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蛇的民间传说故事

关于蛇的民间传说故事

关于蛇的民间传说故事清朝康熙二十四年仲夏,杭州南屏山下来了一群叫花子,老老少少十几人,为首的是一个头发胡子花白的老年乞丐,众小乞丐都称他为张九公。

众乞丐身上都斜背着一只鼓溜溜的布囊,手里都提着一只带盖的竹篮。

这时晨曦初露,他们先在山下的净慈寺外歇了歇脚,就在张九公率领下向南屏山进发了。

他们此行是去南屏山中捕蛇。

却说这南屏山一带长期以来蛇类繁多,其中不少蛇属于剧毒,致使远远近近游客居民遭蛇咬伤乃至送了性命的情况时有发生。

现在见到众乞丐要进山捕蛇,附近人们顿觉精神一振,年轻的、胆子大点儿的就索性跟在乞丐们后边,一道进山去看看新鲜。

于是,呼啦啦这队伍竟接近百十人,好不热闹!大约一袋烟的工夫,人们来到一山坳深处。

但见这石幽草茂之间露出一孔黑的洞口。

洞口直径有一尺多,四周石滑草偃,无遮无挡,一看就像是常有大活物出入的所在。

近前的人们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本能地退到了后边。

张九公目光如电,迅即扫视了一下洞口周围形势,然后就在洞口前面的小片平地上迈开禹步,转了几个圈圈儿。

他一边转,嘴里还一边念念有词。

那位问了:什么叫“禹步”呢?相传远古时候大禹治水,终年奔波劳累,脚上生了病,走路一颠一跛,世人称之为“禹步”。

后代的巫师、道士作法,往往仿效这种步法,所以也称“禹步”。

禹步祈祷已毕,张九公俯身上前,面对洞口,双唇聚缩成喇叭状,运足满腹之气,向着洞里“呼、呼、呼”连喷三口,便听洞里传来“隆、隆、隆”的响声,直让人发瘆。

再看众乞丐,这时早已排成雁字分立洞口两旁,各自伸手从布囊中取出大把的青草叶塞进嘴里猛嚼起来,眼睛却瞪成铜铃般盯住洞口。

说时迟,那时快。

洞里响声刚过,就见一条一米多长的火赤练黑首花身,率先“噌噌”出洞;紧接着,蛇群便直扑洞口,潮涌而出。

好一幅万蛇竞走图!从种类说,乌梢蛇、青梢蛇、眼镜蛇、蝮蛇、金环蛇、银环蛇……还有许多不知其名的蛇,果然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从形状说,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长的、短的、钝的、尖的,像荆条的,像棒槌的,像螃蟹的,像鲇鱼的,像鲜黄瓜的,像干柴棒的,虎头龙身的,尖嘴扁肚的……真是千奇百怪,触目惊心;从颜色说,赤、橙、黄、绿、青、蓝、紫、白,杂色斑斓,炫人眼目,赤的赤似朱砂,青的青同蓝靛,绿的绿若铜青,白的白如雪练,黄的黄赛老姜,还有的黑白相间,红绿夹杂,实在让人浑身肉麻,不寒而栗!面对遍地四窜的群蛇,张九公早已闪让一旁,众乞丐则抖擞精神,加紧操作。

他们将口中草汁涂抹在各自双手的手心手背和腕子上,再将草渣塞住鼻孔,而后便开始放手捉蛇。

他们捉得那么麻利,那么轻松,就像农民捡拾掉在地上的庄稼一样。

看客们百思不解:那么多种毒蛇,包括凶暴残忍的眼镜蛇,到了他们手里,怎么一条条竟软绵绵成了面条,就那么乖乖地听任他们拾来就放进编织细密的竹篮里?这就是那布囊中青草的神秘魔力吗?不大会儿,地上的蛇已经所剩无几。

