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PTA项目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质量等级:合格争创优质工程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二○一一年二月审定人:审核人:校核人:编制人:第一章前言本项目场地位于海南省洋浦经济技术开发区神头港(甲方PTA项目用地西北部),滨海大道西方侧,交通便利。
Ⅰ区拟建建筑物为3个成品库,其中成品库(一)长180m,宽100m;成品库(二)长154m,宽88.5m;成品库(三)长180m,宽126m,高均为1层(约12m),无地下室。
成品库(一)、成品库(二)拟采用桩基础或强夯处理检验合格后采用独立基础,钢结构;成品库(三)拟采用桩基础或强夯处理检验合格后采用独立基础,钢结构与混凝土框架料结构。
建筑设计由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设计。
地基处理采用强夯工艺处理,我司主要负责二标段强夯施工作业。
强夯施工面积约134680m2。
按强夯设计技术要求采用调档强夯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夯击能为3000kN·m,按每点夯击不小于8~10击,最后两次夯击的夯沉量平均小于6cm,夯击间距按4.5m×4.5m,梅花型布置,第二遍夯击的间隔时间为5天以上。
普夯要求:夯击能为1000kN·m,按每点夯击两次,夯锤搭接长度为500mm以上;要求夯实后的地基承载力必须达到160kPa以上。
工程施工进度要求:施工要求于2011年2月21日开工,2011年4月22日完工;总施工工期60天。
工程施工进度要求较紧。
为保证工程保质保量顺利完成,我公司将按本施工组织设计指导工程施工,确保做到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按期完工,实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目标,使监理放心,让业主满意。
第二章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编制依据为:(1)《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招标文件》;(2)《海南逸盛PTA总图101220_t3》;(3)《Ⅰ区成品库中间性报告2011-1-11》(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002年;(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土工测试方法标准》(GB/T50123-1999);(8)我公司多年来从事相关地基处理工程所积累的成功经验。
第三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3.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钻探揭露,场地50m深度范围内,表层为人工填土(Qml),下伏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层(Q4m);第四系下更新统海相沉积层(Q1m)和第三系上新统海相沉积层(N2)。
依据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及地质特征,将场区地层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和1个亚层(见剖面图2-1~2-21、柱状图3-1~3-87),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层素填土(Qml):分布于全场地。
黄色、褐红色,堆填时间为1个月。
填料主要为粉质粘土(凝灰岩风化土),次为粉土质砂,夹杂较多2cm~20cm强风化凝灰岩碎石,碎石手可折断,锤击声哑,局部见20cm~100cm 强风化凝灰岩块石。
湿-饱和,粘性土呈软塑状,砂土呈松散状。
层顶标高▽+6.24m~▽+7.24m,平均值6.80m;层底埋深5.10m~9.80m,平均值6.94m;层厚5.10m~9.80m,平均值6.94m。
②层珊瑚碎屑(Q4m):分布于全场地。
灰色-灰白色,块状、树枝状构造,结构疏松,树枝状珊瑚手折可断,整体呈层状、簇状产出,局部为10cm~30cm大的珊瑚礁。
孔隙、孔洞发育,有少量砂、贝壳碎屑、泥质充填。
珊瑚碎屑占约80%,大小一般为2mm~20mm,粘粒含量2%~10%,饱和,稍密-中密。
层顶标高▽-2.94m~▽+1.85m,平均值▽-0.14m;层底埋深8.80m~22.00m,平均值13.89m;层厚2.10m~13.50m,平均值6.95m。
③层粉土质砂夹碎石(Q1m):分布于全场地。
浅黄色,饱和,中密-密实。
以中、砾砂为主,次为粉、细粒,粘粒含量3%~12%,间夹2cm~20cm 半固结钙质胶结砂岩碎石,占10%~30%,碎石锤击声哑,手难折断,层顶标高▽-11.87m~▽-1.67m,平均值▽-6.98m;局部钻孔层底未揭穿,揭露层厚1.40m~8.90m,平均值4.86m。
④层粉质粘土(N2):全场地大部分钻孔均揭露该层。
灰色,硬塑-坚硬状,具水平层理,含少量粉细砂,局部夹胶结硬块。
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无摇震反应。
层顶标高▽-15.55m~▽-6.57m,平均值▽-11.64m;大部分钻孔层底未揭穿,揭露层厚0.70m~19.50m,平均值4.54m。
④1层中砂(N2):全场地仅ZK85、ZK110钻孔揭露该层。
灰黄色,饱和,中密-密实状。
以中、粗粒为主,次为粉、细粒,粘粒含量3~10%,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
层顶标高▽-12.55m~▽-10.76m,平均值▽-11.66m;层底未揭穿,揭露层厚1.50m~2.30m,平均值1.90m。
⑤层贝壳碎屑岩(N2):全场地只有少数钻孔揭露该层。
浅灰色,粗粒结构,块状、散体状构造,主要成份为粗、砾砂和生物碎屑,钙质、硅质胶结,岩芯呈5cm~10cm柱状和碎块状,局部呈现散体砂土状,RQD一般为0。
岩质软,锤击声哑,合金钻头可钻进,干钻较难钻进,局部有漏浆现象。
层顶标高▽-31.66m~▽-23.57m,平均值▽-27.36m;层底埋深33.70m~39.60m,平均值37.07m;层厚1.20m~4.70m,平均值2.87m。
⑥层贝壳碎屑夹粉质粘土(N2):全场地只有少数钻孔揭露该层。
灰色,饱和,密实状,具水平层理,贝壳碎屑约占50%~60%,碎屑大小为2mm~10mm,呈片状,含较多中细砂,间夹10mm~20mm厚的硬塑~坚硬状粉质粘土。
钙质胶结,局部半固结,呈5cm~20cm大的贝壳碎屑岩,手可折断,锤击声哑。
层顶标高▽-32.86m~▽-26.94m,平均值▽-30.23m;层底未揭穿,揭露层厚0.90m~16.30m,平均值3.92m。
3.3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3.3.1含水层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①、②、③、④1、⑤层属含水层,透水性强。
④、⑥层属弱透水层。
地下水按其类型分为3个含水层(组)。
