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总局编校质量检查细则(附编校质量检查标准)

2013年总局编校质量检查细则(附编校质量检查标准)

2013年“出版物质量保障年”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工作细则为做好2013年“出版物质量保障年”检查活动,统一和规范对中小学教辅图书、文化科普类图书和少儿图书编校质量的检查标准,特制定本检查工作细则。

一、检查的范围1. 对象:各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中小学教辅图书、文化科普类图书、少儿图书。

(出版时间以版本记录页标明的时间为准)2. 内容:正文、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腰封、书脊)、书名页、前言(或序)、后记(或跋)、目录、插图及其文字说明等。

3. 方法:每种图书正文部分的抽查必须为内容连续且不少于10万字(版面字数),其中设有答案部分的图书(重点为教辅类图书),原题与对应答案为连续内容,全书版面字数不足10 万字的必须检查全书。

二、检查的依据1. 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及其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等。

2. 标准、规范《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GF 1001—2001)、《新旧字形对照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1996)、《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量和单位》(GB 3100~3102—1993)、《图书书名页》(GB/T 12450—2001)、《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T 12451—2001)、《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GB/T 28039—2011)、《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等。

专业术语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或国家及部颁标准、规范、规程中采用的术语为准。

三、检查的要点(一)内容质量检查要点1.内容是否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

2.是否含有需要重大选题备案或专项报批的内容,是否按相关规定履行了备案或报批程序。

3.教辅图书出版单位是否具有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

(以相关资质颁发日期为准)4.内容是否科学严谨,传授的知识、概念是否正确。

5.教辅和少儿图书内容是否适合相应年龄段读者的文化水平、理解力和知识结构要求;教辅图书是否切合教育教学实际,是否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编校质量检查要点1. 语言文字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要求。

2. 行文表达是否通顺、合乎逻辑,文字、标点符号、遣词用句是否规范,有无病句。

3.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异形词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4. 标明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教辅图书内容、题目是否与教科书匹配;参考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正确、完整。

5. 量和单位、数字、文字(含外文及字母词)、外文拼写、汉语拼音的用法是否规范。

6. 全书版式、体例是否统一。

7. 规格、开本、装帧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8. 主书名页是否标准,相关内容是否与封面一致。

四、编校差错补充计错办法主要依据《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对于《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未涉及的差错或不详尽之处,以及本次检查要点特补充计错办法如下:(一)文字性、知识性及格式体例差错计算标准1. 汉语出版物中夹带的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首次出现时未括注中文全称的,计0.5个差错,同类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

2. 异体字、异形词以《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为标准,使用不规范的,每处计0.5个差错;误用繁体字,每处计0.5个差错;使用旧字形的,每处计0.5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

3. 人名、地名、历史事件、时间年代(年号)、历史图表错误,每处计1个差错,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

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未按有关规范使用但不影响理解的,每处计0.1个差错,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但因使用不当而造成误解或不知所云的,每处计1个差错,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

4. 使用不规范网络用语且不影响阅读的,每处计0.1个差错,违背语言规律的,每处计1个差错,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

5. 图片、图画、图表等内容错误或与说明文字不符,每处计2个差错。

6. 公元纪年和非公历纪年(干支纪年、农历月日、历史朝代纪年等)表达格式不规范,每处计0.1个差错,全书最多计10处。

7. 数字表达方式要求局部一致,不一致的,每处计0.1个差错,全书最多计10处。

8. 体例不一致的,不影响内容理解的,每处计0.1个差错,影响阅读的,每处计1个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

9. 题目表述有误,影响做题,每处计2个差错。

10. 同步教辅的题目与教科书明显不匹配,每处计2个差错。

11. 答案错误或数字计算错误(包括单位换算错误),每处计2个差错。

12. 有题目并表明应有答案但无答案,或有答案而无题目,每处计1个差错。

13.公式推导、解题过程错误,每处计2个差错,因1处差错引出连续多处差错,最多计2处。

(二)汉语拼音、外文拼写差错计算标准1. 未按分词连写规则、人名和地名拼写规则拼写的,每处计0.1个差错,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根据识字需要(如小学生和幼儿汉语识字读物),可按字注音,不计错。

2. 拼音(含外文)拼写错误的,以一个对应的汉字(外文单词)或词组为计错单位,每处计1个差错,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

