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课时)【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前预习及小组活动任务】一. 课前预习作业1.曹丕死后,大臣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

三国中国力最弱的最先被魏国灭亡。

2. 266年,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3.西晋统一后,发生了,耗竭了西晋国力。

4.东汉末年以来,、、、、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匈奴武装灭亡西晋。

5. 317年,重建晋朝,都城定在,史称东晋。

6.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统一了黄河流域。

383年,在之战中,前秦被东晋击败,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7. 420年,东晋大将结束东晋统治,建立了“宋”。

此后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8.从开始,北方人为逃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9.从以来,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潮流。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以种植为主,开始使用,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也推广到。

11.江南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是的采用。

12.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

13.简述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和影响二. 小组活动任务1.了解与本课有关的成语故事。

2.思考教材中“动脑筋”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检查(5-10分钟)按照布置分配好的小组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通过小组竞赛加分的方式进行。

导入新课设计(2-5分钟)导入设计一:从教材导入框内的内容导入本节教学内容。

导入设计二:回忆上节课教学内容来导入本节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利用课后“活动与探究”的问题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课后小结,并为下节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 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C. 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D.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2.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3. 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时期的是①赤壁之战②少数民族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③淝水之战④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 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A.东汉末年 B.西晋初年 C.西晋末年 D.东晋初年5. 图1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6.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7.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8. 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9.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施行仁政 B.社会比较稳定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 D.自然条件优越10.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奠基时期是在A. 东晋南朝时期B. 隋唐时期C. 南宋时期D. 明清时期11. 西晋的都城在A.洛阳 B.长安 C.东京D.建康12. 灭亡西晋王朝的民族是A.匈奴B.鲜卑C.羯族D.氐族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A.北魏B.西晋C.东晋 D.前秦14. 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开始于A.东汉末年B.西晋初年C.前秦时期 D.南朝时期15. 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A.雨量充沛,气候较热B.土地肥沃 C.人民勤劳D.大量北方人迁到江南16. 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是A.曹丕B.司马炎C.司马睿 D.司马懿17. 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B.江南经济的开发C.地方割据势力的衰落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8. 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农民起义推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 D.②③19.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20.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史上的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1. 280年,统一南北结束分裂局面的是A.曹魏B.蜀汉C.东吴D.西晋22. 下列对淝水之战的结果描述准确的是①前秦的统治瓦解②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③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④东晋历史结束,南朝历史开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3. 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A. 西晋灭蜀B. 西晋灭吴C. 西晋代魏D. 少数民族的内迁24.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A. 魏蜀吴B. 蜀魏吴C. 吴蜀魏D. 蜀吴魏25. 西晋衰落的原因是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②匈奴族的内迁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④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6.西晋从统一到灭亡持续了多少年A.14年 B. 36年 C. 50年 D. 37年27. 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A. 东吴B. 西晋C. 东晋D. 东汉28.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A. 司马懿和司马昭B. 司马昭和司马炎C. 司马炎和司马睿D. 司马炎和司马昭29. 在4世纪后期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A. 匈奴B. 鲜卑C. 氐D. 羌30. 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 东晋和北魏B. 东晋和前秦C. 西晋和前秦D. 西晋和北魏31. 淝水之战同下列历史上几次战役相似的有①围魏救赵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2. 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②草木皆兵—A. 官渡之战B. 长平之战C. 淝水之战D. 赤壁之战33. 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A. 淝水之战发生于4世纪的后期B. 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 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D. 东晋军队大败前秦34. 下列对淝水之战后的局面表述错误的是A. 前秦统治迅速瓦解B.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局面C. 立即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D. 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35.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

”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A.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 北方战乱频繁C. 北方统治者残暴D. 南方经济发达36. 下列王朝中,其统治与西晋最相似的是A. 夏朝B. 西周C. 秦朝D. 西汉37.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A. 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B. 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C. 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D. 福建、广东等地还未得到开发38. 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前秦军队战斗力不强 B.前秦军队战线太长 C.前秦军队不习水战D.前秦军队不得人心39. 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风声鹤唳D.破釜沉舟40. 造成西晋统治短暂的直接原因是A.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C.统治集体内部争权夺利 D.士族势力削弱中央集权41.曾经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A. 匈奴B. 氐族C. 羯族D. 羌族42.南朝时,冶铁技术的一大进步是A. 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B. 鼓风冶铁C. 发明了灌钢法D. 用煤冶铁,提高炉温43.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 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和斗争B. 阶级矛盾的尖锐C. 民族矛盾的激化D. 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请回答:(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原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亡江南地区。

他们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保境安民,重视农业生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影响: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的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3)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要有适当的自然条件;要有和平的环境;要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等。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请回答:(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司马迁描写的江南生产力发展很落后。

《宋书》的江南非常富饶。

(2)请你说出出现这样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而魏晋南朝时,江南逐渐得到了开发。

3.请回答:(1)此图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2)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和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