 油的闪点低,易闪火爆炸。
汽 油:-50 ℃ ~28℃
非烃类组成 含 氧 物 酸性 (环烷酸) 中性 碱性 中性
对油品影响
控制指标
含 氮 物
1.严重腐蚀 设备。 2.氧化生胶, 影响安定性 3.会使催化剂 中毒。
酸值(酸度):中和1克(100ml) 油中有机酸所需KOH的mg数。
含氮量
氧化生成积 炭,堵塞管 路、磨损设 备。
胶质、沥青质
1.实际胶质:已存在胶质含 量 2.诱导期(分):规定条件下, 油品与氧接触,未被氧化处 于稳定状态的时间
第二章 油品基础知识
一、油品的组成 1、石油的一般性质 颜色:天然的石油绝大多数都是黑色的,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的。 石油之所以具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们所含的胶质和沥青质 的数量不同,两者含量越多越深。 外观:一种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相对密度为0.8~0.98。 有不同程度的气味。 2、石油的元素组成 主要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主要元素:碳、氢。 次要元素:硫、氮、氧。 微量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这是日常油品计量中最基本的方法。
密度
B.密度可初步确定油品品种。 通常情况下:汽油ρ=(0.7~0.76)g/cm3,航空煤 油ρ=(0.77~0.84)g/cm3,柴油ρ=(0.81~0.84) g/cm3, 重油ρ=(0.91~0.97)g/cm3, 润滑油ρ= (0.87~0.89)g/cm3等。
爆炸下限:油气和空气遇明火发生闪火 或爆炸时,油气的最低浓度。 爆炸上限:油气和空气遇明火发生闪火 或爆炸时,油气的最高浓度。 爆炸范围:从爆炸上限到爆炸下限这一 浓度范围。 油品浓度应在爆炸范围以外
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在日常检维修中,如果设备或者场所要进行动 火作业,必须使用可燃气体检测器检测,确保 可燃气体含量在爆炸极限下限以下。
一句话
油品的饱和蒸汽压和什么有关?
同一油品,温度上升,饱 和蒸汽压增大。 同一温度下,油品越轻, 饱和蒸汽压越大。
汽油蒸汽压的实用意义
汽油的轻组分越多,蒸发性越好,但蒸汽 压过高,汽油会在管路中汽化,形成气阻, 中断供油。 相反,蒸汽压过低,蒸发性能差,燃烧时 来不及汽化,燃烧不完全,还会增加汽油 的消耗量。
蒸发性能
馏程
定义:油品从初馏点到终馏点 或干点这一温度范围称为 馏程。 油品越轻,馏程越低,蒸发性能好
初馏点:当油品在恩氏蒸馏设备中加热蒸 馏时,最先汽化的是一些沸点低 的烃类,当流出第一滴冷凝液时 的汽相温度称为初馏点。 10%点(50%点):在蒸馏过程中烃类分子基 本上按其沸点高低依次蒸出, 汽相温度逐渐升高,将馏出体 积为10%(50%)时的汽相温度 称为10%点(50%点)。 终馏点:蒸馏到最后达到的最高汽相温度 称为终馏点或干点。
比较石脑油、重油自燃点的高低? 油品越重,自燃点越低,易自燃。 所以,重油的自燃点低。
实际 应用
自燃点关系着油品加工和使用 的安全,当高温重油从设备、 法兰、接头等处漏出时所引起 的火灾往往与油品的自燃点有 密切的关系。
抗爆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