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

浅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广泛发展的原因摘要: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在二战以后,在经济上有较为迅速的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广泛实行了社会福利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立,既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矛盾与冲突。

因此,在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关键形势下,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探究其得到广泛发展的原因,对于我们国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原因美国社会福利史学家雷比曾说:“社会福利制度的出现与发展必然是回应了某种社会、文化、政治与经济环境,且被此环境所模塑。

”①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得到广泛发展不是偶然的,战后的国际环境及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为其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它是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尖锐化的产物,也是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又高度发展的产物。

一、根本原因在于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欧洲资本主义各国的福利国家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在二战后得到了广泛地发展。

一般认为,福利制度是反危机的产物。

爆发于30年代的经济危机,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向一般垄断阶段过渡时期的各种矛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发生了一次空前严重的大危机。

在这次危机中,包括农业、工业等产业部门以及金融、商业等流通部门的危机交替发生,使各个国家的国民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据统计,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法国工业生产下降35.7%,英国工业生产下降了32.3%;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44%,世界贸易额缩减三分之一,钢产量倒退三十一年,煤产量倒退二十八年,整个工业倒退二十多年,回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失业人数大量增加是危机引发的又一次严重社会后果。

大萧条期间,英国失①张军.从慈悲正义到公民权利:西方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J].学习与实践 ,2013(01).②刘根华.试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J].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业人数接近300万,占劳动力总数的22%以上;德国失业人数达到700~800万,约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法国失业、半失业人数也达到半数以上。

①大量工人的生活没有保障,欧洲各国的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这次危机动摇了资本主义制度,它所造成的广泛失业和贫困使资本主义各国的阶级矛盾急剧尖锐化,劳动人民纷纷起来斗争,革命运动高涨。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挽救垄断资产阶级岌岌可危的统治,以福利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为理论依据的福利国家学说应运而生。

这种学说主张资产阶级国家为了促使经济繁荣,应采取适当的赋税政策,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实行社会保险、失业津贴等社会福利政策。

各国垄断资产阶级迫于形势和劳动人民的斗争,不得不采纳这类主张,开始实施社会福利政策。

但严格地说,这一时期的福利制度只是一个雏形,并未受到高度重视。

二战后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因素才是促使社会福利制度产生并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二次大战后,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动力,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高速发展。

通过战后十余年的建设,到1958年,几乎所有的西欧国家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设立了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项目和管理机构。

可以说,“1945年以后西欧的历史是福利国家稳定发展的历史。

”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空前的繁荣,给福利国家推行全方位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

另外,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要长久保持经济繁荣的发展势头,就必须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以激发其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生产劳动的新需要。

这就使得发达国家实施高福利政策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因此,战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福利国家”政策的重要原因。

(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可能性。

二战后,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许多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至几番。

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得更快,1980年比1950年增长20多倍。

七十年代末,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多在8000美元左右,有的高达10000美元以上。

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这就为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工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从1951年至1977年,美国①高鹏怀.历史比较中的社会福利国家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2.工业劳动生产率每年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英国为2.6%,法国为4.3%。

在农业方面,从1960年到1969年,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为6%,英国为6.8%,欧洲共同体为7.8%。

①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大大提高,雇佣劳动者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物质财富大量增加,必要劳动时间在整个劳动日中占的比例不断减少。

这样,在利润大量增加的同时稍许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已经有了可能。

(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化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有些方面“资产阶级也装出一副大慈大悲的样子,—但也只是在他们自己的利益需要这样做的时候才如此。

”②战后“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在新的条件下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客观需要。

战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劳动力的再生产对资本本身再生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物质生产的社会化,要求劳动力的再生产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之相适应,也就是说,要求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化。

1.生产社会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经过短期教有,能掌握一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而且需要一定数量的具有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的智力型的雇佣劳动者。

为了保证资本家获得符合条件的高质量的劳动力,发展社会教育,举办职业培训等就成为必要。

2.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白动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对劳动力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也更为关注。

