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史 上编 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 上编 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上编论述题第一章古代文学1、试述古希腊文学的主要特点。

答:1、以神话为基础;2、人本思想与现世思想;3、艺术上的首创性质(体裁、艺术手法)。

2、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论断:”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答:作为“武库”:神话中生动鲜明的形象和曲折离奇的情节,为以后的希腊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题材。

作为“土壤”:1、神话浸润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2、神话表现出瑰奇的想象力;3、人本主义的思想萌芽。

3、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1、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是西方文学的开端;2、表现了古希腊罗马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思考,其中蕴含着他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内容;3、作为欧洲文学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品种齐全,既有神话、史诗、悲剧、喜剧,又有审言、抒情诗、散文、小说,有的文学样式虽然不够成熟,但为后来欧洲文学提供了范例。

4、试论述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念并分析其原型意义。

答:《俄》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被称为“命运悲剧”。

1、杀父娶母,俄狄浦斯王的命运其实是反映了古希腊哲学中的一条定律:无形的命运不可抗争;2、个人反抗命运;提示人类悲剧命运的原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来到世上,他注定要完成一个命运的轮回。

人的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抗拒死亡的过程。

如何对待生命:我们遵循生命存在的哲学,我们却不屈从于生命。

5、试比较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特点。

6、人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主题。

试比较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1、试述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征。

答:主要思想特点:1、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2、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3、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艺术特征表现:1、各种题材进入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和反映范围;2、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发展;3、艺术表现手法有了进一步的开拓;4、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西方的骑士文学与中国的武侠小说比较。

3、分析《罗兰之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答:思想内容:1、法国中世纪史诗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

它以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的史诗为基础加工而成。

第一部分写查理大帝遣使受降与迦奈隆叛变;第二部分写马尔西勒伏击法军及罗兰奋战身亡;第三部分写查理大帝回国后将迦奈隆四马分尸;2、爱国主义是这部史诗的基本主题,爱国思想在罗兰形象上得到集中体现。

艺术表现:1、情节单纯集中,结构紧凑,主题突出,截取七年战争过程中的一段时间,以一个事件为中心,情节组织得十分集中、紧凑、富有戏剧性;2、人物性格鲜明、生动;保留了民间创作粗犷自然的风格,并且成功地运用了重叠、对比、夸张等创作手法,使形象鲜明、突出;3、史诗的结构采用敌我双方平行描写的方法,叙事明快,有条不紊。

4、但丁思想的双重性在《神曲》中是如何体现的?答:宗教思想体系和人文主义新思想萌芽之间的矛盾。

5、试论《神曲》丰富的思想内容。

答:1、广泛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社会生活;2、给予中世纪文化各领域以艺术性总结;3、透露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正是作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最主要标志;4、《神曲》的矛盾二重性。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人文主义文学在艺术上有哪些主要特色?答:1、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上,人文主义文学主张文艺必须反映现实生活,反对把文艺当作宣传宗教教义的工具;2、在文艺的社会功用上,反对和驳斥封建教会给世俗文艺强加的两大罪名:说谎、伤风败俗。

强调“寓教于乐”的传统;3、在题材和语言上,提倡大力创新,要求语言生动活泼;4、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注意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在矛盾的冲突和发展中塑人物,并注意个性和共性的结合,使人物形象生动、具体、鲜明;5、在艺术表现上,人文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加进了丰富的幻想成分、夸张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因素。

2、分析《十日谈》在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答:思想内容:1、以犀利无比的笔锋,辛辣地嘲讽了教会的腐败堕落;2、着力抨击他们的虚伪和奸诈;3、矛头直指教廷和宗教教义。

对教会的批判,表达了当时的城市平民阶级对神权的不满;4、抨击了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5、关于全面发展的人的观念。

艺术特征:1、采用故事会的形式,别出心裁地以框架结构把《十日谈》中的100人故事有机的组成一个严谨、和谐的叙述系统;2、语言很有特色,它以文学古典名著为典范,又吸收了民间口语的特点,语言精练、流畅,又俏皮、生动,描写事件和人物微妙尽致,灵动多姿;3、为意大利艺术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3、有人说堂.吉诃德是一个”崇高的疯子“,你是如何理解的?答:堂吉诃德是一个异常丰满而又复杂矛盾的艺术形象。

他身上既有幽默可笑的言行,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悲剧性又有喜剧性;既是个疯子,又是个理想主义者。

是一个“崇高的疯子”,可笑,可敬汇于一身。

1、他是个脱离实际、眈于幻想、疯疯颠颠的骑士;2、从堂吉诃德的主观动机来看,他又是一个动机纯真善良、嫉恶如仇、勇于牺牲的无私无畏的社会改革者;总之,堂吉诃德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艺术典型。

