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为了确保冲压模具在生产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产品品质水准、制程能力、模具寿命,让模具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接生产任务单即可上机正常生产,特拟定此作业指导书,规范模具的维修、保养流程和作业。
2.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冲压模具。
3.4.版本:A/1生效日期:模具维修保养指导书5.模具维修保养工作流程图6. 模具维修6.1维修要求6.1.1 当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产品因为模具异常不符合产品图纸和《检验作业指导书》之要求,或者保养员在模具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模具异常时,换模工/保养员需要及时填写《模具维护联系单》报修;6.1.2 模具工维修前应根据异常内容详细分析,找到形成异常的原因,拟定维修方案,并实施维修;6.1.3 每进行一次维修应填写一次记录,详尽记载异常状况、维修内容、维修结果,尽量量化。
维修完成后,需得到生产部门的确认才能认为维修完成。
6.1.4 每进行一次维修应填写一次记录,详尽记载异常状况、维修内容、维修结果,尽量量化;维修记录按模具版本:A/1模具维修保养指导书名称和模具编号汇总存档备查。
6.2《模具维护联系单》填写要求及管理621 换模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产品不合格,模具异常时,或者保养员在模具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模具不符合标准时,要及时填写《模具维护联系单》发起维修流程,并将报修单张贴至模具组看板;该联系单一式两联,第一联由生产部保管,第二联由模具组保管。
换模工、保养) 员填写\模具工填写y6.2.2 换模工、保养员发现模具问题后,先填写《模具维护联系单》第一部分,要求问题描述清晰、准确,“反映时间”填写准确,“要求解决时间”合理;模具编号正确。
6.2.3 维修单填好后,张贴到模具组看板对应的模具工名下,同时将问题模具、样件运送至模具组维修区域;换模工、保养员报修模具时应尽可能多与模具工当面沟通,将报修问题表述清楚6.2.4 模具工每2小时检查模具组看板一次,发现报修单后,首先检查模具及样件,确认“要求解决时间”是否合理,如不能满足报修人员的维修周期要求,模具工需找报修人员协商,双方签字确认都认可的时间;6.2.5 原则上,模具工只有拿到维修单后才对模具进行修理,如遇紧急情况,为了不耽误正常生产,换模工可临时找模具工进行抢修,但修好后必须补填维修单;626 模具工将模具维修好后,详细填写处理情况及完成时间,完成后将模具放回原处,并找换模工、保养员,由换模工、保养员确认修理完成并签字确认,确认后将《模具维护联系单》第一联交版本:A/1生效日期:模具维修保养指导书给换模工、保养员,第二联张贴至模具组看板各模具工相应的“完成”区域;627 对于板片成型模,要求每次报修后都需对模芯进行检测,并填写《模具检验记录表》,对于模芯检验结果的判定及应对措施,详看“ 8.板片成型模模具检验结果的判定及措施”。
628 对于其他模具,要求模具工每次维修完后都要对模具进行常规的保养。
6.2.9 模具保养员负责定期收集已完成的《模具维护联系单》及《模具检验记录表》,并将该内容进行整理、统计;6.2.10对于板片成型模,须建立各自独立的《模具履历表》,该表内容包括本次维修的记录、模具检验表和产品首件检验表。
6.2.11对于由模具问题导致的、有代表性的不合格样件,模具工需将样件交予保养员,由保养员存入钣金质检样品柜保存,以供今后模具维修参考。
6.3 模具维修的具体作业方法6.3.1 模具工在保养作业前,先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a. 分别向机台操作员及品管人员了解模具使用状况及零件品质状况;b. 查阅日常维修记录;c. 针对报修问题,将最后留样再检测一次,并与质检员结果对比,同时注意外观是否符合要求;6.3.2 维修作业(对照样件,逐个检查、分析)a. 冲裁刀口研磨(研磨量可以依刀口钝化程度进行,一般研磨量0.10〜0.30mm),同时留意上、下模冲裁间隙是否均匀适量,必要时可作移位、调整(由模具组长决定并要找出原因,作好标准化工作);b. 成形凸模、凹模之R或抛光或研磨(应依产品的外观、及模具图面进行,不可随意修抛);c. 成形凸模、凹模的调整(应依相关尺寸实测:操作员、品管员信息反馈;平时之维修经验,在主管的认可后参照模具图面作业);d. 在成型模装拆时,要特别留意垫片之使用情况,能点焊的须作点焊处理(侧面垫片必须点焊)薄垫片过多时,应视具体状况换成0.5mm,1mm 2mm的垫片。
必须使用经过热处理的材料或矽钢片,严禁使用未经热处理的材料以及铜片、铁片代替作为垫片;要特别留意其垫片的形状大小,应保持垫片完整、适度,确保工作时不得有因垫片变动或破损造成堵料、产品压痕等不良现象;e. 在拆装凸模、凹模时要特别留意有无方向性、严防装反,有办法防呆的要通知设计工程师改善;f. 对所有凸模、凹模、推料板以及模架之高度依据设计值及经验进行逐项检查测量,与设计值不同之工站须作记录并验证,要么修改实物,要么修改设计;g. 有更换新的备品时须与原备品作比较并作相应的尺寸检验、更换后要合模切纸试作,以防备品加工、组装错误;h. 检视各刀口、导柱销、主导柱/套、副导柱/套,推料板,模板、螺丝、弹簧状况,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更新;6.3.3 注意事项:a. 模具在维修过程中,发现有较大的异常时应报告组长及主管;b. 机台操作工在生产结束时,必须保留完好的末件留样,以供模具维修保养及下次生产时参考;c. 模具实物应与图面一致,若有不一致时要报告处理。
