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错的成语及误用举例

易错的成语及误用举例

一大波炙手可热的职业2016年不再被看好你可以选择离开,也可以继续坚守,只要你清楚自己的方向。

对于地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仍有些人不以为然,漠不关心。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不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只身来到上海,身无长物,也不知道能不能在上海混下去,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公寓里,寂寞的无以复加。

夏季的广东,七月流火,热的要命。

莫言的作品凭借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并且结合许多的神话、传说等要素,从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代鲜有作家能望其项背。

有律师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这种行为严格意义上说属于过失伤人,罪不容诛,法院判他死罪,明显量刑过重。

昨晚,一名女子过马路时沉浸在音乐中,对外界“充耳不闻”,因躲闪不及被一辆水泥搅拌车撞伤。

许多数据证明,贺州的经济发展体现为软实力与硬环境比翼双飞。

回首1997年至2007年,这是房地产和家装业举案齐眉,共同发展的十年聘请18名少先队员担任监考官。

孩子们不负众望,秉公执法,当场抓出25名作奸犯科的考生爷爷退休后到乡下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生活。

退休后的王主任,成天清闲自在,无所事事,有些闷得慌,一见人就侃侃而谈,没话找话。

李教授很年轻,开始的时候,同学们都对他侧目而视不尊重他,可后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官复原职后,车水马龙,门可罗雀的景象也随之重现了。

局长在会上没有经过全体同志表决,就决定了供销科长的人选,这真是有点差强人意。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跟接近。

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不以为然:然,正确。

不认为是正确的。

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七月流火: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望其项背等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侧目而视:侧:斜着。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望尘莫及:莫:不;及:赶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8.累[累lěi]累积、危如累卵;累年、连篇累牍;拖累、连累。

[累lâi]劳累、受累。

[累1ãi]硕果累累、累赘。

9.量[量liàng]度量衡、气量、海量、流量、降雨量、量力而行、量入为出、量体裁衣、量才录用。

[量liáhg]丈量、量地、量身高、量具、估量、掂量。

[量liang]有些动词后的“量”读轻声:打量、思量(①考虑。

②想念、记挂)。

16.哄[哄hōng]哄传、哄动、哄然大笑,哄抬物价;乱哄哄。

[哄hǒng]哄弄、哄骗、你别哄我;哄孩子、哄他睡觉。

[哄hòng]起哄、一哄而散。

18.济[济jì]接济、济世、接济、救济、扶困济贫;无济于事;和衷共济、同舟共济。

[济jǐ]济南、济宁、济水;济济一堂、人才济济。

48.帖[帖tiē]服帖、俯首帖耳、伏伏帖帖;安帖、妥帖。

[帖tiě]请帖、喜帖;帖子、庚帖、换帖、字帖儿;一帖药。

[帖tiâ]字帖、碑帖、法帖、画帖、临帖。

108.圈[圈quān]圆圈、呼啦圈、圈点、圈阅、圈占、圈地。

[圈juàn]饲养家畜的建筑:棚圈、牛圈。

[圈juān]把禽、畜关在栅栏里,也指把人关起来:别把小鸡圈起来。

易错的成语及误用举例1、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常误用为“护恶”。

如:有的人怕得罪人,怙恶不悛,不敢同坏人作斗争。

2、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式。

常误用为有一定高度,当作居高临下使用。

如:班长一脸严肃,高屋建瓴的作总结发言:“……”。

3、暴殄天物——指任意残害虐杀各种生物,后来也指不知道爱惜物品,任意糟蹋浪费。

误用为胡乱砸东西。

如:他脾气太坏,动不动就暴殄天物,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

4、纵横捭阖(bǎi hã)——形容在政治上、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争取。

误用为往来奔驰,没有阻挡。

如:我军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所向无敌。

5、耳濡目染——形容听多了,看多了,长期浸润其中,无形中受到了影响。

误用为“耳闻目睹”。

如:鲁迅在“三·一八”大屠杀中耳濡目染了更多的杀戮,因此,他对反动派的揭露更到位。

6、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

误用为形容谈天。

如:退休后的王主任,成天清闲自在,无所事事,有些闷得慌,一见人就侃侃而谈,没话找话。

7、三人成虎——比喻谣言和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多误用为团结力量大。

如:有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要说到男人时就常说三人成虎。

8、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多误把“点”理解成标点。

如: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9、侧目而视——形容有怕又恨的看(斜视)人。

误用为目光轻蔑的看。

如:李教授很年轻,开始的时候,同学们都对他侧目而视不尊重他,可后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11、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

