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转课堂、微课、慕课

翻转课堂、微课、慕课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 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 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微视频的制作
微视频示例1
微视频示例2 微视频示例5
微视频示例3 微视频示例6
微视频示例4
微视频的制作
微视频的制作
翻转课堂的特点:
(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 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 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 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 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 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 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 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 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翻转课堂的特点:
(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萨尔曼· 可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 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 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 用萨尔曼· 可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 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 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 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 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 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慕课教学形式最早出现于2008年,真正的井
喷却始于2011年秋,被誉为“印刷技术发明 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
慕课的三大课程联盟:Coursera,edX,Udacity
2013年起,我国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
一些著名高校相继加入 了三大慕课联盟,与此同 时,许多地区也在大力建设本地课程共享平台。
美国心理协会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强调了视频游戏在认知、动机、情 感以及社交方面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一些教育公司为学校提供了基于游戏的教 学方法,帮助儿童提高他们眼手协调性、短期记忆力、注意力集中性、服从指 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分析在中小学校中已开始逐渐发展。许多利用成熟的网络追踪 工具精确地捕捉到学生在学习网络课程时的行为,不仅可以记录简单的 变量,如一个主题所花费的时间,还可以记录越来越多的细节信息。
这一课堂不同于传统的透过电视广播、互联
网、辅导专线、函授等开工的远程教育,也 不完全等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 公开 课,更不同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 线应用 。 在幕课的模式下,所学的课程、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 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
在这些平台提供的课程中,有免费使用的,
向这位“数学天才”求助。 通过雅虎聊天、互动写字板和电话,可汗帮表妹解答了 所有问题。
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求助,他干脆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
料制作成视频,放到You Tube网站上。
为了便于网友有耐心理解、消化,他把每段视频的长
度控制在10分钟之内。
视频受到了网友们的热捧。可汗说,“他们的留言充满
翻转课堂的特点:
(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不论是萨尔曼· 可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 伯尔曼 和亚伦· 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 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 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 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 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带来的教师角色转变
翻转前后,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从
“站在学生和知识之间”转变为” 走到学生旁边“。
从翻转课堂的角度来看,课堂
40分钟的时间是一个检验、评 价、讨论、探究的过程。
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 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50年代, 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 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 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 课堂”却倍受关注呢?
在基础教育中,可穿戴技术最有价值的应用是可增强实地考察和调查的巨 大潜力。例如,可穿戴技术能够瞬间捕捉数百张照片或在地质勘探时收集用户 周边环境的数据,并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网络应用程序获取数据。
同学们,今天我 要考一考你们: 大家都要去爬后 面那棵树!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什么是微课? 三、什么是慕课?
制作的视频课件为表妹补课获得巨大成功,创办了“可汗 学院”。2011年开始在全球大热,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关注 与争论。
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目前美国每天有数十万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
学院的教学视频,第二天则跟同学一齐在教室 做作业,遇到问题有老师和同学可以请教。这 跟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 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被称为“翻转课 堂”。
可汗学院1 可汗学院2
【2】微课的定义
从可汗学院等的做法看,简单地讲,微课就是指通过
微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料帮助学习者独立、完整地学会
某一知识片段或方面的学习活动。
能否通过微课方式有效开展自主、个性化学习,最关
键、最核的是要有好的微视频资源。
微课中的微视频应是为帮助学生学会一个基本知识, 或一个问题/任务的解决思路与方法等,所录制的讲解 或学习活动过程视频。 与微视频配套的相关材料应包括任务单、学习资源、 设计说明、训练与测试题、作业、拓展资料、解读等。 微课中的微视频和相关配套材料称为微课资源。
“三无三有”原则:
无价值观错误, 无知识性错误, 无技术性错误; 心中有学生, 课件有生活, 教学有设计。
微课资源的应用思路
微课资源的应用思路
微课资源的应用思路
三、什么是慕课?
慕课(moocs):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
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 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 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 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 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 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 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 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 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微课的类型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 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 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 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 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 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
1.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
2.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 3.师生关系更为密切; 4.学生学习更加自主; 5.学生的行为表现明显好转;
6.教师工作满意度有效提升;
7.家校关系更为密切。
二、什么是微课?
2.微课的由来和定义
【1】微课的由来
2004年,可汗上七年级的表妹纳迪亚遇到了数学难题,
也有注册收费的。免费课程,学生可能直接 浏览和观看视频;而收费课程,由有一个 “教练”始终在辅导学生学习,帮助诊断, 提供支持,解决难题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 学完了规定的课程,通过基于网络的测试, 并提答案,还会获得由教授签名的课程学习 证书。
主要特点:
1.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大规
2007年,美国山区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伯尔曼和萨姆
斯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帮助学生 补课,他们发现学生对课程视频的理解和内化需要教师的 指导和帮助,于是将课堂“翻转”过来,利用课堂时间为 完成作业或为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创造 了“翻转课堂模式” 。
美国的基金公司分析员萨尔曼·可汗通过自己应用涂鸦工具
2013年8月,由华东师大慕课中心牵头,中国20余
所知名高中共同发起成立了C20慕课(高中),之 后又相继成立了C20(初中), C20(小学),中 国的慕课元年也已经到来。
华师慕课
/mooc/
了感激和鼓励,让我欲罢不能。” 每天下班后,用简 单设备拍摄、制作视频,平均每晚工作3个小时以上。 之后,他又制作科学、电脑等相关科目的辅导视频。 后来,可汗辞去了工作,专职做可汗学院的事情。
可汗学院每段课程视频长度约十分钟,教师不出现在
视频中,用的是一种电子黑板系统。
可汗所录制的视频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微课视频。
重庆聚奎中学
重庆聚奎中学
课前四步骤: 制作导学案、录制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制定个别辅导作业 课中五环节: 合作探究、释疑拓展,练习巩固、自主纠错、反思总结

翻转课堂是基于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的,而且每位学生都有平板电 脑作为自己的学习终端。 课前,教师集体备课,制作导学案,并由学科组教师代表录制10分 钟~15分钟的教学精讲视频,上传到“校园云”服务平台。学生根据教 师发布的导学案,通过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网络 学习平台上做测试题,教师则通过平台的及时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 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 课中,学生先独立做教师布置的作业,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师 生之间讨论协作予以解决。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 随后,学生完成网络平台上或其他资料上的相关练习,并通过观看教师 录制的习题评析视频进行自主探究、反思提高。
“技术改变教育未来”—— 翻转课堂与微课、慕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