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PPT课件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PPT课件
十二、五代十国 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
展; 中原:五代更替——社会动荡、经济凋敝; 南方:十国更替——经济发展 经济重心:从唐朝开始南移
第一单元复习总结
隋唐时期
第一课 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 第二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第三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第四课 盛唐气象 第五课 唐的衰亡与五代十国
一、隋朝的统一
条件: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的发展和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建立:581 隋文帝 杨广 大兴城
统一:589 隋灭陈
意义:结束了自西晋以来分裂割据状态, 重建全国大一统,,并迅速呈现十分“富 庶”的景象
(3)诗歌兴盛: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 人;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唐诗发展 到黄金时期。
十一、唐的衰亡
(1)安史之乱:严重削弱了唐朝的中央 集权、中原经济屡遭催产,国力大损的唐 王朝由盛转衰。
(2)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
(3)黄巢大起义,使唐朝摇摇欲坠,分 崩离析。
(4)907年朱温废唐自立,国号梁,史称 “后梁”,唐朝灭亡。
(3)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三、政权巩固——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政治控制,便利
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规模: 3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 4自北向南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4
部分构成; 5自北向南沟通海河、黄河、淮海、长江、钱塘
江5大水系 评价:
积极:沟通南北交通,促进运河沿线经济和 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具有积极作用。
二、政权巩固——科举制
原因:魏晋南北朝朝,门阀世族逐渐把持选举大 权,庶族子弟多遭排斥。
内容: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发展:隋朝建立,唐宋发展完善,清废除,历时 1300多年;
意义:(1)中央政府得以网络天下人才,扩大 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2)选任官员的权利完全收归中央后, 地方上的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
大贡献
八、中印交流——玄奘西行
唐代的对外政策:开放、宽容
原因:前往西方求取真经;
经过:贞观初年,从长安处罚,前往天 竺,历时十余年;
著作:《大唐西域记》
意义:
(1)对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了 重要促进作用;
(遣唐使、鉴真东渡 遣唐使:来华学习交流,为中日文化交流做
出了杰出贡献; 鉴真东渡 原因: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 经过:唐玄宗时期,共六次东渡; 意义: (1)促进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十、盛唐气象
(1)经济繁荣:农业出现曲辕梨、筒车; 手工业代表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蜀锦;商业城市出现;
(2)社会开放:域外人口较多,域外商 品传入中原,胡风盛极一时;
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2)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3)虚心纳谏 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史称“贞观之治” 评价: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
六、“开元盛世”
712年唐玄宗即位,年号“开元” “天 宝”
原因:
(1)励精图治、锐意革新;
(2)废止严刑酷法;
(3)精简机构、裁剪冗官;
(4)重视生产、减免徭役;
表现:唐王朝的统治被推向全盛,呈现政 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的景象, 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七、民族和睦——文成公主入藏 唐代民族政策:开明、平等 时间:641年 西藏:吐蕃 松赞干布 皇帝:唐太宗 李世民 意义: (1)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 (2)发展藏族经济、文化,做出了很
消极:征发徭役过急过重,引发的社会矛盾 也十分严重
四、隋朝灭亡和唐朝建立 原因:隋炀帝骄奢淫逸、穷兵黩武、好
大喜功,营建东都洛阳、开凿运河、三征 高丽、三游江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财力。
唐的建立:618年 唐高祖 李渊 长安
五、“贞观之治” 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 ,年号“贞观” 原因: (1)记取隋亡教训,疏缓刑罚、宽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