1、第一含水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岩性为①层素填土、②层珊瑚碎屑、③层粉土质砂夹碎石,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①层透水性极强,钻探施工时全漏浆。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海水补给,由东向西迳流,向琼洲海峡排泄。
勘察期间实测各钻孔稳定水位埋深为 6.10m~8.80m,相应地下水位标高为▽-2.36m~▽+0.84m,地下水与海水相通,其水位主要受潮汐影响,日变幅为1m~2m。
2、第二含水层:微孔隙承压水含水层岩性为④1层中砂,地下水类型为微孔隙承压水,主要接受侧向补给,由东南向西北迳流,向琼州海峡排泄,年变幅约为2m。
3、第三含水层: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含水层岩性为⑤层贝壳碎屑岩,地下水类型为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透水性强,钻探施工时轻微漏浆,主要接受侧补给,由东南向西北迳流,向琼州海峡排泄,年变幅约为2m。
根据钻探、室内渗透试验及地区经验,各土层渗透系数为:①层K=3.0×10-2cm/s,②层K=3.5×10-2cm/s,③层K=5.0×10-3cm/s,④层K=1.3×10-6cm/s,④1层K=3.2×10-2cm/s,⑤层K=2.5×10-2cm/s,⑥层K=2.0×10-4cm/s3.3.2 地下水和场地土腐蚀性1、地下水对建材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在ZK27和ZK36钻孔各采取一组水样进行水的腐蚀性试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1~12.2.5条的有关规定和水质检验报告(见附表5-1~5-2),按Ⅱ类场地环境和A项直接临水进行腐蚀性评价,各样品腐蚀性指标(见表2)为:表2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表本场地原为海漫滩,上部地下水与海水相通,本次钻探揭穿下部承压含水层,下部含水层为淡水,与上部咸水混合,水质较上部咸水有所淡化,故参照《洋浦港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神头港区填海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地下水进行综合评定,场地范围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强腐蚀性;长期浸水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干湿交替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强腐蚀性。
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第四章施工组织4.1 项目质量目标本项目的质量目标是: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率0,按期完成合同任务。
4.2 项目组织为确保本合同段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我公司将委派责任心强、思想作风过硬、施工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精神的具有项目经理资质的人员担任项目技术负责,授权其代表公司对本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项目经理部成员由项目经理选聘一批专业技术、施工、管理人员组成,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质量、进度、投资等全方位实施有效管理。
本工程项目部管理人员历经多个大型类似强夯等其他地基处理工程的项目管理,施工管理经验极其丰富,具有较高的现场组织、机动、协调、指挥能力;项目部将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落实岗位责任,明确分工,充分发挥我司专业从事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在技术、人才、管理上的优势,以先进的施工工艺、周密的施工管理、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全面、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本项目的技术、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等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工程施工优质、安全、文明、高效。
4.3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我公司拟对本项目施工分层次进行管理,即公司、项目经理部、项目管理层、施工作业层。
4.4 项目管理办法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现场施工管理由项目经理部负责实施;项目管理层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及各下设组、室的主任担任,在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公司的指导下,负责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对各生产施工要素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各作业层按项目分工接受项目部统一管理、统一指挥;施工人员均挑选有丰富施工经验和劳动技能强的正式工和合同工,分工种组成作业班组,并挑选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好的正式职工带班。
4.5 项目人员组成及计划项目部管理及施工人员配备情况,见表4.1项目部管理、施工人员配备表示。
表4.1项目部管理、施工人员配备表第五章施工准备5.1 技术准备(1)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踏勘,收集有关工程技术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测量基准点资料、强夯施工情况、有关施工记录报表,备齐工程相关技术规范、施工规程、验收标准,以及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等。
(2)熟悉和会审施工图纸:由项目经理为首、项目技术负责人牵头,组织项目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理解、领会设计意图;参加图纸会审,提出会审意见;对会审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和答复,及时形成技术文件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