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概论》课程标准适应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方向)所属教研室:中文系课程编号:01413209课程名称:编辑出版概论(Editing and Publishing Science Course Introduction)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
编辑出版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方向)的一门概论性的专业基础课(必修)。
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向本专业学生讲授编辑学和出版学的基本学科理论、编辑出版活动的基本概况和编辑出版工作和流程,以及有重点的学习和掌握基础的的专业实务知识和应用技能,为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编辑出版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学术基础。
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导向性,在先导课程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础上,学习本门课程,有助于同学们进一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体系,同时也可以为一系列后继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如:报刊编辑、编辑校对实务、数字出版概论、数字出版技术与应用、出版市场营销、平面设计与图书制作等课程提供专业先导的理论支持。
为学生学习上述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根据最新专业培养方案中对于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设计,本门课程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编辑出版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实际教学中,课程内容力争反映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动手实践。
(三)设计思路。
1.教学改革基本理念本课程教学设计追求提高本专业学生对基本的专业知识理论框架体系的掌握,在学习编辑学和出版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切实时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专业实践技能,并且能够与此同时初步增进对行业的系统了解。
2.总体设计原则(1)适用应用原则。
课程总体设计应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要,表现出较明显的应用性、行业性,特别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2)能力发展原则。
课程总体设计考虑紧跟区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全面发展原则。
课程总体设计着眼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切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课程设置依据(1)行业需求依据。
结合行业资格认定标准和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以及本科后继续教育的要求,确定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设置。
(2)学科发展依据。
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发展动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
(3)培养方案依据。
根据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以及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课程功能定位要求,设置“校本化”的编辑出版概论。
5.理论与实践比例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6.课时安排说明本课程总计32学时,2学分,16教学周,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7.学时分配(参看本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结构”和“课程内容”)8.考试与评价方式建立“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亦即过程评价: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目标评价:以课程标准目标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能力评价:以学生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参照标准。
总成绩=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含出勤、回答提问、课堂讨论)20%+期末考试成绩(即试卷卷面成绩)50%+实际运用成绩(即专业实践性质的大作业)30%。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
通过编辑出版概论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复合型人才需要,使学生编辑出版的专业知识、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同时为学习本专业的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编辑出版活动,具体达到如下目标:1.在掌握的知识目标上,要使学生了解编辑出版活动的独特属性与社会功能,认清编辑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产生浓厚的职业兴趣。
能够较为充分地掌握编辑出版概论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框架结构。
2.在具备的能力目标上,要使学生掌握有关编辑出版的内在规律、运作流程与业务管理,具备较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具体说来,即要求同学们能够在选题策划组稿和对稿件的内容编辑加工等两大编辑核心的专业技能上能够达到一定的入门水平。
3.在提升的素质目标上,要在引导学生关注编辑出版领域中的新动态、新观点,分析研究编辑出版实践的焦点、热点与难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新思维拓展空间。
三、课程内容第一单元绪论第一节出版学研究的起源发展和对象及性质(一)课程教学内容 §1.1 基础内容。
1.1.1出版学研究的起源和发展 1.1.2出版学的对象和性质1.1.3出版学的范畴和基本内容 §1.2 提高内容。
1.2.1编辑及其与出版的关系§1.3 扩展内容。
1.3.1比较编辑学和出版学的异同和相互关系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阅读指定参考书;思考题:1.出版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谈谈说接触到的一些编辑出版的活动及行为。
(三)学时分配。
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一)课程教学内容 §1.1 基础内容。
1.1.1 出版学的范畴和基本内容 1.1.2 出版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1.1.3 出版学的学科结构、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 §1.2 提高内容。
1.2.1 出版的概念1.2.2 影响出版概念变化的因素 §1.3扩展内容。
1.3.1概括我国现代出版学的形成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阅读指定参考书;思考题:1.出版理论和实践是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出版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出版学?(三)学时分配。
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第二单元出版工作(一)课程教学内容§1.1 基础内容。
1.1.1出版的概念1.1.2出版工作的起源和发展1.1.3出版工作的性质§1.2 提高内容。
1.2.1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1.2.2出版工作的原则§1.3 扩展内容。
1.3.1广义上的出版概念和狭义上出版概念的辨析(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阅读指定参考书;思考题:1.出版概念包含的基本内容和定义是什么?2.为什么说出版工作的特殊性质表现为两重性?(三)学时分配。
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1学时)(一)课程教学内容§1.1 基础内容。
1.1.1 出版工作与社会1.1.2 出版工作的功能1.1.3 出版工作的任务§1.2 提高内容。
1.2.1 出版工作和出版系统的关系1.2.2 出版工作和出版过程的关系§1.3 扩展内容。
1.3.1 出版队伍的概念与构成(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阅读指定参考书;思考题:1.为什么说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出版工作?2. 出版工作的任务依据是什么提出来的?我国现在的出版工作任务有哪几项?(三)学时分配。
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第三单元出版方针和原则(一)课程教学内容§1.1 基础内容。
1.1.1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1.1.2出版工作的基本原则§1.2 提高内容。
1.2.1 出版工作原则中的“发展原则”和“改革原则”§1.3 扩展内容。
1.3.1出版工作者的基本修养和基本素质(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阅读指定参考书;思考题:1.为什么要制定出版工作的方针和原则?2.为什么出版工作要坚持阶级性和党性原则?(三)学时分配。
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一)课程教学内容§1.1 基础内容。
1.1.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1.2双百方针1.1.3 阶级性原则和党性原则§1.2 提高内容。
1.2.1 重在建设,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1.2.2走改革开放之路§1.3 扩展内容。
1.3.1 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阅读指定参考书;思考题: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意义是什么?2.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意义是什么?(三)学时分配。
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第四单元编辑与出版(一)课程教学内容§1.1 基础内容。
1.1.1编辑的概念1.1.2编辑的性质1.1.3编辑的角色§1.2 提高内容。
1.2.1编辑模式§1.3 扩展内容。
1.3.1 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关系(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阅读指定参考书;思考题:1.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异同?2.从《现代出版学》一书中,找出四种不同编辑模式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编辑工作的影响(三)学时分配。
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一)课程教学内容§1.1 基础内容。
1.1.1编辑学的研究对象1.1.2编辑学的研究内容§1.2 提高内容。
1.1.3影响编辑工作开展的因素§1.3 扩展内容。
1.3.1 国内外编辑工作的具体模式(三)学习性主要任务。
阅读指定参考书;思考题:1.编辑学和出版学相互关系2.试用典型案例论述编辑的具体工作中的业务流程及价值作用体现。
(三)学时分配。
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第五单元出版物(一)课程教学内容§1.1 基础内容。
1.1.1出版物的概念1.1.2出版物的起源与发展§1.2 提高内容。
1.2.1出版物载体的演变1.2.2 出版物的标识§1.3 扩展内容。
1.3.1出版物的基本结构(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阅读指定参考书;思考题:1.试用具体实物来举例描述不同类型出版的标识构成。
2.试分析人类传播史中,不同出版物载体的演变对传媒发展及人类文明的影响。
(三)学时分配。
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一)课程教学内容§1.1 基础内容。
1.1.1出版物的性质1.1.2出版物的功能1.1.3出版物的类型和计量单位§1.2 提高内容。
1.2.1 出版物形态的变化发展§1.3 扩展内容。
1.3.1 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变革(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布置学生课下收集各种类型的出版物,带到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其每一种出版物的特征。
(三)学时分配。
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1学时)第六单元出版系统与出版过程(一)课程教学内容§1.1 基础内容。
1.1.1出版系统的概念1.1.2出版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1.1.3 出版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1.2 提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