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公开课教案八(6)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作;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2、能力方面:(1)通过揭示19世纪末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与发展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思想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历史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认识戊戌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
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对维新变法从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继而成为社会改良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这一演变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必然产物。
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趋势。
(3)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4、学法指导方面:(1)通过分析认识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是中国迫害代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
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及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康、梁的维新思想是重点。
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
其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之精华,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
其产生发展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也说明在中国危亡之际,爱国知识分子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
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重点。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中国的思想领域基本上是封建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
虽然有洋务思想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但前者的核心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后者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实践。
而维新派同封建势力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的大启蒙。
它使世人进一步了解了资本主义,认识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民权思想对以后的影响很大,因此这次论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3)百日维新是重点。
这是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奔走呼号,努力奋争的最终结果。
改革内容虽与最初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但还是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变法虽然失败,但其进步性、积极作用不可抹煞。
了解它,可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曲折复杂性可以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4)戊戌变法的评价是重点。
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实是求是的评价,是历史学科教学的目的之一。
在理解认识本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事件内在联系是很有帮助的。
2、难点分析:(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
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
授课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启发诱导,在适当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
(2)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是难点。
戊戌变法的评价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而这恰恰是学生的弱点。
因此,一说评价,往往就事论事,难以从宏观上,整体上认识把握。
需要教师向学生讲清楚,戊戌变法的概念,或给学生以思路提示。
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表现,学生容易把阶级(阶层)与个人混为一谈,认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谭嗣同等人不怕流血牺牲的勇敢献身性是相矛盾的。
这需要教师在帮助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强调阶级与个人的关系不同。
(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势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与变法失败的原因。
2、能力方面:①通过揭示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与发展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思想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认识戊戌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认识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是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及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划出戊戌变法的图示,训练学生用图示反映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发展演变过程的方法。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1、通过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
2、通过对维新变法从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继而成为社会改良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这一演变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必然产生,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必然产物,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趋势。
3、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维新思想及理论著作。
《应诏统筹全局折》。
戊戌变法内容、历史意义和教训。
2、难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特点,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示例]导言一:讲述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们也一直在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法。
前面我们学习的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兴起的洋务运动就是如此,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而成明日黄花。
这就证明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不能完成这一任务。
那么,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又如何呢?他们掀起了戊戌变法。
自然导入新课。
导言二:对比式同学们都知道,近代日本也曾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他是通过什么改革后才走上富强之路的?(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近代中国也面临同样的局面,中国资产阶级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又怎样呢?(向日本和西方学习,掀起了救国的戊戌变法),那么康梁变法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与日本的结果不同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知识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引思〗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他们为什么能掀起戊戌变法?〖思维提示〗运用经济决定政治这一原理分析,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必然掀起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运动,同时应注意从时局、经济、阶级、思想等方面全面综合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
〖归纳点拨〗学生根据课文阅读、归纳要点,填写空格,教师用课件演示背景结构,学生回答,逐项展出。
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开展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巨额赔款扩充税源放宽办厂有利民资发展壮大民资力量阶级基础经济基础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促进劳动力商品市场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思想基础要求学生根据结构图示总结变法的必要性(原因),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时归纳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的各方面表现,明确维新变法的可能性(条件),包括经济、阶级和思想方面,揭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关系,然后从思想条件方面引出下一目康梁的维新思想。
知识点二:康梁的维新思想〖引思〗1、康梁的维新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它与早期维新思想是怎样的关系?2、康梁维新思想的内容、特点有哪些?他们又是怎样宣传的?〖思维提示〗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
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
授课时需要教师精心设问启发诱导,在适当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
2、关于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运用对比法分析其内容的差异,应注意从两者的阶级本质出发,抓住论战的核心是“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进而分析,论战实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讨论点拨〗(教师根据导学引思题,引导学生讨论,步步深入,揭示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内容、特点)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除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相关外,还与思想自身演变继承有关。
康、梁的思想就是在继承了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早期维新思想的情况又怎样呢?(在教师指导下讨论,使学生了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帮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作用: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但对洋务运动的反思和否定,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2、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也在发展。
并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想。
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把大家回答的内容整理一下。
1、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召开国会,变封建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
2、主张鼓励发展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3、主张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4、废除科举制,改变官制。
)3、以上主张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那么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是什么?(使国家强大,同时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由此可见,康、梁维新思想具有强烈的鲜明的进步性和爱国情。
)4、康、梁是如何阐述其维新变法思想的呢?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创办的学校名称、理论代表作名称及地位作用,再请一位同学把康有为理论代表作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指出其思想特点。
②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为什么具有这一特点?为什么宣传维新变法时要把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呢?(为便于开阔思路,补充有关康有为的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家教育,到香港游历,思想发生变化的文字材料,总结、归纳学生的讨论内容)《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