众乞丐神彩飞扬,看客们惊魂甫定。

然而,就在这当儿,忽听得洞中飒飒骤响,如风雨大作。

在场众人莫不悚然震骇,面面相觑。

只有张九公镇定自若,他告诉大家:“蛇王来了,你们快快躲开!”说罢,他也伸手从布囊中取青草叶嚼将起来,并独自一人面洞而立,将两臂高举在头顶之上。

眨眼工夫,洞口有恶风扑面扫出,险些将张九公击倒。

挟着恶风,一大蛇黄头青身,头上长着短肉角,身子有人的大腿粗,訇然飞将过来,尾巴一甩,便把张九公盘起三匝。

那蛇缠住了人,就昂起带角的巨头,张开大口吐出长芯,连连向张九公头脸上喷气,发出“嗡嗡”的响声。

这番情景,吓得远处的看客们魂飞魄散,惊叫爹娘。

张九公被蛇王缠住身子,顿时呼吸困难,面色如土,但他咬牙强忍,紧闭双目,赶快将嘴里的草汁猛地喷向蛇头。

说来也怪,偌大蛇王,一经挨了张九公这几番喷,居然立马就耷拉下头来,再也不能喷气了。

然而蛇身却如粗大的钢丝绳般更加紧狠地缠住张九公,使他动弹不得。

人们看到这情景,冷汗早已湿透衣衫。

趁着蛇头萎垂的机会,众乞丐赶紧向张九公口中递上草叶。

因为这时他被蛇缠紧,手在头顶上,已无法向下探囊取草了。

张九公口中得草猛嚼,两手在头顶上仍对蛇头作着口诀。

蛇王到底是蛇王。

草汁药力稍过,它便又昂起头来,再用毒气猛喷张九公。

而张九公立马用口中的草汁回喷蛇王。

双方就这样一来一往,生死相搏,难分难解。

旁观者忽然忘却了骇怕,一个个张嘴瞠目,简直看得呆了傻了。

如此这般斗了三四个回合,蛇王终于支持不住,身子软了下来。

它放松尾巴,解除了对张九公的缠绕,然后缓缓掉过蛇头,向洞中蜿蜒退去。

它认输了。

张九公获得解脱,站在那里目送蛇王入洞,也不追逼。

刚才张九公决斗蛇王的时候,众乞丐已将地上的余蛇捉拾一尽,竹篮装满,篮盖拴牢。

这会儿张九公大获全胜,便率众乞丐班师凯旋。

看客们也相随归去。

一行人回到净慈寺前,再看张九公时,头、脸、脖子已经渐渐肿大起来,不大会儿就肿得耳、眼、口、鼻成了平面,可见其毒之烈。

他赶紧吩咐众乞丐,多多咀嚼布囊中的青草叶,轮番不断地往他头上脸上脖子上猛喷。

一直喷了近半个时辰,那毒肿才渐渐消了下去,大家这才放了心。

当场有好事者问张九公道:“你们为何把那条最大的蛇给放掉了呢?”张九公笑道:“那大蛇乃是蛇王,我要是收拾了它,四山的蛇王都会赶来相拼,恐怕我们这些人就没有能活着的了!”天已傍午,寺前的商贾、居民见众乞丐捉了附近山中之蛇,都觉快意。

于是大家凑些银钱,在寺前酒家置办酒席款待众乞丐。

张九公和他的众徒们酒足饭饱十分高兴,临去时将布囊中剩余青草叶留给了主人们,叮嘱他们道:“这种草最能解毒,无论蛇咬蝎蜇,还是生疮长疖,嚼了这草敷在伤口,立马就好。

”说罢,众乞丐提上沉甸甸的竹篮,径奔药铺去了。

宋朝时,华厅县有一个唇红齿白的少年,叫施谔。

施谔聪明过人,读书很用功,常常读到深夜才肯离开书房。

一天深夜,施谔端坐在窗前,专心致志地读着书,突然,窗外一阵怪风吹来,吹熄了蜡烛,书房里漆黑一片。

施谔没有办法再继续读书了,心想,时候也不早了,还是回屋休息吧,他打了呵欠,伸了一下懒腰,便走出了书房。

这时,他无意间看到远处有一只火球在草丛中滚来滚去,光芒四射,十分耀眼。

施谔害怕起来,不敢走近看。

不一会,光亮熄灭没有什么动静。

施谔才安下心来,但又按耐不住好奇之心,再朝前走去。

火球又亮了起来,直滚到他脚边,旋转不停。

施谔定睛一看,见是一颗圆圆的珠子,在那里作怪。

施谔蹲下身子,那球不再发光,停止了转动,跳到施谔的鞋面上。

施谔跺跺脚,想甩掉它,可是,小珠子粘在上面却怎么也弄不掉。

施谔没有办法,就让它粘在鞋面上。

回到书房,点燃蜡烛,坐在椅子上脱下鞋子仔细一看,原来是一颗透明的珍珠。

这时,珠子却滚了下来,施谔拣起珠子,知道它是件神奇的东西,便小心地把它放入抽屉,回到卧室去睡觉去了。

次日,施谔一早来到书房,打开抽屉。

他没把小珠子的事放在心上,一心专读圣贤书,准备参加秀才的考试。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施谔要考秀才去了。

