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产业干预的利弊浅析——以盱眙小龙虾产业为例魏礼校沈冠徐悠杨(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12)摘要:盱眙的小龙虾产业崛起的规模和速度让人惊叹,盱眙政府在其产业发展中扮演了积极地作用,但是政府对地方产业的干预不可能都起积极地作用。
本文以江苏盱眙县小龙虾产业崛起作为切入点,用经济分析方法对政府在地方产业干预进行分析,并为地方政府解决地方产业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方法支持。
关键词:政府干预;资源配置;产权;小龙虾1 引言2011年的盱眙龙虾节盛会吸引约300万游客光顾盱眙,截止2010年底,盱眙全县龙虾养殖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从业人数超过15万的规模产业,催生了集养殖、调料、交易、研发、餐饮等多元化经营于一身的盱眙龙虾产业集团。
农业部品牌价值中心2010年年底对全国所有农产品进行评估,盱眙龙虾被评估为65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农产品的最高价值品牌。
目前,龙虾产业已经成为盱眙县的特色产业。
公开资料显示,龙虾产业至少造就盱眙十个以上千万富翁,200个以上百万富翁,并且全县已建立了沿陡湖、洪泽湖、猫耳湖三个省级盱眙龙虾养殖示范区。
该县马坝镇和盱城镇建成的两个龙虾美食城,有1500余家餐馆年烧制龙虾菜肴1万吨;县内有5家公司从事熟食真空包装,年产龙虾熟食产品4000吨,产值达4亿元;有36家企业从事龙虾调料加工,年产销调料3000吨,产值达5000万元。
盱眙龙虾催生的专业厨师也遭到许多大城市餐饮业的热捧。
截至2011年4月,盱眙培训龙虾厨师8000余人,先后分赴全国60余个大中城市,每年挣回劳务收入超过4亿。
盱眙龙虾产业链初具规模。
当然,盱眙小龙虾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可是为什么受政府支持的产业会有那么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对产业的干预又存在哪些弊端呢?2 产业干预的利于弊2.1 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持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本行政区内,政府资源配置的成本相对低廉;在本行政区开辟市场的交易费用也比较少。
如果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初期能积极利用这些优势,能够促进地方的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自发性产业。
盱眙本土企业规模小,同时商检、公证、索赔、防伪的代价较高,企业无力单独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一旦出现劣质产品并造成一定危害的话,那么对盱眙龙虾的品牌价值打击极大,又不得不对龙虾品牌进行保护。
奥利弗·威廉姆森指出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基本假定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主要说来就是市场上的交易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机会主义的行为,甚至要防范同行的侵权行为,这就使交易过程中发生在商检、公证、索赔、防伪中的费用即交易费用会增加。
2010年哈夫病的爆发导致国内小龙虾产业一片萧条,盱眙龙虾虽无一例哈夫病记录,但亦受到波及,损失较大。
2011年盱眙政府在全国范围为所有盱眙龙虾下了人均500万元巨额的保单,基本消除哈夫病带来的不利影响。
但是各地小龙虾纷纷打着盱眙龙虾的招牌抢占各地市场。
再次给盱眙龙虾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此刻政府的力量又一次凸现出来——政府对处理交易纠纷的流程相当熟悉,即便在跨区域的交易纠纷中仍然拥有优势,节省了时间、提高效率;在防止同行侵权所花费的交易成本占地区产业成本要远远低于各企业(产业发展初中期、地区产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
盱眙政府的这些举动为盱眙龙虾企业的发展节省了庞大的交易费用和人力,使企业能够把的精力和资金用于提高产品质量、服务品质和品牌维持等方面,进而占领更广大的市场。
对此科斯的理论也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交易的空间扩展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也即贸易规模与交易成本呈正相关性:交易费用越低,交易范围越广;反之亦然。
”与之相对的是蚌埠小龙虾产业。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蚌埠龙虾便以虾成市,在南山路与青年街交汇处形成了闻名遐迩的龙虾一条街“蚂虾街”,蚂虾街的繁荣曾登陆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轰动一时。
可是今日的蚌埠龙虾反倒失去了往日的风光——东不如盱眙的热闹,南没有合肥的规模,龙虾市场没有发展,销量不见增长,质量还有所下降。
为什么蚌埠龙虾没能形成产业和规模效益?根据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各国政府应该保护本国具有发展潜力的幼稚产业,要想发展区域经济地方政府同样要对本地具有优势、竞争潜力的新兴产业进行“保护”,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加大对本地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如构建行业协会,规范产业运行;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完善本地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延长产业链,逐步吸引产业集聚,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而蚌埠龙虾由于缺少政府统一规划,除蚂虾街以外,其他地方分布比较零散,不成规模。
加上就餐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蚌埠龙虾的发展。
如张公山、南岗四路、红旗二路、红叶村、光明街等处的龙虾店多设在人行道,常造成交通拥堵、行人进出不便,难以赢得当地民众的青睐。
露天经营不仅气味难闻、油污难以清理,卫生也难以保证。
同时由于缺少统一、严格的行业规范,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强拉硬拽等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毁了蚌埠龙虾的形象。
