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必修3学案

历史必修3学案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教学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孔子1.地位:的创始人。

家、家、教育家;“圣人”;万世师表。

2.主张:①核心:、②政治:,③哲学:④教育:、、等(文化贡献:①兴办②整理)3.影响:不被重视——主流思想4.书籍:“五经”二.老子1.地位:创始人。

2.思想:①“”是世界的本原。

②政治:③哲学:④天命观:3.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1.孔子的思想主张(重点1)2.孔子教育贡献3.孔子思想为什么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重视?(难点1;师生共同完成)①主张:他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保守的一面,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社会现实:4.“仁”和“礼”的含义(重点2)5.老子的政治观、哲学观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孔子的思想核心:2.孔子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3.孔子的地位: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5.孔子思想中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益的思想主张有:6.两人的共同点:①都生活在时期②都是家和学派创始人③都维护利益(提供治国方案)④都对文化和文化作出了贡献第四部分:拓深、作业1.区别:孔子: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老子:消极避世,知其不可为而不为2.孔子的“德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何不同?(难点2,教师提示)3.课后作业:《精讲精练》选择题第2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学派、代表、主张(完成表格)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战国时期的主要派别、主张、代表人物二.百家争鸣(重点)1.形成背景:(参看P11材料,合作探究)(1)经济:、出现,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走向瓦解,社会(学术环境相对自由宽松)(3)军事:(4)文化:兴起,学术下移;阶层崛起,学术异常活跃。

2.重要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②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测测你:下列观点属于百家争鸣中的哪一家学派?1)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2)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以法为本,法不阿贵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焉7)欲天下之治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答案(填写序号)儒家道家法家墨家2.儒家“三子”是指的:3.与儒家“仁”“德”治国理念观点相反的学派是:,观点是4.假设你是君主,在乱世中,你会采用哪种思想治国?假设你是平民百姓,在乱世中,你会接受哪种思想?第四部分:课后作业(《精讲精练》选题待定)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时间:从_______到_________即位大约70年2.原因:3.内容:、(尊重,发挥)4.作用:使汉初。

二.新儒学(董仲舒)1.形成:董仲舒依据《》,融合、及而形成)2.内容:①②“”“”③实行仁政④提出“、”⑤三纲五常3.地位:在政治上,在传统文化中。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采纳: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原因(学生完成)①汉初,百废待兴;②统治者采取__________政策;③汉朝统治者吸取灭亡的教训2.内容:3.作用:二.新儒学(重点1)1.内容:5点2.地位:3.董仲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的原因?(教师阐释)①新儒学增加了一些新内容②它适应了加强和维护国家的需要。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点2)意义: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汉代儒学的地位:2.西汉的治国思想有:、3.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核心是4.董仲舒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5.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两者都是为了加强统治。

6.汉代新儒学与先秦新儒学相同点:都主张实行“”第四部分:拓深(实验班)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继承内容:、、、等发展表现在:“”、“”、、三纲五常2.新儒学的根本目的:维护秩序,神化3.《精讲精练》P9 第11题第五部分:巩固、作业1.巩固:自我测评(P14 第2题)2.作业:《精讲精练》P9 第12题第4课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儒学的发展、转型和成熟时期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儒学危机1.时间:以来2.原因:二.理学(新的儒学体系)1.程朱理学:(1)主张:①“”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在人身上就是)②道德观:“”③求“理”方法“”(2)地位:官方哲学(以后)——统治地位(朝)2.陆王心学(1)陆九渊:①“”是天地万物的渊源②“”(求理方法)(2)王阳明:思想核心是“”3.评价:①地位:是宋明时期的主流②消极:维系,压抑和扼杀。

③积极:重视_________ ,注重________ _,强调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儒学危机出现危机的原因(合作探究)二.理学(宋明时期:新的儒学体系)1.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张(重点1)程朱理学:①②③陆王心学:①②③2.“格物致知”、“致良知”(理解 P16)3.评价(地位、消极、积极)(重点2)4.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师生合作)(重难点突破)同:①是的继承与发展;②都承认“”的存在③压抑;维系异:①世界本原:前者认为是外在的“”;后者认为是内在的“”②求“理”方法:前者认为要“”;后者认为,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理学集大成者是)2.两大流派的代表:理学代表、、;心学代表、3.理学:宋代,新兴的儒学逐渐确立了一套更为精密的以“”或“”为核心的观念体系,被称为“理学”。

