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合资源夯基础 突出产业促发展

整合资源夯基础 突出产业促发展

整合资源夯基础突出产业促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镇地处xx市xx县西北,与xx、xx、xx县交界,距离县城15公里,xx市42公里,xx公路和xx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全境土地面积125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委会,77个自然村(其中苗族村13个、彝族村12个、彝汉杂居村2个),少数民族村庄占自然村总数的35.1%。

常住人口1.5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3%,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1.5%。

全镇70%以上的群众居住的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属典型的山区民族杂居农业镇。

镇党委下设10个党总支,66个党支部,有党员736名。

农村经济主要以粮、烟、果、畜为主。

全镇更低面积15185亩,人均占有更低1.1亩;林地面积11.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

3%。

2013年以来,xx镇紧紧抓住省、市、县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的良好机遇,以整乡推进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整合各方面资金、资源,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建设基础设施、优化服务方式、发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开展素质培训5项措施,扎实开展“双推进”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

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生态特色优势,多次邀请省市农业、林业、扶贫等方面的专家实地调研指导,在充分听取镇、村、组广大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xx镇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将特色林果产业作为全镇的主导
产业来培育和发展。

通过引进企业示范种植、党员干部带头种植等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特色林果业。

截止目前,全镇种植核桃12984亩246494株,种植甜杏5186亩207440株,种植樱桃1083亩59565株,种植大叔杨梅2932亩。

特色林果产业已初具规模,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项目资金,建设基础设施。

积极协调上级各部门资金、资源,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程序,规范资金管理使用,推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5个村委会21个自然村人畜饮水改造,建成爱心水窖1070个,实施病险水库改造2座,完成人村道路及村内道路建设公里,改造2个行政14个自然村土地亩,在6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实施安居工程改造户,实施就地重建农居户,2个村歌安装太阳能100套。

结合公路沿线示范带建设,整合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积极实施等17个自然村的活动室建设。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优化服务方式,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广泛开展县级机关和镇、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机关挂钩联系村组的“三结对一联系”活动,引导党员群众组成脱贫致富互助组或共同体,把党员领富工作落到实处。

组建了10支为民服务队,深入开展送党课、送温暖、送技术、送项目、宋文华、送医药的“六送”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积极推广“插甸经验”,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建立县镇村组四级领导干部党建责任区,由各级党组织书记召集,自下而上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切实解决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和完善镇村为民服务站建设,建立镇村组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开展民事代办、费用代缴、惠民支付、便民超市等服务。

大力实施低保扶贫,将丧失劳动能力且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依托集体资源,积极发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

按照“股份合作经济”试点工作的要求,通过“四议两公开”,以集体林地和土地流转等资源作价出资、种植大户出资、其他农户出资等方式相结合,支持和鼓励村组积极发展“股份合作经济”。

成立xx县xx镇苹果专业合作社,由开发有限公司用亩苹果园折价70万元入股,成为大股东,用集体山地、林地24万元出租费作为村集体股份,以“股份合作”形式入股,合作社成员以每股元标准自愿入股,共同发展“股份合作经济”。

目前,“股份合作经济”工作推进有力,运行机制已基本建成,逐步改变村集体经济“空壳”现状,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

(五)紧扣基层需求,开展一系列素质培训。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增强党员群众发展致富本领为目标,以技术培训、上党课等方式开展素质提升培训,组织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人社局县农业局等部门领导到各村开展“送学上门”活动,为广大党员干部授课。

依托村组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等平台资源,大力开展科技培训,积极传授良种良法,使全镇每
户1名劳动力掌握1-2项农村适用技术,切实提高党员群众自我脱贫的能力。

2013年以来,全镇举办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60期3700余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2期1000余人。

经验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党员带头是做好“双推进”工作的保障。

由于xx镇70%以上的群众居住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属典型的山区民族杂居农业镇。

因此,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和运行管理方式。

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带头投工投劳搞好公益事业,带头云中良种良法促进增产增收,带头发展特色产业拓宽收入渠道,带动群众牢固树立科技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启动内因,激发活力,实现扶贫开发目标,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坚持基层意愿、规划先进是做好“双推进”工作的前提。

“双推进”工作的目的就是发挥基层党建在扶贫开发中的带动作用和扶贫开发对基层党建的促进作用,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因此,我们要立足现状、科学研判,在制定规划时,必须要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把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的问题作为制订规划的鸡翅,帮助群众解决最紧迫、最现实的行路难、看病难、读书难、饮水难等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整个扶贫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体现群众意愿。

(三)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做好“双推进”工作的基础。

针对xx镇贫困面大、经济发展滞后的实际情况,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以扶贫开发与基础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为契机,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加强部署,高位推进。

同时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同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刊等途径,广泛宣传“双推进”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等,提高“双推进”工作的知晓率,确保扶贫地区的党员群众广发参与。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参与基层党建,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多方调动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热心人士开展帮扶活动,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双推进”工作新格局。

(四)坚持严格管理、转款专用是做好“双推进”工作的关键。

“双推进”工作是一个民生工程,是一个良心工程。

因此,我们要严格程序、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制度,让群众充分参与“双推进”,监督“双推进”,不搞独断专行。

重点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专户运行、专人管理和“一支笔”审批;要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拨款跟着进度走”,坚持扶贫办财政所村委会村民小组长项目户主“五到位”的资金兑付制度;严格落实资金报账制度和资金使用公式、公告制度,确保扶贫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严格转款专用,严禁挪用、拖欠、挤占和改变资金用途,依法依规办事,确保不发生违规违纪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