多误用为“门庭若市”。

如:他官复原职后,车水马龙,门可罗雀的景象也随之重现了。

12、差强人意——差:稍微。

强:振奋。

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误用作使人不满意。

如:局长在会上没有经过全体同志表决,就决定了供销科长的人选,这真是有点差强人意。

13、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态度蛮横愚昧无知。

误用为不可理解。

如:这篇题为《禅道》的文章,文思杂乱,语言晦涩,真是不可理喻。

14、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常误用为愚昧或态度蛮横。

混淆于“不可理喻”。

如:一位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

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15、莘莘学子——表示众多,不能指具体一个或几个。

多误用为具体的一个或几个学生如:一个莘莘学子的哭泣,引起了法学家们的深深思考。

16、不刊之论——刊:消除。

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多误把“刊”理解为“刊登”之意如:这次征文的来稿多是不刊之论,很难公开发表。

17、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答应迅速。

误用为做事不动脑子。

如:我们做事情如果不假思索,往往容易犯错误。

18、卓尔不群——桌尔:高高直立的样子。

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

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

多误用为不合群。

如:他卓尔不群的性格,特立独行的做法,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个十足的另类。

19、因人成事——依赖别人把事情做成。

误用为“依赖自己的的力量把事情做成功”如: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20、狭路相逢——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

误用为形容在窄路是相遇。

如:这两辆车在巷子里狭路相逢,不肯相让,引来了警察。

21、无动于衷——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多误用为“不动声色”。

如: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稳如泰山,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22、不寒而栗——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常误用为指寒冷。

如:初春,乍暖还寒。

他身着冬装,漫步在田野里,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23、不胫而走——没有脚却能跑得很快,专用于消息等;物品类用“不翼而飞”。

多误用指物品。

如:怪了,我的文具盒怎么不见了呢?难道会不胫而走!24、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但布局、规模较小。

常误用作“详细具体”之意。

如:在这些具体而微的指示下,从宰相钦差直到一切办事人员,都只是乾隆一人操纵的工具。

25、如履薄冰——好象踩在薄薄的冰上,比喻因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常误用为表示情况危急。

他这样做自以为稳妥,其实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26、为虎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爪牙,帮助做坏事。

常误用表示“自己依然做坏事”如:在这边紧锣密鼓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毫不收敛,罪恶簿上又添新恶。

27、漠不关心——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多与“默然置之”混淆。

如:攻关的最后阶段,他连续几个月吃住在实验室,对自己的严重肝病尚漠不关心,对家庭琐事就更无暇顾及了。

28、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成分复杂。

误用到物体上。

如:在地摊上买药要特别小心,鱼龙混杂的东西多得很。

29、人满为患——形容人数太多,带来麻烦。

强调人多带来的坏处,含贬义。

误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

如:南浦大桥通车的第一天,公交二线起点站人满为患,人们都想乘车去参观。

30、琳琅满目——所见皆美玉。

后比喻杰出人才,书籍或工艺品很多。

常误用为普通人、物品多。

如:小李心买是房子装修得非常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31、安步当车——以从容缓慢的脚步代替乘车,表现闲适平和的心情。

常误用为不行走路。

如: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经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32、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常误用为形容具体事物速度快。

如: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33、半青半黄——指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

常误用为形容人的脸色因饥饿、激动或愤怒而神色不定。

如: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34、毕其功于一役——经过一场战斗就取得全部的胜利。

常误用为形容工作场面。

如: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到,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安装上。

35、鞭辟入里——原指学习要深入、切实。

后形容文章、言论深刻、透彻,切中要害。

误用为分析全面或形容人等。

他对这个问题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

36、不容置喙bù róng zhì huì ——容:容许,允许。

置:安放。

喙:嘴。

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

误用为“不容置疑”如:“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37、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如: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38、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效仿的准则。

误用为引以为戒或算不了什么。

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了什么,不足为训,你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的干不好工作的。

39、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景象。

常误用为形容买卖兴隆。

春节到了,市场上,超市里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40、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常误用为形容火灾。

如:汉市西迁长安,一把火,河洛一片,寸草不生,赤地千里,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