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实践

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实践

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实践
内容提要:责任心靠意志来维持,主要反映在行为之中,不管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都离不开坚强意志和毅力的支撑,只有在克服困难中,在抵制各种诱惑中,才能反映一个人的责任心。

两年来,我们开展了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实践与研究,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目标的制定、活动中的不断强化、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责任心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培养学生责任感是我们的责任
责任感是一人个诸多素质中的核心素质之一,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国家的繁荣与富强,需要有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公民,小学阶段正是培养一个人责任感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地承担着这个历史使命。

联合国在面向21世纪的报告中提出了学会关心、呼吁道德关怀的责任教育的号召。

“学会责任”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题。

美国丹尼斯·韦特利博士曾语重心长地说:如果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使他从小就有责任感。

只有这样,孩子们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对自己,对组织,社会负责的人。

因此,加强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是时代的呼唤,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我国青少年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淡薄,缺乏责任感。

如;在学校表现为自私自利,独断专行,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缺乏为集体做事的主动性;在家庭表现为“少爷、小姐”气十足,对长辈缺乏应有的尊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做家务,不关心父母的疾苦。

在社会上,公德意识不足,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地打打杀杀。

以上种种表现说明青少年责任教育的缺失。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此,我们确定了“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及研究重点内容
责任心是指个体在身心自由的状态下,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后,对其所做出的满足个人愿望的决定和行为选择承担应有的责任。

责任心靠意志来维持,主要反映在行为之中,不管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都离不开坚强意志和毅力的支撑,只有在克服困难中,在抵制各种诱惑中,才能反映一个人的责任感。

根据责任行为的指向,可以把责任行为分为对自己负责、对
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然负责四个方面,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学校要与社会、家庭一道,重视对小学生责任情感与意志的培养,把这种情感与意志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转化为学生一种潜在的、稳定的心理素质。

在培养学生责任情感与意志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养成、自我规范,使学生不仅成为教育的客体,更要成为教育的主体,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本课题研究重点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途径与方法,我们拟通过对主题教育、学科渗透、活动锤炼、多主体评价等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来培养与提高小学生责任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