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ESC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疾病评估及防治最新指南

2014年ESC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疾病评估及防治最新指南

对于接受低中度危险非心脏手术的心脏病患者,建议在麻醉师辅助下评估期 CVD 风险率,优化治疗。

(Ⅱb,C)对于接受高危非心脏手术的已知心脏病患者或 CVD 高风险患者,建议组合多学科专家组进行会诊评估围手术期 CVD 风险率。

(Ⅱa,C)1. 手术引起的 CVD 风险手术引起机体包括体液、交感及温度在内多方面得到应激反应,这些应激导致心肌供氧需求增高,增加 CVD风险。

手术可导致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紊乱,在冠脉上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

减少侵入性麻醉使用可以降低 CVD 中高危患者的死亡率,限制围手术期 CVD 并发症。

2. 手术方式 CVD 风险率差异若患者需接受开放式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建议评估患者 CVD 风险率。

(Ⅰ,C)若腹主动脉瘤(AAA)患者病变≥55mm,且适宜血管内主动脉瓣重建术(EAVR),在可风险评估结果理想基础上,开放式手术或血管内手术修复均可。

(Ⅰ,A)若无症状型 AAA 患者不适宜开放手术,可以考虑在最优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EAVR。

(Ⅱb,B)若下肢动脉疾病患者需进行血运重建术,临床专家组应在综合考虑患者解剖因素、合并症、及当地治疗条件的基础上制定最优方案。

(Ⅱa,B)3. 评估患者功能能力ESC/ESA 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功能能力(Functional capacity,FC)是评估围手术期 CVD 风险率的重要一步,具体方式为,借助代谢当量(METs)进行 FC 评估。

若患者 MET<4,FC 较差,患者围手术期 CVD 事件发生率较高。

仅胸外科手术可见 FC 降低与患者预后死亡率升高存在相关性,其他非心脏手术未见。

FC 升高与预后理想相关,即使患者有 IHD 或其他风险因素。

4. 风险指标ESC/ESA 汇总研究结果,根据修正后风险指标,下列因素为 CVD 风险因素:IHD、心衰、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肾功能不全、糖尿病且需胰岛素治疗。

推荐临床使用风险指标进行患者术前风险分层。

(Ⅰ,B)在围手术期心脏事件风险率分层方面,推荐使用 NSQIP 模型或 Lee 风险指标。

(Ⅰ,B)对于高危组患者,可考虑在术前及大手术后 48 至 72 小时内进行肌钙蛋白检测。

(Ⅱb,B)对于高危组患者,可考虑检测 NT-proBNP 和 BNP 以获得有关患者围手术期及长期的独立预后信息。

(Ⅱb,B)不推荐使用普适性常规围手术期生物标志物进行风险分层及 CVD 预防。

(Ⅲ,C)5. 无创性检测——心电图(ECG)若患者存在风险因素(见 4. 风险指标)且接受中高危手术,推荐术前 ECG。

(Ⅰ,C)若患者存在风险因素且接受低危手术,可考虑术前 ECG。

(Ⅱb,C)若患者无风险因素,但年龄超过 65 岁且接受中度风险手术,可考虑术前 ECG。

(Ⅱb,C)若患者无风险因素,且接受低危手术,不推荐将 ECG 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Ⅲ,B)6. 无创性检测——心脏超声若患者无症状且无心脏病指征或心电图异常,指南如下:若患者接受高危手术,可考虑静息超声心动图。

(Ⅱb,C)若患者接受低中危手术,不推荐将超声心动图最为术前常规检查。

(Ⅲ,B)7. 影像学应激试验若患者存在两个以上风险因素,FC<4,且近期接受高危手术,推荐影像学应激试验。

(Ⅰ,C)若患者存在 1 或 2 个风险因素,FC<4,且近期接受中高危手术,可考虑影像学应激试验。

(Ⅱb,C)无论患者是否存在临床风险,不推荐在低危手术前行影像学应激试。

(Ⅲ,C)8. 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患者接受冠脉造影及血运重建的适应症与非手术背景的患者相同。

