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基础-思维总结与递进(讲义及答案)

第六章-基础-思维总结与递进(讲义及答案)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 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 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 q 表示(q≠0)。
精讲精练
【板块一】归纳与递推探索
经典例题 1
通项归纳,就是找一找式子中每一项有什么共同规律,找出项数
n 和第 n 项数值之间的关系,然后写出这个关系式,即为“通项
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 )÷2 通项公式: 递增数列:末项 首项 (项数-1) 公差
an a1 ( ) d
递减数列:末项 首项 (项数-1) 公差
an a1 ( ) d
项数公式:项数 (末项 首项)÷( )+1 2. 等比数列常见公式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 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 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 q 表示(q≠0)。 3. 平面上 n 条直线最多有:[1 2 3 4 (n 1)] 个不同的交点; n 个图形最多可把平面分成部分数:
公式”。如:第 1 项是 1、第 2 项是 3、第 3 项是 5、……则第 n
项是 2n-1;
(1) ) 第 1 项 是 1、 第 2 项是 4、 第 3 项是 7、…… 则第 n
项是 ;
(2) ) 第 1 项 是 1、 第 2 项是 4、 第 3 项是 9、…… 则第 n
项是 ;
(3) ) 第 1 项 是 2、 第 2 项是 4、 第 3 项是 8、…… 则第 n
则第 5 项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第 1 项是 1、第 2 项是 2、第 3 项是 4、第 4 项是 8、……
则第 n 项是

(4) 第 1 项是 1、第 2 项是 3、第 3 项是 9、第 4 项是 27、……
则第 n 项是

(5)1 2 4 8 16 32 64 128 。
4
知识总结
填一填,检查一下自己学扎实了吗? 1. 等差数列三大公式
经典例题 2:25、28、11、144 练一练:(1)9 (2)25
【板块二】我们学过的归纳与递推 经典例题 3:(1)22100
(2) 100 51
经典例题 5:(1)16 (2)81
(3) 2n1
(4) 3n1
(5)255
6
n n 1
直线:1
2
圆: 2 n n 1 三角形: 2 3 n n 1 长方形: 2 4 n n 1
5
【参考答案】
【板块一】归纳与递推探索
经典例题 1:(1) 3n 2
(2) n2
(3) 2n
(4)(4)
3n 3n 1
n2 n 4 (5) n
2
练一练:(1)2550 (2)4、47
3
(2)计算:
1 1 1
1
1
1 12 123
1 2 3 49 1 2 3 49 50
经典例题 5
(1) 第 1 项是 1、第 2 项是 2、第 3 项是 4、第 4 项是 8、……则
第 5 项是

(2) 第 1 项是 1、第 2 项是 3、第 3 项是 9、第 4 项是 27、……
个正方形组成的。
2
练一练 下图表示“宝塔”,它们的层数不同,但都是由一样大的小三角形摆 成的。仔细观察后,请回答: (1) 五层的“宝塔”的最下层包含多少个小三角形?
(2) 整个五层“宝塔”一共包含多少个小三角形?
【板块二】我们学过的归纳与递推 经典例题 3 (1)1 (1 2) (1 2 3) (1 2 3 49 50) 。
第六章 思维总结与递进(讲义)
知识点睛
1. 等差数列三大公式 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 项数÷2 通项公式: 递增数列:末项 首项 (项数-1)×公差
an a1 (n 1) d
递减数列:末项 首项 (项数-1)×公差
an a1 (n 1) d
项数公式:项数 (末项-首项)÷公差+1 2. 等比数列
项是 ;
(4) 第 1 项是 3 、第 2 项是 6 、第 3 项是 9 、……则第 n 项
4
7
10


(5) 第 1 项是 1×2、第 2 项是 2×3、第 3 项是 3×5、第 4 项是
4×8、第 5 项是 5×12……则第 n 项是

1
练一练 (1) 一个队列按照每排 2 人,4 人,6 人,8 人……的顺序可以 一直排到某一排有 100 人,那么这个队列共有多少人?
(2)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它的首项是 7,第 7 项是 31,求它的公 差是多少。求它的第 11 项是多少。
经典例题 2
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1 厘米,依次作出下面这些图形,图上第一个
图形的周长是 10 厘米。①第 4 个图形是由
个小正方形组
成的,它的周长是
厘米。②周长是 70 厘米的图形是第
个图形,它是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