他可笑、可悲,又可爱可敬。

既是一个眈于幻想、行动盲目的喜剧性人物,又是一个理想与现实脱节,具有高尚的动机而做出无行动的悲剧性人物。

4、谈谈你对《堂吉诃德》桑丘形象的理解。

答:桑丘是一个与堂吉诃德既对立又相互映衬的人物,他是西班牙农民的典型形象。

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机智;同时也有他的弱点: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等。

桑丘的性格与主人相辅相成:主人耽于幻想,他处处求实;主人急公好义,他胆小怕事;另外,桑丘这个人物的语言也极有特色:大量使用成语和谚语,有时甚至滥用。

5、莎士比亚戏剧分几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6、试论”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答:马克思称其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歌德“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生平:1564年出生于英国一个富裕市民的家庭。

37出剧本和154首十四行诗。

创作:第一时期:历史剧、喜剧;第二时期:悲剧;第三时期:传奇剧。

艺术特色:1、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2、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认为演剧要真实,切忌过火;3、情节生动丰富,一个剧里沉睡有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线索,悲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4、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5、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特点。

莎士比亚的影响。

7、试述《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对夏洛克形象的塑造。

答:夏洛克、哈姆雷特和福斯塔夫是莎翁剧中人物中最复杂的三大典型。

夏洛克的常规理解:1、高利贷者,吝啬、贪婪、心狠手辣;2、他是个受侮辱的犹太人,敏捷机警,果断沉稳,其反对种族压迫和宗教歧视,是坚决积极的。

莎翁对此人态度即同情又批判。

夏洛克被称为欧洲四大吝啬鬼之一。

相比之下,夏洛克的性格更富立体感。

他吝啬,贪欲,不过不虚伪、比较直率。

8、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比较中西方古典爱情悲剧的异同。

答:同:都是悲剧,展现的是情投意合的恋人之间的美好感情被外部强大势力毁灭的悲剧。

异:1、表达爱情方式不同;2、相爱的过程不同;3、争取爱情的态度不同;4、悲剧成因不同;5、结局不同。

9、论《奥瑟罗》的悲剧成因。

答:不仅是嫉妒与轻信的悲剧,更是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

产生悲剧的真正原因是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肤色歧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奥瑟罗的自卑心理。

1、奥瑟罗自身的性格缺陷是导致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2、伊阿古的作恶也是导致奥瑟罗悲剧的一个原因;3、社会种族歧视是导致奥瑟罗悲剧的一个客观原因。

10、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莎士比亚笔下李尔的形象。

答:李尔从一个最高统治者变成一个卑贱的流浪者,地位在变,性格也在变。

莎翁正是通过李尔的改过自新,体现一种人性复归的思想。

1、第一次剧变:不认三女儿及驱逐肯特,专横任性到失去理智——暴君的父亲;2、第二次剧变:诅咒大、二女儿,首次跌下高位,使他无法忍受,产生“复仇”心理——得分的父亲;3、第三次剧变:由可怜自己进而可怜别人,批判自己,产生质的变化——自省的父亲;4、第四次剧变:因流浪发疯而清醒,进而批判强权。

——人文主义者的父亲;5、第五次剧变:跪向三女儿,向她忏悔、求她宽恕——赎罪的父亲。

11、试论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的艺术特色。

答:1、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这些形象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2、情节结构上,《哈姆雷特》突出地表现了莎剧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色;3、创作方法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4、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特征。

12、结合作品,谈谈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特点及其对悲剧艺术的贡献。

答:共10部悲剧,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伊丽莎白时代的面貌和实质。

思想内容:1、广泛、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2、闪光着强烈的理想光芒,表现理想的崇高性和追求理想的执着性,表现正义力量的不可压抑和顽强抗争。

艺术上:1、悲剧具有特别悲壮的色彩;2、形象塑造上,莎士比亚兴驻将人物放在外部冲突中去描绘,而且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冲突,体现了形象塑造的深刻性和精致性;3、艺术风格上,莎士比亚不把悲喜截然分开,而是在不损害悲剧基调的原则下把它们结合起来;4、表现手段上,莎士比亚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让鬼魂、女巫上场,帮助制造气氛,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从而取得了惊人的戏剧效果;5、意象的充分运用,构成莎士比亚悲剧语言的最大特色。

13、各选莎士比亚与席勒的一部作品进行比较,说明你对”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理解。

答:“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且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席勒式”,应该主要指席勒在从事历史、哲学研究时期,受康德影响,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观念化,即不从生活出发,而是从抽象观念出发;理想化,即他所描写的人物和世界无限地加以美化,离开和超越了现实生活的土壤;以及把人物当做表达自己观念和理想的工具,即马克思所说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这样的一种创作倾向。

14、结合具体例子谈一下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中”人的发现“。

答:文艺复兴是发生于欧洲历史上14-17世纪初的一次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

名义上是为了恢复古典的文学艺术,实际上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借此名义来发展科学技术,要求在思想上摆脱封建主义束缚,要求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以人为中心,给人以个性自由和和人身自由,强烈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教义,反对人一出生就有罪的说法,认为人是伟大的,人应享用人生快乐,人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