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绩效审计
三.绩效审计的理论架构
1.理论基础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1.理论基础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包括:政府的受托责任; 包括:政府的受托责任;经营者的受托责任 ;管理 者的受托责任 2.总体理论框架 2.总体理论框架 (1)审计环境及相关知识 审计环境及相关知识。 (1)审计环境及相关知识。审计环境的内容包括了社 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科学技术的创新、 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科学技术的创新、政治体制 的变革、人类文明的进步等诸多方面, 的变革、人类文明的进步等诸多方面,相关知识 则主要包括会计、统计、数学、 则主要包括会计、统计、数学、方法论等理论知 识。 绩效审计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主要有七个, (2) 绩效审计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主要有七个, 即审计目标、审计概念、审计范围、审计职能、 即审计目标、审计概念、审计范围、审计职能、 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和审计报告。 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和审计报告。
美国
1972年 年
荷兰
1976年 年
荷兰议会通过法令授权荷兰审计院开展绩效审计
西方主要国家绩效审计形成时间一览表( 西方主要国家绩效审计形成时间一览表(续)
国家 加拿大 时间 1977年 年 法律 新《审计法》 审计法》 颁布 内容 明确授予加拿大审计长公署对政府各 项开支及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 项开支及项目的经济性, 果性进行审计
新西兰
1977年 年
《公共财政法》颁布 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审计署,同 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署 审计署, 公共财政法》 时规定“授 审计法》 明确规定澳大利亚审计署能够对政府 部门和政府所属机构进行效益审计 明确规定, 明确规定,主计审计长有权对政府部 门和公共机构进行绩效审计, 门和公共机构进行绩效审计,但不能 审计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 审计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
4.改变组织结构 强化和明确政府职责; 改变组织结构,强化和明确政府职责 改变组织结构 强化和明确政府职责 5.增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意识 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 增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意识,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 增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意识 系. 归结为:对绩效的关注 对绩效的关注;对责任的关注 归结为 对绩效的关注 对责任的关注 前三个特征的核心内容是对绩效的关注; 前三个特征的核心内容是对绩效的关注;第一个 特征强调重视项目,结果和绩效,而战略管理,目 特征强调重视项目,结果和绩效,而战略管理, 标管理和绩效评估则是追求绩效审计的手段; 标管理和绩效评估则是追求绩效审计的手段;第二 个特征强调企业管理方法的引入, 个特征强调企业管理方法的引入,而企业管理的根 本特征就是对经济,效率和效果的追求; 本特征就是对经济,效率和效果的追求;第三个特 征强调竞争机制的引入, 征强调竞争机制的引入,而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提高 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效果)。 )。后两个特征的核 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效果)。后两个特征的核 心内容则是对责任的关注; 心内容则是对责任的关注;第四个特征强调通过改 变组织结构强化和明确责任;第五个特征则是要求 变组织结构强化和明确责任; 政府必须具有强烈的公共责任感。 政府必须具有强烈的公共责任感。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的主 新公共管理 的主 要特征 1.实现了由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向外部取向的 实现了由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向外部取向的 转变,由重视机构 过程和程序转向重视项目、 由重视机构、 转变 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转向重视项目、 结果和绩效,使得公共管理的战略管理 使得公共管理的战略管理、 结果和绩效 使得公共管理的战略管理、目标 管理和绩效评估等成为公共管理学的核心主 题; 2.借鉴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重塑公共部门管 借鉴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重塑公共部门管 理; 3.引入竞争机制 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 提高 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 引入竞争机制 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提高 政府的工作效率; 政府的工作效率
2.审计主体 审计主体 政府审计人员实施---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 政府审计人员实施 绩效审计 内部审计人员实施---经营审计或管理审计 内部审计人员实施 经营审计或管理审计 3.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 4.定义 定义 绩效审计就是审计人员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客观、 绩效审计就是审计人员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客观、 系统地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项目、 系统地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项目、活动和功 能就其实现经济性、 能就其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程度进行独 立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改善公共责任, 立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改善公共责任,为有关 方面决策提供信息。 方面决策提供信息。