5.求理方法:程朱理学是;陆王心学是6.《精讲精练》P12 第12题第四部分:巩固、作业1.巩固:自我测评2(教材P18)2.《精讲精练》选择题部分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明清进步思想:批判地继承儒学,使儒学焕发了新的生机。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李贽(明末)1.背景:从经济、思想方面思考2.主张①对大加鞭挞,否认是万世之至论②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提出。

③提出“”,否定了“”的存在。

3.思想特点:具有反、反、反精神。

二.三大思想家(明末清初)1.王夫之:朴素思想体系①强调“”②认识论:通过考察得到正确认识③“私欲之中,”。

2.黄宗羲:鼓吹早期思想①反对政治(宣称皇帝乃是“”),鼓吹早期②认为君臣关系是平等的“”③倡导,建立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高尚的民族气节①呼唤“”②致力于社会变革,“”、“”。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李贽1.主张、思想特点(“三反”精神)2.产生背景(阅读教材P19 第一段)①思想界呈现、的习气②商品经济发展,风气盛行③不少士人试图摆脱“”的束缚二.三大思想家1.各自主张(略)2.分析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重点1 参看P19引言)政治上:风起云涌,空前强化,渐趋衰落经济上:发展,萌芽和缓慢发展(根本)思文上:文化专制(如);西学东渐,开阔视野3.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重点2)①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②对造成了强烈的冲击③对清末民初的家和家影响深远。

(如和运动等)④但未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影响有限)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有:、、、2. 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思潮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同时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精讲精练》 p14选择题部分第四部分:拓深(实验班)1.归纳、概括明清进步思想包含的主要内容(合作探究)——难点政治上:反对,倡导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重视发展思想上:反对空谈、脱离实际,主张“”;反对纲常伦理,提倡。

2.明清进步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特点(《精讲精练》P14 重难点突破)①、②、③反映的时代要求第五部分:巩固、作业1.自我测评1(P22教材)2.《精讲精练》P15 第11题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发明纸;东汉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1)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2)北宋平民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火药代发明;火药用于战争。

和时,火药得到广泛应用。

4.指南针:战国时发明。

北宋发明,并应用于航海。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四大发明重点阐释: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2)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3)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和航海家的远洋航行4)火药炸毁了欧洲骑士阶层的城堡,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和人类文明进程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古代重要科技成就(重点)1.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领域:、、、、等2.概括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参看教材P28 阅读与思考)①政治上:②经济上:③民族关系、对外关系:④科技工作者:⑤文化继承性:3.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参看《精讲精练》P17 疑难剖析)、、、经验型、封闭性第三部分:课堂检测《精讲精练》P18-19 第11题第四部分:拓深(实验班)明清以来我国古代科技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①政治:②经济:③政策:④思文:第五部分:巩固、作业1.自我测评1:教材P29 列举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答案写在课本P29)2.作业:《精讲精练》P19 第12题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汉字1.起源:时代,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

2.演变3.演变趋势:思考?二.书法1.发展阶段:在时期,汉字发展为的书法艺术2.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三.篆刻艺术(印章)秦印:,汉印:,明清:发展成与、一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汉字1.起源2.演变思考1:归纳汉字的演变趋势(规律)?①由繁到;②由不规范到。

二.书法1.由自发—自觉阶段;2.时代特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思考2:宋代和明清时期出现文人画和民间风情画的原因?三.篆刻艺术(印章)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5种)2.商代的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3.书法演变特点:由自发到阶段4.宋和明清书法特征:强调化的创造5.《精讲精练》P24 第12题第四部分:巩固、作业1.巩固:自我测评1 (教材P33)2.作业:《精讲精练》P24 第11题第8课绘画艺术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古代的绘画历程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古代的绘画历程(表格)二.中国古代绘画特点(P36)(重点)1.宫廷画、民间绘画注重2.文人画注重3.不求形似,讲求神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