那颗珠子却发生了变化,它变成了一条小蛇。

施谔回家后,拉开抽屉,眼前金光一闪,一条小蛇朝他游过来,爬上了他的手掌,缠着他的手臂,没有一点恶意。

施谔找来一些吃的东西,喂给小蛇吃,小蛇吃得非常香,吃饱后就躺在他的手掌里睡了。

施谔找来一节竹竿,打通竹节,把蛇放了进去,小蛇很听话,一声不响地钻进竹筒。

施谔,每天给蛇准备些吃的东西,还让小蛇经常到外面来玩一会,透透气。

在这段时间里,施谔一边饲养着小蛇,一边准备着参加省城的举人考试去。

春去球来,年复一年,一天,施谔终于要进省城参加考试去了,临行前他放心不下小蛇,生怕他一去无人照料会饿坏了它,他给小蛇准备了好些吃的东西,才匆匆上路。

施谔一走,小蛇非常孤单,一直在竹筒里也很闷气,便爬出竹筒,在书房里散心,恰巧,施家的一个女佣人从施谔的窗前经过,见少爷的书房里金光四射,十分惊异,捅破窗纸往里一看,见一条金色的小蛇正在书桌上蜿蜒爬行,不禁失声惊叫了一声“我的妈哟”,扭头逃离。

小蛇听到一声惊叫,却迅速变成一条长三丈、粗二尺的大蛇,双目如铜铃,射出两道幽蓝的光,口如血盆,令人害怕,浑身上下披着金色铠甲。

它冲破窗户,腾云驾雾,在空中遨游,顿时华厅县上空金光闪耀。

这惊动了全城的人,人们纷纷涌到大街上,看蛇在空中翻腾。

人群中有一位留这五尺长须的老道,他告诉周围的人,“这是一条金甲蛇,是不祥之物,若不除掉它。

全城都要遭殃。

”老道说完从袖子里拿出一柄鹅毛扇,扇子越变越大,老道使劲地扔出扇子,扇子向金甲蛇飞去。

金甲蛇抬起尾巴,把扇子抽得粉碎,顿时扇子上的鹅毛便纷纷地飘落下来。

老道大叫一声:“神扇无法镇住妖蛇,全城必遭大难。

”老道不敢久留,拔腿就逃。

谁知道就在此时,金甲蛇腾跃而来,一口把老道吞了下去。

在场的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各自逃回家中去了。

也有一些胆大的,手持枪棍棒弓剑,呐喊着向金甲蛇袭来。

金甲蛇便把他们团团缠住,并不断收紧身子,手持刀枪者再也动弹不得了,个个眼珠翻白,断了气。

金甲蛇身子一松便倒下一片尸体。

又有一帮子人来了,金甲蛇用同样的办法,勒死了不少人。

华厅县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尸体。

这一下惊动了县太爷,县太爷派出手下的差役骑着快马十万火急去讨救兵。

过了几天,救兵来了,锣鼓齐鸣,杀声震天。

金甲蛇没想到官府会派这么多人来,但它根本就不在乎,腾跃飞起,长尾横扫过去。

只见金光一闪,大兵纷纷倒下,没死的也丢盔弃甲地逃跑了。

官兵不甘心,派遣五百弓箭手,用五百支箭射向金甲蛇,一声令下,箭朝金甲蛇射去,射去的箭都被金甲蛇挡住,折了箭头。

官兵见状,吓得一哄而散,逃得无影无踪。

话说去省城考试的施谔,听到家乡被金甲蛇闹得天翻地覆,心里觉得很奇怪,考试一结束,便日夜兼程赶回故里。

一回到家,进入书房打开抽屉小蛇已不在。

女佣来报,说金甲蛇就是书房里的小蛇变的,施谔让人带他去看。

这时,金甲蛇正盘在一棵千年古松上睡觉,官兵远远地包围着古松,防备金甲蛇在闹事。

施谔拨开官兵,走到树下,见那金甲蛇和小蛇的样子完全一样,知道真的是小蛇变的,赶忙去找县太爷。

“请老爷下令撤兵,我自有办法对付金甲蛇!”县老爷不信:“你是什么仙人,能镇住妖蛇。

”施谔说:“此蛇是我无意拾到,养了多年。

”县太爷说:“你赶快把他收回去吧!”施谔走到松树下,嘴里念了一阵没有人能听得懂的话,金甲蛇听了以后,就从树上爬下来,越变越小,恢复了原状,钻进了竹筒。

县老爷看这一切以后脸色一变,命令手下把施谔抓了起来,并说:“养妖作乱,该砍头。

”话音刚落,施谔就被五花大绑着推到古松下。

施谔大声争辩,向他们讲述事情的经过,可县太爷一点儿不听,还是下令立即杀掉施谔。

刀举头落,施谔的脑袋滚落在一边,,可是双目睁着,怒视着天空。

县太爷让手下人找来一堆干柴,把施谔的尸体和小竹筒放在柴堆上,点燃了干柴,顿时大火熊熊,浓烟滚滚。

突然,只听见一声爆炸声,金甲蛇从火堆中窜了出来,跃上天空,巨尾扫过官兵人仰马翻,纷纷逃走了。

金甲蛇见主人已经死了,决心为主人报仇,把整个华厅县弄得乱七八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