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滚动验收(三)(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我国首次立式风洞跳伞实验,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
此过程中()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相等B.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D.人被向上“托起”时处于失重状态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A正确;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涉及人、地球、气流三个物体,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错误;由于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不为零,所以人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C错误;人被向上“托起”时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D错误。
]2.如图所示,半圆球P和竖直挡板固定在水平面上,挡板与P相切,光滑小球Q静止在P和挡板之间。
已知Q的质量为m,P、Q的半径之比为4∶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Q对P的压力大小为()A.4mg3B.5mg4C.4mg5D.3mg4B[对Q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Q的半径为r,两个圆心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由几何关系得4r cos α=4r-(r+r cos α),解得cos α=35,由平衡条件得N2=mgsin α,解得N2=54mg,选项B正确。
]3.(2020·黑龙江大庆第一次质量检测)如图所示,用一个水平推力F=kt(k>0,且为常量)把一重力为G的物体压在足够高,且平整的竖直墙壁上,f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a为物体的加速度,v为物体的速度,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开始时物体的速度为零,从t=0开始计时,下列反映f、a、v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A BC DC[由题意可知,开始时物体的重力大于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μkt-mgm=μkm t-g(a与t呈线性关系),则物体向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然后重力小于摩擦力,物体开始向下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物体静止,此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重力;根据运动对称性可知,运动开始和结束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有f m-G=G,故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最大值为f m=2G。
只有选项C正确。
]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 kg、倾角为θ=45°的斜面体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上叠放一质量为m=1 kg的光滑楔形物块,物块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与斜面体一起恰好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运动。
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物块对斜面的压力大小F N =5 2 NB .斜面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10 m/s 2C .水平恒力大小F =15 ND .若水平作用力F 作用到M 上系统仍保持相对静止,则F 将变小C [对M 、m 整体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推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水平方向:F =(M +m )a ;竖直方向:N =(M +m )g ;再对M 分析,受重力、压力F N 、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水平方向:F N sin θ=Ma ;竖直方向:F N cos θ+Mg =N ;联立解得:a =mg tan θM =5 m/s 2;F =(M +m )mg tan θM=15 N ;F N =mg cos θ=10 2 N ,故A 、B 错误,C 正确;若水平作用力F 作用到M 上系统仍保持相对静止,则对整体:F =(M +m )a ′;对m :mg tan 45°=ma ′,解得F =(M +m )g =30 N ,即F 变大,故D 错误。
]5.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 =0)将一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
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A BC DA [设在木板与物块未达到相同速度之前,木板的加速度为a 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对木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 -μ2·2mg =ma 1,a 1=-(μ1+2μ2)g ,设物块与木板达到相同速度之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 2,对整体有-μ2·2mg =2ma 2,a 2=-μ2g ,可见|a 1|>|a 2|由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可知,图象A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6.质量m =2 kg 的物块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运动,t =0时刻开始受到方向相反的水平拉力F 1、F 2的作用,以3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F 1、F 2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B .3 s 末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 2C .5 s 末物块的速度大小为1.5 m/sD .5 s 内物块的位移大小为9 m BD [0~2 s 内,由物块处于平衡状态可得F 1+F 2-μmg =0,代入数据解得μ=0.2,故A 错误;3 s 末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F 2+μmg -F ′1m=1.5 m/s 2,故B 正确;2~4 s 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都为a ′=1.5 m/s 2,所以物块减速到0的时间为t 2=31.5s =2 s ,即物块在4 s 末速度减为0,接下来物块处于静止状态,故C 错误;5 s 内物块的位移大小等于 4 s 内物块的位移大小,即为⎝ ⎛⎭⎪⎫3×2+3+02×2 m =9 m ,故D 正确。
] 7.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物块A 、B 用轻弹簧相连,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当用水平力F 作用于B 上且两物块共同向右以加速度a 1匀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当用同样大小的恒力F 沿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方向作用于B 上且两物块共同以加速度a 2匀加速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m>M,有x1=x2B.若m<M,有x1=x2C.若μ>sin θ,有x1>x2D.若μ<sin θ,有x1<x2AB[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M)g=(m+M)a1 ①隔离物块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T-μmg=ma1 ②联立①②解得F T=mm+MF ③在斜面上滑动时,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M)g sin θ=(m+M)a2 ④隔离物块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T-mg sin θ=ma2 ⑤联立④⑤解得F′T=mM+mF ⑥比较③⑥可知,弹簧弹力相等,与动摩擦因数和斜面的倾角无关,故A、B 正确,C、D错误。
]三、非选择题8.(2020·全国卷Ⅱ)一细绳跨过悬挂的定滑轮,两端分别系有小球A和B,如图所示。
一实验小组用此装置测量小球B运动的加速度。
令两小球静止,细绳拉紧,然后释放小球,测得小球B释放时的高度h0=0.590 m,下降一段距离后的高度h=0.100 m;由h0下降至h所用的时间T=0.730 s。
由此求得小球B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从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得知,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100.0 g和150.0 g,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可得小球B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可以看出,a′与a有明显差异,除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外,写出一条可能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
[解析]小球B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h0-h=12aT2,解得a=1.84 m/s2。
对小球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 B g-F=m B a′,对小球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 A g=m A a′,F′=F,解得a′=(m B-m A)gm B+m A=1.96 m/s2。
a′和a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滑轮的轴不光滑或滑轮有质量。
[答案] 1.84 1.96滑轮的轴不光滑或滑轮有质量9.(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为了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A.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端系在滑块上的轻质细绳通过转轴光滑的轻质滑轮,另一端挂一质量为m的钩码。
用垫块将长木板固定滑轮的一端垫起,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直至轻推滑块后,滑块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细绳与定滑轮的摩擦。
甲B.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钩码,连接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让滑块沿长木板滑下,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乙所示(不计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设计是否需要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滑块质量?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2)若滑块质量为M,请写出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用m、M和g表示)(3)图乙中纸带的________端与滑块相连(选填“左”或“右”)。
(4)图乙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根据图乙求出滑块的加速度a =________ m/s 2。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5)图乙纸带对应的钩码质量m =0.5 kg ,则滑块的质量M =________ kg(g 取10 m/s 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乙[解析] (1)平衡摩擦力让滑块带着钩码一块做匀速运动,Mg sin θ=mg ,则取下细绳和钩码时,提供滑块匀加速运动的外力是Mg sin θ,因此此实验设计不需要满足M ≫m 。
(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 sin θ=Ma① Mg sin θ=mg②所以a =mg M 。
(3)因物块做匀加速运动,故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右端与滑块相连。
(4)设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从右向左依次为x 1、x 2、x 3、x 4、x 5,则a =(x 4+x 5)-(x 1+x 2)6T2=1.65 m/s 2。
(5)M =mg /a =3.03 kg 。
[答案] (1)不需要 (2)mg M (3)右 (4)1.65 (5)3.0310.如图甲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用一水平外力F 推物体,逐渐增大F ,物体沿斜面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 随外力F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根据图乙中所提供的信息,求:甲 乙(1)物体的质量m ;(2)若斜面足够长,且撤去推力时物体的速度是沿斜面向上为12 m/s,求撤去推力后第3 s内物体的位移;(3)若要使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所施加的最小推力是多大?方向如何?[解析](1)当外力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为6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θ=ma,解得sin θ=0.6,当外力为20 N时,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mg sin θ=ma′,代入数据解得m=2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