3. 标调错误根据不同情况计算差错。

其中:(1)调号标注错误(含多音字标调错误)的,每处计0.5个差错,同一错误全书最多计3处。

(2)标调(含外文重音符号)位置错误的,每处计0.1个差错,同一错误全书最多计3处。

(3)轻声字词标调主要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

轻声标注错误的,每处计0.5个差错,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

(4)对于变调的处理(“一”“不”),与《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相一致,不一致的,每处计0.1个差错,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

(5)“儿化音”未加标注而产生歧义的,每处计1个差错,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

(三)对部分低幼出版物字数核算的说明部分图多字少的低幼图书,很难按版面字数进行计算时,可按照印张计算字数,即以一个印张按2.5万字为基数计算。

附件:主要编校差错计算简表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3年4月附件主要编校差错计算简表类别序内容计算方法1 一般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文字差错2 图、表的内容错误及与说明文字不符每处计2个差错3正文(含摘要、关键词)、图表、参考文献等中的一般性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前后颠倒字(含一面内文字连续错、多、漏)等每处计1个差错。

同一文字错重复出现,每面计1个差错,全书最多4处(每处多、漏2~5个字,计2个差错,5个字以上计4个差错?)4封面、主书名页等处的各项相关文字记录不一致每项计1个差错5 书眉文字差错或漏项目每处计1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2处6 繁体字、异体字、异形词、旧字形使用不规范每处计0.5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7人名、地名、历史事件、时间年代(年号)、历史图表错误每处计1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8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译名未按有关规范使用①不影响理解的,每处计0.1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

②使用不当而造成误解或不知所云的,每处计1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9汉语出版物中夹带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词,首次出现时未括注中文全称的每处计0.5个差错。

同类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10 使用不规范网络用语①不影响理解的,每处计0.1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②影响理解的,每处计1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11 工具书、科技类图书和教材、学习辅导图书使用科技名词、术语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12 法定计量单位符号、各科技学科中的科学符号差错每处计0.5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13 外文字母大小写差错,如外文人名、地名、国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专业术语首字母以及缩略词大小写不规范等每处计0.5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14 字母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误用;不同文种字母混用,字母与其他符号混用每处计0.5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15 公元纪年和中国历代纪年表达格式不规范每处计0.1个差错,全书最多计10处16 数字表达方式要求局部一致,不一致每处计0.1个差错,全书最多计10处17 阿拉伯数字与汉语数字使用差错每处计0.1个差错。

同类差错,全书最多计10处18 笔画、音序错误每处计0.1个差错解题差错19 题目表述有误,影响做题每处计2个差错20 同步教辅的题目与教科书明显不匹配每处计2个差错21 答案错误、数字计算错误(包括单位换算错误)每处计2个差错22 有题目无答案,或有答案无题目每处计1个差错23 公式推导、解题过程错误每处计2个差错。

1处差错引出连续多处差错,最多计2处差错拼音差错24外文拼写、汉语拼音差错(以一个单词,或词组,或成语,或名称为单位)每处计1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25 调号标注错误(含多音字标调错误)每处计0.5个差错。

同一错误,全书最多计3处26 标调(含外文重音符号)位置错误每处计0.1个差错。

同一错误,全书最多计3处27 轻声标注错误每处计0.5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28 “儿化音”标注错误、不规范并引起歧义每处计1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29 “一”“不”变调处理不一致每处计0.1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0.3个差错;同类差错,全书最多计10处差错标点符号差错30一般错用、漏用、多用(成组符号按组计);浪纹号、一字线、半字线混用,小数点与中圆点互混;运算符号、杂类符号等用法差错;标点符号及其他符号位置差错每处计0.1个差错体例格式差错31 体例不一致的①不影响理解的,每处计0.1个差错。

②影响理解的,每处计1个差错,全书最多计3个差错32 图、表位置错每处计1个差错33 图序、表序、公式序等标注差错每处计0.1个差错。

同类差错全书超过3处,计1个差错34 书、刊眉单双页位置互错、页码差错或多页目录未标页码每处计0.1个差错。

同类差错,全书最多计1个差错35 外文、汉语拼音转行差错或漏排连接号;一组阿拉伯数字拆开转行每处计0.1个差错36 数理公式、化学式编排不规范每处计0.1个差错。

同类差错,全书最多计1个差错37 CIP格式错误每处计0.1个差错38 参考文献著录、标引格式差错;脚注格式差错每处计0.1个差错。

同类差错,全书最多计1个差错39 其他编排格式差错每处计0.1个差错。

同类差错,全书最多计1个差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