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美国位于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另外还有夏威夷群岛和阿拉斯加州。
本土大致是西经68°到西经124°,北纬33°到北纬48°。
1.气候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是小麦分布区。
亚热带气候分布在美国东南的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和佛罗里达半岛地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2 土壤美国有广阔的黑土,黑土是最肥沃的土壤之一,对农业很有利。
3 地形中央大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坦,是种植发展的有力因素。
西部高山地区,地势较高、降水较少,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一方面向美国其他地区提供瘦的畜类,如一方面还提供其他畜产品如皮毛。
4 河流以密西西比河为主,不仅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密西西比河形成的冲击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5湖泊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区,为乳畜业的发展提供水源,交通等等~~二、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特征1、经济发展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以农业为主的时期、实现工业化的时期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主要分为五个阶段,二战以后到60年代末:稳定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滞涨、20世纪80年代:复苏、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新一轮的复苏与繁荣、21世纪以后:发展逐渐衰退2、经济特征(1)经济持续增长、(2)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3)物价增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得以消除(4)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5)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3、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a/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稳定的政治环境b/先进的科学技术c/雄厚的资本实力d/广阔的国际市场e/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经济增长f/先进的民主政体是政治保障g/人口数量适中,资源丰富,土地幅员辽阔,环境优越h/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海外投资的增加i/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j/全球范围内广泛吸引人才三、美国的产业及分布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他的工业最初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大西洋沿岸,因为美国最初建国时的13个州都位于那里,当地开发最早,人口最多。
后来美国使用战争的手段从西班牙和墨西哥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在新的土地上发现了大量的矿产,于是美国出现了西进运动,人口和工业想西部扩张,出现五大湖工业区,直到现在一直是美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当地铁矿和煤矿非常丰富,所以他的钢铁和汽车工业最发达,著名的有底特律和芝家哥。
2战后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IT工业发展迅速,出现硅谷新的工业区它们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
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沿岸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美国现在最大的工业区,,其中休肆顿成为美国的宇航和化工中心,超过了东部的重工业和西部的IT工业区!美国主要有东北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和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美国的传统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包括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化工等。
主要工业城市有汽车城底特律,钢城匹兹堡,钢铁中心,钢铁和农产品中心芝加哥,另外还有美国最大港口和金融中心纽约等。
美国南部工业区主要为石油和宇航工业。
主要工业城市有休斯敦。
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主要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工业城市有洛杉矶,旧金山,圣迭戈,著名的硅谷就在旧金山东南地区。
四、美国的对外贸易及结构美国是当代最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名列原苏联、加拿大和中国之后。
人口1991年为25252万,名列中国、印度和原苏联之后。
国内生产总值1994年为53440亿美元,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首位。
1、贸易特点有如下方面:(一)对外贸易地位起伏不定1985年以前,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虽不断下降,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
1986年,美国的贸易降到世界第二位,在原联邦德国之后。
1989年,美国又超过原联邦德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
1990年德国又超过美国再次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
从1991年起,美国又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
1995年,美国出口贸易额为5839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1.6%,继续保持世界最大出口国地位。
(二)出口商品竞争能力日益削弱美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每年约占其出口总值的75%左右。
1991年占其出口总额的75.9%,在60年代末,居世界首位。
自1969年起,原联邦德国的制成品出口超过了美国。
日本的制成品出口增长也很快,1984年超过原联邦德国。
1985年美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位于日本、原联邦德国之后,名列世界第三。
美国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相继退出世界市场。
曾经在海外市场上居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产品,如飞机、汽车、电讯器材、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等也面临着日本和西欧产品的激烈竞争。
从1970-1987年,美国在世界电话设备市场上所占比重,从99%缩减到25%,彩色电视机所占比重从90%下降到10%。