优质龙虾也已改头换面,纷纷游向盱眙,摇身变成盱眙龙虾,缺少龙虾品牌的蚌埠再也无力吸引小龙虾产业集聚。
2.2 政府干预对产业的负面影响2.2.1 交易问题虽然政府扶持产业发展好处多多,然而我国地方政府扶持某产业发展地方式却存在很大问题。
政府的干预形式多是以掌握企业运营,即政府选定一两家规模企业由政府干预企业运营。
由于政府拥有本地区无与伦比的行政资源及大部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它掌管的企业既能享受到廉价的地区资源又可以向政府转嫁部分交易费用。
因此政府所掌管的企业一定是地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甚至在同其他地区的同类产业相比它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地方政府掌管本地区的资源分配,政府把本地资源投到其所掌管的企业,而本地区其他需要相同资源的企业付出的代价较大,在产品成本上处于劣势。
导致该地区整体行业竞争力较弱。
另外地方政府为扶持产业发展一般会先围绕行政区开发市场,在本行政区开发市场交易费用较低;为了确保本地市场不被外来同类产品侵占,地方政府又常常围绕行政区封闭市场。
这样做会引起临近行政区的效仿和报复,继而导致本地企业难以打开非本行政区的目标市场,或者在目标市场的收益小于打开目标市场的交易费用,令本地企业难以为继,最终退出目标市场。
同时由于行政区企业受地方政府的保护而缺乏来自竞争的压力、持续改进效率的动力,最终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对外联系的能力,整个产业生产关系只停留在低级一体化无法实现社会化大分工。
根据斯密的定理: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市场范围的扩张是分工发展的必要条件。
简单来说就是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随市场范围扩大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出现和存在。
那么政府在地区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后再掌控企业是否可行?政府是一个有限的资源集合,如果在某一产业投入过多的资金、人员势必会对其他方面的管理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牺牲当地民众的部分福利。
政府在扶持先发产业时要投入很大一笔支出(或减免一定税赋),而政府每年的财政支出有限,扶持先发产业就意味着政府要削减其他方面的支出。
换一种说法就是,受政府扶持的产业实际是变相地侵占了当年的公共福利。
如果政府在地区产业发展已经具备规模后仍要“挪用”民众福利和扶持其他产业的支出是不科学的。
2.2.2 产权方面的体现产权的流转需要交易,产权越是明晰,交易过程就越简单,所花费的交易费用就越少。
而范围越大的公共资源,它涉及的资源所有者就越多,原先那些免费享有公共资源的民众对交易补偿不满意的几率就越大,交易的难度和交易成本也就越大。
政府在扶持当地产业时占用当地资源,它们的兴起往往与低价占有当地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就以盱眙龙虾产业为例,在龙虾节兴起前,当地民众只要花费极少的成本便可以享用当地龙虾。
龙虾节兴起后,公共水域的龙虾被捕捞殆尽,龙虾来源转为私人养殖,盱眙龙虾的价格陡增,以致许多本地普通居民吃不起盱眙龙虾。
这就是原本归集体所有的资源被侵占、被企业以低价占有然后以高价出售。
数据来源:盱眙山城龙虾批发市场同时由于当地政府采取低税、推动产业集聚等扶持措施,使得当地龙虾产业迅速膨胀,公共资源中属于个人的那部分被政府和企业剥夺,如果由当地政府和企业向非从事龙虾产业的本地民众补偿。
哪些人原先享有公共水域的小龙虾资源?享有多少?按照什么标准进行补偿?这些都将成为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
在新兴产业,尤其是资源型产业发展初期尤其需要大量廉价的资源,政府廉价的资源配置在新兴产业的崛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公共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权力寻租的现象频频出现,各国政府都对此类行为深恶痛绝。
可是公共资源正常交易程序之复杂、费用之高昂,是普通企业难以承受的。
因而对新兴的企业来说寻租的代价远远小于正常程序,即便是违法也在所不惜,只要有公共资源的产权转移就一定存在着权力寻租。
2.2.3 政府资源配置存在弊端政府掌管地方产业的资源配置在产业起步阶段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政府干预资源配置有两个先天性的缺陷:(1)缺乏由市场决定收益与成本的货币量化标准(2)行政机构不可能满足所有经营者所需信息,也不能了解消费者需求偏好(张五常)当产业发展成熟以后其弊端日趋明显,企业的跨区域交易让地方政府收集信息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
以盱眙小龙虾产业为例,在相关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市场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成本逐渐降低。
同时,产业的迅速发导致它的规模超过政府所能监控的极限,彼时政府在该行业财政支出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甚至会出现边际效益的负增长;如政府的财政支出将很难收集经营者最需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企业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当资源的市场配置成本≤政府配置成本时,政府干预已经不能为产业的发展节约成本。
3 解决方法3.1 产权方面公共资源存在于所有政府组织,完全取消公有制是不现实的。
在征用公共资源时,政府要给民众补偿,但是补偿的方式可以由现金补偿转换为福利补偿。
补偿方式的转变相当于一种融资,即把企业占用公共资源应该付给原本享有它们的民众的那部分交易费用“还给”企业,这样企业就有足够的资金和丰富的廉价资源用于发展,而企业壮大后的税收作为“融资”的利息交给地方政府,再由政府以社会福利的形式返还给民众。
这样至少能产生三个积极的影响:企业在发展初期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支持;长期不断的福利补偿能够弥补大部分民众的损失和提高他们的社会福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民众福利与生活水平正是政府对官员的考核标准之一,也是政府的职能之所在,完全符合政府及其官员的利益。
3.2 交易及资源配置方面要完善政府的进入、退出机制。
政府部门控制企业的程度要受产业专业化和集聚潜力、开拓目标市场的交易费用、资源配置成本、产业信息收集能力、监督实施成本、与行政区外贸易规模等因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