二.西方国家的绩效审计 西方国家的绩效审计 萌芽于20世纪 年代,形成于六七十年代 世纪40年代 形成于六七十年代,快 萌芽于 世纪 年代 形成于六七十年代 快 速发展于八十年代
西方主要国家绩效审计形成时间一览表
国家 瑞典 时间 1967年 年 法律 内容 1967年,瑞典建立政府财务管理系统,以改进预算过程和 年 瑞典建立政府财务管理系统, 政府的工作效率,该系统包括计划、编制预算、 政府的工作效率,该系统包括计划、编制预算、会计和审 瑞典审计局成为政府财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计。瑞典审计局成为政府财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审 查政府机构如何进行计划和预算, 查政府机构如何进行计划和预算,审查政府机构如何分析 活动成果和效益。 活动成果和效益。 美国审计总署发表了《 美国审计总署发表了《政府组 对审计的目的做了如下规 :(1) 织,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 定:( )检查财务活动和 计划项目, 审计标准》 又称黄皮书) 遵循现行法规的情况;( ;(2) 审计标准》(又称黄皮书) 遵循现行法规的情况;( ) 管理工作的经济性和效率 性;(3)在实现预期成果 ;( ) 中的计划效果
效果性( 效果性(Effectiveness)是指既定的目标实现 的程度或一项活动预期的影响与实际影响之间的关 如完成预算目标、政策或计划目标的情况( 系。如完成预算目标、政策或计划目标的情况(实 际产出与目标的关系)。 )。审计的任务是检查预期目 际产出与目标的关系)。审计的任务是检查预期目 标是否达到。 标是否达到。它不考虑为达到预期目标所投入的资 源情况。当然, 源情况。当然,既经济而又有效率地取得预期效果 是可能的 此外,还有环境性( 此外,还有环境性(Environment)和公平性 Equity) (Equity),5E 审计
经济性( 经济性(Economy)是指以最低的资源耗费获得一 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 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也就是节省的程度 效率性( 是指产出(如产品、服务) 效率性(Efficiency)是指产出(如产品、服务) 与投入的关系。 与投入的关系。具体说就是从对一个部门或一个项 目的资源投入,力争取得最大的产出, 目的资源投入,力争取得最大的产出,或确保以最 小的资源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 小的资源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如果以较少的 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 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或以一定数量的投入能 获得更多的产出, 获得更多的产出,就可以说一项经济活动效率是高 的
1986年在悉尼召开的第十二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会 1986年在悉尼召开的第十二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会 议上,该会发表的“关于绩效审计、 议上,该会发表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 量的总声明” 对绩效审计进行如下定义: 量的总声明” ,对绩效审计进行如下定义:“除了合规性 审计,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 审计,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它涉及对公营部门管理的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这就是绩效审计”。同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这就是绩效审计” 时还提出了绩效审计的四个目标: 1.为公营部门改善一 时还提出了绩效审计的四个目标:“1.为公营部门改善一 切资源的管理打好基础;2.使决策者 使决策者、 切资源的管理打好基础;2.使决策者、立法者和公众所利 用的公营部门管理成果方面的信息质量得到提高;3.促使 用的公营部门管理成果方面的信息质量得到提高;3.促使 公营部门管理人员采用一定的程序对绩效作出报告;4. ;4.确定 公营部门管理人员采用一定的程序对绩效作出报告;4.确定 更适当的经济责任。”至此,绩效审计理论宣告正式产生。 更适当的经济责任。 至此,绩效审计理论宣告正式产生。 绩效审计概念及其目标的提出是悉尼会议的重大成果。 绩效审计概念及其目标的提出是悉尼会议的重大成果。 它大大丰富了政府审计理论, 它大大丰富了政府审计理论,使沿用了几千年只搞财务审 计的政府审计推进到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并举的新时代。 计的政府审计推进到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并举的新时代。
美国政府审计包括下列三大部分: 美国政府审计包括下列三大部分: 1. 财务和合法性审计 财务和合法性审计——确定: 确定: 确定 (1)被审机构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根据公认会计原则公正 被审机构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根据公认会计原则公正 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地说明了财 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该机构是否遵守了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实质性影响 该机构是否遵守了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实质性影响 和规章制度的规定。 的有关法律 和规章制度的规定。 2. 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 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确定: 确定: 确定 (1)被审机构是否正在经济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资源 诸如 被审机构是否正在经济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资源(诸如 被审机构是否正在经济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资源 人力、 产和场地); 人力、财 产和场地 ; (2)工作效率不高和不经济的原因何在; 工作效率不高和不经济的原因何在; 工作效率不高和不经济的原因何在 (3)该机构是否遵守了有关经济性和效率性问题的法律和 该机构是否遵守了有关经济性和效率性问题的法律和 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 3.计划项目效果审计 计划项目效果审计——确定: 确定: 计划项目效果审计 确定 (1)由国会或其他权力机关确立的预期结果或效益是否正 由国会或其他权力机关确立的预期结果或效益是否正 在达到; 在达到; (2)该机构是否考虑了可能以较低成本达到预期 该机构是否考虑了可能以较低成本达到预期 效果的其他可供选择的办法。 效果的其他可供选择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