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内容摘要】:身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从小就体会着政府在一个国家中强大的干预作用,细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大到经济政策,外交政策,这些几乎都是由政府一手包办的。
而作为公民的我们,除了在两会期间由代表提出一点意见,或者其偶尔投票参与决策以外,很少有其他参政议政的机会。
如此一来便不禁有人会羡慕西方的名主,感叹他们的公民拥有多么大的权力,这些人一边享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共产党惨淡经营而来的幸福生活,一边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强烈的政府干预进行反对与批判。
基于这种情况,本论文将论述政府干预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比较优势,即其先天优点;再者,将论述我国政府在经济市场化中的作用,从而从主客观透射出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干预的的必要性。
另也会适当提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府干预及其必要性。
【关键词】:政府干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政府的每一项决策都会对社会、民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政府干预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我国的体制是社会主义,这就注定了政府在国家决策中起决定作用。
那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政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在经营国家过程中产生的失误,抑或说政府干预是否有其必要性,答案是肯定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诸多方面,如经济,军事,国际地位中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这离不开政府正确的宏观调控,这也客观的证明了政府干预在社会主义中的必要性。
那么政府何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呢?除了共产党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外,政府干预本生的特征和其比较优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干预的特征
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政府干预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拥有强迫权,政府官员产生的政治程度和社会福利极大化政策目标。
本人认为最为重要,最能为人民所用的便是强迫权。
所谓强迫权,即政府可以命令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必须做什么或禁止他们做什么,而组织和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
政府的这种强迫权通常是法律赋予的,因此具有合法的基础。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在作出决策时,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基础的,必将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拥护。
有强迫权为决策保驾护航,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得到提高,则整个国家也必将是向前迈进的,这也就不难理解我国缘何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了。
政府干预的比较优势
虽然可以通过比较政府行动与民间部门行动的单位成本来确认政府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但直接比较成本在许多情况下市相当困难的,这样就需要使用一些间接的标准。
可以肯定,某些活动由政府负责比有民间部门负责能够给事业带来更低的单位成本,从而产生比较优势。
这里我们感兴趣的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政府组织在这些活动上的比较优势?从政府组织区别于民间部门的特征上可以发现,大范围强迫权和大范围规模经济师政府比较优势的来源。
虽然每一个家庭、组织内部都可以产生强迫权,但这只在小范围内有效,无法扩展到外部的其他组织单元和社会成员。
后者需要的是一种大范围的强迫权。
而政府正是大范围强迫权的唯一拥有者,这种唯一性奠定了政府比较优势的第一个来源。
有些形式的活动能个显然需要借助大范围的强迫权强制当事人服从才能有效的进行。
由于民间组织没有这样的强迫权,如果由他们组织负责这类活动,这些活动要么无法进行(实施成本无限大),要么必须付出高昂的实施成本。
当政府借助大范围强迫权实施时,成本就要低得多,因此在此类活动上取得明显的比较优势。
政府是大型的社会组织,它的权威和力量可以扩展到整个辖区,中央政府可以轻易地覆盖到全国范围。
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特征,大范围规模经济就成为政府行动产生比较优势的第二个基本来源。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越是具有大范围规模经济的服务,政府行动越是具有比较优势。
不同类型服务的规模经济的范围是很不相同的。
在某些情形下,只有当供应规模达到全国范围时,单位成本才处于最低水平。
国防就是这样的例子:只有当国防服务的范围扩大到全国,因而费用也分摊到全国每个收益者的身上时,个人负担的国防费用(单位成本)才会最低。
高压输电网,省际高速公路,太空探险,以及大规模税种(如全国性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征收,也是规模经济扩展到全国的近似例子。
从上述类容不难看出,政府干预具有许多有利特征及先天优势,这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够迅猛发展的内因,政府干预具有其必要性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经济市场化看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中国政府是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主导者,在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起着发动者、设计者、调控者、推动者的作用。
可能有人会说,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不一定需要政府主导,由市场自身调控未尝不可。
这种观点是脱离我国复杂的经济现象的,因为中国经济市场化收到五个方面的制约:一是受时间的制约;二是受市场化进程的体制起点的制约;三是受内部经济二元结构与外部国际竞争的制约;四是受有前面的原因而导致的市场化推进方式的制约;五是受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制约。
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市场必须由政府主导。
政府培育市场,是我国市场发育过程的一条现实道路。
我国长期以来卖方市场状况严重,产品价格、地租、利率、工资等要素价格长期扭曲,可行的方法只能是政府利用其权威和非市场手段来培育和组织市场,逐步达到存在配额和市场均衡。
另外,和谐的经济环境,良好的经济秩序,是市场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能够代替政府制定并实施市场平等竞争的竞技规则和产权交易规则,以保证市场有序健康地发展。
这些都是政府主导经济市场化的重要原因。
中国经济改革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府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政府干预之必要性。
资本主义下的政府干预
有人说,资本主义下的政府不过是拿着纳税者的钱做一个国家的管家而已,国家的决策还是由议院、公民投票决定的,所以其政府干预几乎可以忽略。
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就经济方面来说,市场调节是具有先天缺陷的,比如其滞后性,盲目性等等。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虽主要是由市场主导的,但政府的宏观调控仍然不可或缺。
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干预有助于其走上正轨。
如08年由资本主义国家引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便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正是政府在经济危机期间实行一系列正确而强有力的干预,才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得以尽快恢复。
因此,政府干预的辅助作用在资本主义下的市场经济中也是相当重要的。
再如国防,教育的国家政策在实施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要的问题,这时更显出政府的重要性。
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虽然
不是决策的制定者,但确实政策执行中坚定地,最为重要的维护者,没有政府的干预,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所以,政府干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总结
在中国,政府干预是必要的,政府将是始终不可或缺的,引导社会向前迈进,带领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最重要因素。
回望过去,我们的成绩是优异的;放眼未来,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个英明的政府的引导下,我们仍将飞速前进。
【参考文献】:
1.《政府干预问题的研究》文炳勋2005年版
2.《论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化进程中的作用》王清宪2003年版
3.《经济全球化与政府的作用》王梦奎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