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泥条美术教案篇一盘泥条教学案例】盘泥条美术课程校本化(二度创造)教学案例宜昌市伍家岗区花艳小学崔巧琳教学内容湘版教材美术第五册第六课。
课题盘泥条授课地点宜昌市伍家岗区花艳小学三0一班教室授课时间2013年10月9日学生三年级(一)班授课人崔巧琳【案例背景】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而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
文化,而且同样要时刻注意在自己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应当给予每一个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
上盘泥条一课时,我在处理教材时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使学生对我国的陶罐有所了解的情境下,然后让学生再开放,轻松的心境下完成盘泥条作品。
避免走进传统教学的模式,枯燥的技能练习圈套。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这节课上尝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把过去的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改变过去美术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美术教学中的两个基本理念。
前者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应有的态度和价值观,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美术素养。
后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特有魅力,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盘泥条的教学方案就是依据以上理念来达到“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这一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的。
【教材分析】盘泥条是一种古老而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
或粗或细的泥条在造型表现时有着很大的灵活性,盘制的造型富于变化,盘泥条既可以盘成一个造型独特的花瓶,也可以盘成一对小巧精致的草鞋,不需特别复杂的技术,盘泥条因此对儿童来说较易掌握。
运用盘条法,会在接口处留下一道道自然的线条,显示出手工制作的陶艺作品独有的质朴、粗犷,体现了泥条造型的独特美。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以前做陶的基础上,学会用泥条盘筑的方法进行制作。
盘泥条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搓泥条和盘泥条的方法,教材选用了四幅制作图例,在制作方法上给学生以提示。
作品范例呈现了动物、人物、器皿等丰富而又生动的形象,用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
我校地处宜昌城东郊区花艳,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于农村。
我因地制宜让学生提前在周边挖来大量粘性非常好的黏土,以便上课使用。
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材料的欠缺而无法很好的学习到本课知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
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他们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于美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他们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盘泥的基本方法,尝试用橡皮泥制作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塑出自己喜欢的陶艺3、情感与态度体验玩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不同形状的器皿。
【教学难点】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案例描述】当我处理盘泥条一课时,注意到这节课是属技法课,如果不认真分析教材与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容易在课堂上进行技法的灌输,使学生被动,枯燥地接受;这即违背新课标的理念,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的形成。
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进行了新的处理与尝试。
其教学过程如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神奇的梦幻王国,那里住着一个小精灵,他一个人住在一座巨大的城堡里面,虽然吃的玩的应有尽有,可是没有人陪伴他,他特别寂寞。
有一天,他读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灵机一动,决定也用泥巴塑小动物陪伴他,于是他就先塑了一只陶罐。
你们看(课件欣赏--陶罐)【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欣赏陶罐,他们兴奋不已,惊叹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下了就被调对起来了。
学生在遭遇精美艺术品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和体悟到的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影象,表现出了惊异的表情,姿态、动作,他们的思维一下子便奇迹般的活跃起来。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想一想这陶罐是怎么做出来的和你的同桌小伙伴一起讨论讨论。
学生活动1、学生独立或合作做陶罐。
(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交流自己做陶罐方法。
教师活动你是怎么做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出步骤,说出基本形状等。
【通过欣赏许多风格迥异的陶罐,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对陶罐有了全面、全新的感受。
一个个陶罐蕴涵了丰富的文化,通过欣赏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仔细判读出了文化的遗存,并经由反刍,消化,表达个人的见解,他们的这种体认是最为深刻入微的。
】三、感受特征,树立形象。
师有了这么多的陶罐,小精灵可以用它装很多东西雷。
要是再多些别的陶罐那该多好啊,可是他只有一双手,他想请小朋友帮帮他,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
你想帮他塑什么陶罐呢教师活动要想把这些陶罐塑得更漂亮,你就要抓住陶罐的外形特征。
(课件出示真实的陶罐图片,感受陶罐的外形和特征。
)提问你能看出这些陶罐的外形特征吗学生活动学生集体交流自己观察到的陶罐的特征。
教师活动想不想看看用橡皮泥塑的陶罐呢(课件欣赏做陶罐过程)教师随机演示陶罐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陶罐的外形特征及塑造过程。
想不想也塑一个漂亮的陶罐呢为了让同学们塑的更好看些,老师给你们提一些好的办法a.两个人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b.先做出泥条,然后抓住特点进行加工。
c.注意插接部分的稳定,使作品形象美观。
【我运用教师示范后总结,再让学生动手试试,用眼观察老师示范,动手自己试一试,了解的分层次多感观(用眼动手)让学生练习盘泥条的基本方法。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的掌握盘泥条的方法,学生进一步感知和体验陶罐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清晰了自己的这些感受和思考过程。
巧妙的为学生的构想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空间。
让学生大胆的展开了联想,从面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四、自由创造,大胆表现。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制作,一个漂亮的陶罐教师巡视指导。
(多鼓励、启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集体作品展示师同学们你们看(出示故事情景展板)原来这座城堡里只有小精灵一个人住,他特别寂寞,特别孤单。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把这么些陶罐都送给小精灵,他高兴极了。
六、回味体验。
小精灵有了那么多的陶罐,你呢,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呢【用生活化的语言引导他们了解,使他们在认识上没有距离感,能够简单明了达到教学难点中的要求,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介绍作品,愿意大胆的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想法,培养特教学生与别人分享自己体验后的感受,并通过学习评价学会尊重别人的艺术成果,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课后反思】【篇二湘教版美术三上盘泥条教案设计】盘泥条---小学美术教案湘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2、进一步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教学准备教具幻灯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台。
学具泥料,垫布,垫板,刻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问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
教师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
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
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3、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制作器皿底面。
(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盘筑器皿坯体。
(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装饰整理作品。
三、作业要求。
学生练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篇三湘教版美术三上盘泥条教学设计】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学校山东省昌乐县西湖小学姓名王春花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