计算机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从70年代初的90%下降到80年代末的50%左右。
自60年代以来,除农产品、军火和技术贸易,美国其他民用工业品在国外市场竞争中处于守势。
(三)进口商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在1950年,美国初级产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70.2%,工业制成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8.5%。
1991年,前者所占比重下降为21.7%,后者则上升为75.2%。
各类商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变化很大。
机器及运输设备的进口在1950年占第8位,到1967年已上升到占第1位,1991年占进口总额的41.2%。
一些重要的制成品,如钢铁从1963年,汽车从1968年起,相继由出超变为入超。
外国小汽车进口占美国市场的比重由1960年的4%,增加到1980年的26.4%;石油的进口,1970年占进口总额的3.62%,1980年进一步上升为25.82%,此后,不断下降,1985年降为占进口总额的9.51%。
(四)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美国服务贸易发展很快,进入90年代以来,尤为突出。
1990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025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5.7%,居世界第1位。
1994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增至1782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60%以上,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增至16.5%,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也增长很快,从1990年的780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125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11.7%升至1994年的12%,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中的位次,从第2位升至第1位。
美国服务贸易经常保持顺差,1994年顺差达532亿美元,对弥补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美国服务贸易内容广泛,包括旅游、运输、保险、银行、广告、工程设计、知识产权、数据处理及信息传递等项目。
美国服务产业比较发达,具有良好的基础,并在高科技等新领域中占有优势。
所以,美国服务贸易居世界领先地位。
由于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占有相对优势,因此,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竭力主张将服务贸易列为谈判的新议题,把服务贸易纳入关贸总协定自由贸易的规则框架内,借此为美国服务业出口争取更多机会。
(五)贸易方向上的不平衡发展美国过去主要的贸易对象是西欧和北美。
但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贸易方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海外市场的重心从西欧向亚太地区转移。
90年代初,美国同亚洲的贸易超过同欧洲的贸易。
美国同加拿大、墨西哥的贸易增长迅速。
(六)外贸逆差急剧扩大在战后1946-1970年这25年间,美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顺差。
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的第一次贸易逆差。
1974-1976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为71亿美元,1979-1981年增为387亿美元,1984-1985年为1359亿美元,1986年高达1698亿美元,1987年高达1736亿美元,自1988年起,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下降,1990年降为1010亿美元,1991年进一步降至662亿美元,这是1983年以来首次低于1000亿美元。
但1993年美国贸易逆差剧增37%而达1157.8亿美元。
1995年美国的贸易逆差更增至1869亿美元。
2、对外贸易对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一)出口贸易为商品和劳务提供了市场美国商品和劳务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加强,1960年商品和劳务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980年这一比重上升为10%,1994年该比重进一步上升为12.7%。
(二)进口贸易为国内工业提供了原料、燃料美国的自然资源虽较丰富,但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的原料、燃料。
国内消费量很大的食品饮料,如咖啡、可可、茶叶等全部依赖进口。
天然橡胶、锰矿砂、铌、云母片等也全部依靠进口,制造导弹核武器所需的稀有金属,主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
1982-1983年美国从国外进口的石油等燃料占消费的32%。
1988年虽有下降,但能源净进口仍占总消费的16%。
美国工业的一些零配件日益依靠进口。
美国一些大汽车制造厂,如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生产汽车用的零部件已有20-30%从国外进口。
国内消费的电子产品装备中,一半以上的零部件是从海外输入的。
(三)对外贸易是调整工业结构的重要途径美国政府有意识地通过对外贸易调整国内的部分工业结构。
对一些费原料、费劳力、污染严重、技术简单、利润小的工业产品和半成品,如金属轧钢、纺织品、服装、鞋类、日用电器等,都逐渐通过进口代替国内生产,或在国外设厂加工后,再将成品运回国内销售。
1994年美国进口鞋类数量为14.25亿双,价值111.41亿美元。
中国输美鞋类居第1位。
而国内的工业则尽可能向生产和出口高、精、尖的工业产品方面发展。
(四)通过扩大出口减少失业1989年美国约有700万人的工作与出口有关。
依靠出口维持就业的比重,农业约占10%,矿业约占9%,制造业约占6%。
(五)对外贸易是影响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1946-1970年的25年间,美国靠对外贸易获得966亿美元巨额盈余,对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起了很大的作用。
进入70年代,对外贸易经常出现逆差,使美国国际收支状况更加恶化。
3、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一)贸易自由化(二)新贸易保护主义1.限制进口的主要措施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2.扩大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行动3.加强财政、金融、外汇等鼓励出口措施(三)加强外贸管理1.以立法形式强调单边协调管理,使外贸管理制度法律化2.从加强国际多边合作转为更多地使用双边协调管理的方式3.突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五、中美贸易关系1、中美贸易发展的五个阶段:基本停止阶段(1949年—1971年)、稳步发展阶段(1972年—1978年)、加速发展阶段(1979年—1991年)、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2001年)、超常发展阶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2、制约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回流,加强了对其国内产业的保护美国自2001年经济增长减速以来出口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