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养生学包括那些内容

中医养生学包括那些内容


保健养生,我命在我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类的健 康与否,寿命长短,取决于五种因素,其中 生活习惯因素占60%,遗传因素占15%,医疗 因素占8%,气候因素占7%,环境因素占10%, 可见健康状况与寿命长短,60%取决于自己 的生活方式。所以,要健康长寿,就应自觉 提高养生意识,懂得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 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做自身健康的主宰者!
五、中国著名养生家
庄子:战国时代哲学家,享年84岁, 养生观点有三点:
1、主张无欲、童心。
2、强调虚无恬淡、清净无为。 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 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主张顺应自然养生法。 总之,庄子认为养生分养形和养 神,指出去物欲以养形,致虚静 以养神,形神不亏,便可长生。
养生三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顺应自然养生法
“顺四时,益寿年”
《内经·素问》:“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灵枢·本神篇》:“智者之养生也,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顺应自然养生,还包括适应环境和 适应偶发事件变化这两个方面
四、调神养生有哪些内容?
1、安心养神: “难得糊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安心处世,光明磊落,乐观开朗,随遇而安,乃是安心养神的灵丹妙方。 2、四时调神: 遵照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特点,采用不同方式,使精神情志随之而活泼向 上(春)、畅达愉快(夏)、恬静收敛(秋)、藏而不泄(冬)。有利 于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平和。 3、以心治神: 要随时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独自苦思冥想,忧愁伤悲或愤愤不平。 4、情感节制: 善于节制情感,是精神修养高雅的体现。适当控制自己情绪,是保证健 康的措施之一。 5、精神寄托: 人到垂暮之年,总会有一种失落感,只要人老心不老,对工作和事业充 满信心,就不会觉得老态已至。老年人只要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有所追 求的话,仍然会老当益壮地发挥自己的余热,安度晚年。
日常生活不要过极
葛洪:晋代医学家。著有《抱朴 子》、《肘后方》。
在《抱朴子·养生论》提出:“无 久坐、无久行、无久视、无久听。 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等饮 食起居养生法。并进一步指出养 生应避六大障碍,即“一曰薄名 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 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 去沮嫉”等,从思想行为和对待 生活的态度方面提出了较客观的 劝解。
帝王之养生
2、清代高宗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是中 国历代封建皇帝的长寿冠军。 (自秦至清共259个皇帝,平 均寿命39.2岁) 他长寿的秘诀有: 十六字诀: 吐纳肺腑:黎明即起,做深呼吸运动。 活动筋骨:多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强身健骨。 适时进补:老年人根据需要适当吃滋补品。 十常四勿:
在日常生活中,告诫人们要“节欲养 精”。
乐观养神
苏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著 有《苏沈良方》、《问养生》、 《养生说》等。
苏氏一生身处逆境,当他被贬 赴海南岛后,仍乐观地说“九 死南荒吾不恨,快游奇绝冠平 生”。
苏氏这种胸怀坦荡、心襟开阔, 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是有利于身 体健康的。另外在他的著述中 主张多食蔬菜,倡导郊游,并 习练气功以强健身体。
中医养生与保健
中共深圳市委组织部 麒麟山干部疗养院
名中医工作馆
彭尧书博士
科学发展观
1.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物质基础。
2.汽车4S店与养生保健。 3.穗民部长指出“不仅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关
心干部,更要从身体上关心我们的干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名人之早逝与养生之必要
1.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心跳猝停 2.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心肌梗塞 3.著名电影演员傅彪---肝癌 4.著名特型演员古月---心肌梗塞 5.香港影视明星梅艳芳---子宫癌
六、古代名人的养生法
1、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写诗近万首,而在兵荒马乱的年 代,竟活了85岁高龄,他的养生之法很值得人们借鉴。 食粥养生:食粥,能培养胃气,滋生津液,又容易消化,实 为养生之佳品。 洗脚养生:陆游的第二种养生方法就是睡前用热水洗脚。 前人经验认为:“春天洗脚,升阳固托;夏天洗脚,湿邪乃 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脚与人体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日本人 称之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临睡前用热水洗脚,能起到刺 激穴位、舒经活络、使之气血通畅的作用。 扫地养生:陆游有一首扫地诗:“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 既省课堂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 扫地去,延年直差异。”
节欲养精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著名养生家, 寿高102岁。著有《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孙氏认为注重养生首先要调摄好自己 的精神,主张“身无妄动,心无妄 念”。由于情绪的剧烈波动能使人致 病,故指出“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 息”。
其次,提倡“运动调息法”,认为身 体常处在适量的运动之中,能使气血 肢体条达和畅、精神内生。
一、什么叫养生?
所谓养生,实际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养生的两个要点: 一、养正性:所谓养正性,就是要人们实行 正常的、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和生活方式,也 就是说要保养正气。 二、顺自然:就是要求人们养生不仅要顺从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而且还要随时适应周 围外界环境。
二、中医养生学包括那些内容?
一、顺应自然: 就是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周围外界环境,使 人体与自然环境协调,这是养生所要遵循的基本原 则。 二、调摄精神: “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 既要保持思想活动的健康,又要防止内在精神刺激 因素的产生。总之要培养乐观的情绪、坦荡的胸怀。 三、保养正气: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享年 73岁。著有《春秋》。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时血 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意思是说,青年时不贪色, 中年时不好斗,老年时不贪婪。同时主 张“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就是说居住 不要追求舒适,饮食不得过饱。 这些养生论点,仍对我们有所启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