7. 模具维护保养编号:CNHZ/QEP-09-01版本:A/1生效日期:模具维修保养指导书 _____________7.1模具的常规保养7.1.1 常规保养对象:所有处于正常状态的模具;7.1.2 模具的常规保养由换模工在每次换型前进行,常规保养完成后将模具放回模具架;7.1.3常规保养细则:a. 打开模具,清洁上、下模外表面;b. 清洁导柱、导套,上油脂;c. 清除模内废屑(模板上的定位销、让位孔);d. 检查所有紧固件的安全可靠性,所有运动件的灵活性,有疑虑时及时报修;e. 检查各零件有无明显的缺损,模具零件(如定位销)有无短少,若有,则要报修;7.1.4换模工做完常规保养后,需填写《模具常规保养点检表》,对保养作业进行记录;7.1.5保养员负责收集该点检表,并形成电子文档,作为模具履历表的一部分。
7.2模具的定量维护保养7.2.1 定量维护保养对象:所有处于正常状态的模具;7.2.2 定量维护保养频率:7.2.2.1 板片成型模:每50000次进行一次定量维护保养;7.2.2.2 其他各类模具:限定次数详见《丹佛斯(杭州)模具使用及维护记录》。
7.2.3 保养员根据《丹佛斯(杭州)模具使用及维护记录》的统计分析,当模具达到(或相当接近)设定之管制冲次时,需要对模具进行保养。
7.2.4 正常生产情况下,达到一定冲制次数的模具;若该模具在未达到最大冲次前报修,且对模芯进行检测过,则该模具无需定量维护保养,且冲压次数需清零重新开始;7.2.5 对于正在生产中的模具,可根据订单状况,机台调度等实际情况,延迟保养作业;但模具总生产数量不能超过模具规定的定量维护保养的10%超出必须停产等待维护保养。
7.2.6 对于板片成型模,保养完成后保养员需填写《模具检验记录表》,对于模芯检验结果的判定及应对措施,详看“ 8.板片成型模模具检验结果的判定及措施”。
7.2.7 对于其他模具,保养完成后保养员需填写《模具常规保养点检表》,对于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参看“ 7.1.3常规保养细则”。
7.2.8 定量维护保养作业程序:确认模具冲压次数达到规定值-保养员进行保养作业-填报模具履历记录表-存档7.3模具的定期维护保养7.3.1 定期维护保养对象:所有处于正常状态的模具;7.3.2 定期维护保养频次:1次/3个月;7.3.3 保养员根据《丹佛斯(杭州)模具使用及维护记录》的统计分析,当模具达到(或相当接近)一定期限时,需要对模具进行保养。
7.3.4 对于正在生产中的模具,可根据订单状况,机台调度等实际情况,延迟保养作业;但模具总生产数量不能超过模具规定的定量维护保养的10%超出必须停产等待维护保养。
7.3.5 对于板片成型模,保养完成后保养员需填写《模具检验记录表》,对于模芯检验结果的判定及应对措施,详看“ 8.板片成型模模具检验结果的判定及措施”。
7.3.6 作业程序:确认模具到达维修期限-保养与进行保养作业-填报模具履历记录表-存档7.4板片成型模关键尺寸SPC监控7.4.1 板片成型模每次定期、定量的维护或者维修后,模具保养员负责将《模芯检验表》里的检验结果录入电子版的《模芯SPC控制图》对应的表格中;7.4.2 模具保养员根据自动生成的控制图,结合控制图的判定原则,判定模具的关键尺寸是否正常;版本:A/1模具维修保养指导书出现异常时,如果是在维修时发现,需再次进行维修,如果是在保养时发现的,需申请报修。
7.5模具维护保养的具体作业方法:7.5.1 保养员在维护保养作业前,先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a. 分别向机台操作员及品管人员了解模具使用状况及零件品质状况;b. 查阅日常维修记录;c. 查阅该产品最后留样的质检结果,同时注意外观是否符合要求;7.5.2 维护保养保养作业7.521 板片成型模a. 首先对模具进行常规保养,详见“ 7.1.3常规保养细则”;b. 根据板片成型模模具检验记录表,对表中各项测量数据进行测量,并根据标准对模具测量结果进行判定;c. 根据判定结果,对该模具采取应对措施,详看“ 7.板片成型模模具检验结果的判定及措施”;7.5.2.2 其他模具a. 首先对模具进行常规保养,详见“ 7.1.3常规保养细则”;b. 对于冲裁类模具,检测模具刀口及最后留样,判断毛刺是否有恶化趋势,若毛刺小于等于标准的50%则不予维修,或毛刺大于标准的50%则需对该毛刺进行维修;c. 对于其它成型类模具,检测模具成型部分及最后样件,并根据质检员的检验报告判定,综合判定该模具是否需要维修,必要时需联合其他部门一起商讨;7.6注意事项7.6.1 模具在保养过程中,发现有较大的异常时应报告组长及主管;7.6.2 机台操作工在生产结束时,必须保留完好的末件留样交予钣金质检,以供模具维修保养及下次生产时参考;7.6.3 不能及时保养的模具,由主管在模具上做明显的标示“待保养”并尽快补做。
7.6.4 模具实物应与图面一致,若有不一致时要报告处理。
8. 板片成型模模具检验结果的判定及措施25000张检验一次。
b.让步放行需由技术部、工艺部签字确认。
9. 相关文件及表格模具维修保养指导书生效日期:版本: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