同时,在雇佣劳动者队伍中,脑力劳动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因此,垄断资产阶级就需要以各种社会福利为诱饵,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条件下国民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化,结构性危机与周期性经济危机相交织,失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社会问题。

庞大的产业后备军的存在对资产阶级的统治是一个严重威胁。

只有寻求一个有效的办法来维持失业人口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才能使这种威胁转变为垄断资本进一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所以战后对失业工人的社会保险有了新的发展。

社会福利支出的大幅度增长,是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化的需要,而劳动力再生①孙建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剖析[J].宁夏社会科学,1987(06).②马克思,恩格斯.马恩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产的社会化又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是社会垄断资本再生产过程的内在要求。

三、劳动大众为争取各种社会权利而进行的长期不懈斗争战后的30年是西欧福特主义繁荣的时期,也是工会力量比较强大的时期,特别是70年代被称作是“工会的十年”,此间工人罢工活动日益频繁,罢工斗争使得工人实际工资持续增长,而且使工资福利构成和各种劳动保护条例以协议和法律的形式被固定下来,促使了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不断健全。

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的20多年里,实现了稳定而且高速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绩。

与此同时,工人运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国的工会密度逐年提高,工会也在逐渐的壮大。

在国家政策方面,欧洲各国的左派的纷纷上台执政或者将其主张上升为国家政策。

比如英国工党1945年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恢复了工人进行总罢工的权利、对一些企业进行国有化、提高民众福利、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等政策。

而且这些政策并没有随着工党50年代的下台而改变,反而在一些方面有所强化。

比如德国,德国政府在二战后一贯重视工人利益。

在理论上一贯强调劳资双方具有“共同利益”,在实践上则釆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联邦德国己经形成了一个包括社会保险、社会赡养、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完备的、范围广泛的体系。

各国的有利于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0世纪5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对抗苏联,积极扩军备战,各工业部门的工人所受的负担更加沉重。

在此期间,各国工人保卫切身权益的经济斗争在一定程度上还发展成为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政治斗争。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人运动达到了战后以来的新高潮。

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以罢工及游行示威为主要手段,在提出经济诉求的同时,也涉及到政治要求,甚至将斗争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制度。

1973年底,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工人数量均达到40年来的最高峰。

这一时期,以反对垄断资本剥削、反对垄断资本主义转嫁经济危机、反对失业、保卫自身权利的工人罢工斗争蓬勃发展,遍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达到了战后工人运动的一个新高潮。

20 世纪70年代,英国共发生近4000次工人罢工。

1974 年~1975 年,意大利接连爆发大规模的罢工运动。

在联邦德国,1974年上半年的罢工使资本家的损失工作日比1973年全年增加了近一倍。

丹麦在5月发生了全国20万人大罢工,其后又在其他城市发生了约10万人的示威游行,抗议失业严重增长。

在瑞典,铁矿工人与1970年举行了自1945年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大罢。

上世纪70年代,当代发达国家超过万次人数工人运动,总人数累计过亿①。

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使资本家积聚的财富迅速膨胀,而劳动群众却极度贫穷,社会的两极分化严重。

贫富悬殊的不断加剧,使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劳动群众的反抗强烈。

西方国家劳动大众为争取自身权利、改善物质待遇的斗争在19世纪就已风起云涌,二十世纪前半期亦是如火如荼,二战后仍然声势浩大,持续不断,从而影响到资产阶级的统治。

劳动大众长期不懈的斗争,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统治阶级必须做出让步,在一定程度满足劳动大众的正当要求,提供相应的社会福利制度给予保障,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因此,福利制度与政策的实施并非资本家的恩赐,而是与劳动大众维护自身的权利而进行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密切相关。

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争夺与斗争不可否认,福利国家的广泛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从政治学的角度看,福利制度是一个政治概念。

福利制度发展的根本目的,一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二是为了排斥和对抗社会主义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