(Ⅰ,C)若患者存在急性 ST 抬高型心肌梗死,且接受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推荐行急诊冠脉造影。

(Ⅰ,A)若 NSTE-ACS 患者接受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根据风险评估推荐行急诊或早期介入治疗。

(Ⅰ,B)若患者诊断有心肌缺血伴不稳定胸痛,且接受适宜治疗,近期接受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推荐行术前冠脉造影。

(Ⅰ,C)若患者心脏状况稳定,且接受非急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考虑行术前冠脉造影。

(Ⅱb,B)若患者心脏状况稳定,且接受低危手术,不推荐术前冠脉造影。

(Ⅲ,C)三、降 CVD 风险率的措施1.β受体阻滞剂若患者近期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推荐术前继续服用。

(Ⅰ,B)若患者存在两个以上风险因素或 ASA 评分≥3,可考虑术前β受体阻滞剂治疗。

(Ⅱb,B)若患者诊断有 IHD 或心肌缺血,可考虑术前β受体阻滞剂治疗。

(Ⅱb,B)可考虑阿替洛尔或比索洛尔作为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前口服用药。

(Ⅱb,B)不推荐术前使用不加滴定的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

(Ⅲ,C)不推荐接受低危手术的患者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

(Ⅲ,C)2. 他汀若患者服用他汀为长半衰期或缓释型,推荐术前继续使用。

(Ⅰ,C)若患者接受血管手术,可考虑至少在术前 2 周开始他汀治疗。

(Ⅱa,B)3. ACEIs 及 ARBs 药物若患者存在左室功能不全及心衰,但状况稳定,可考虑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基础上,继续使用 ACEIs 及 ARBs 药物治疗。

(Ⅱa,C)若患者存在左室功能不全及心衰,但状况稳定,至少应在术前 1 周开始 ACEIs 及 ARBs 药物治疗。

(Ⅱa,C)若患者有高血压,可考虑在非心脏手术前短暂停用 ACEIs 及 ARBs 药物。

(Ⅱa,C)注:新指南讨论了烟酸类药物、钙离子通道拮抗剂、α2激动剂及利尿剂的现阶段研究进展,但认为尚不足以构成合理的指南推荐内容。

4. 抗血小板治疗除非阿司匹林造成严重出血事件,否则推荐阿司匹林应在裸金属支架(BMS)放置后使用 4 周或药物洗脱支架(DES)放置后使用 3 至 12 个月。

(Ⅰ,C)若患者已往服用阿司匹林,可在权衡利弊,尊重患者选择的基础上考虑术前继续使用。

(Ⅱa,B)若预计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状况难以控制,可考虑停用阿司匹林。

(Ⅱa,B)除非造成严重出血事件,否则 P2Y12阻滞剂应在裸金属支架(BMS)放置后使用 4 周或药物洗脱支架(DES)放置后使用 3 至 12 个月。

(Ⅱa,C)若患者服用 P2Y12阻滞剂,且需行手术治疗,除非有严重缺血事件,否则可考虑停用替卡格雷或氯吡格雷 5 天后再手术,或停用普拉格雷 7 天后再手术。

(Ⅱa,C)5. 根据介入史择期手术若患者已往 6 年间曾接受 CABG 治疗,除非风险率较高,否则推荐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无须行血管造影评估。

(Ⅰ,B)若患者接受过 BMS 治疗,则至少 4 周后,最佳 3 个月后可考虑非急诊、非心脏手术。

(Ⅱa,B)若患者接受过 DES 治疗,则非急诊、非心脏手术宜在术后至少 12 个月后进行,对于二代 DES,此数值为 6个月。

(Ⅱa,B)若患者近期接受球囊扩张术,则非心脏手术至少宜推迟 2 周。

(Ⅱa,B)6. 血运重建(预防型)若患者为稳定型冠心病,推荐遵照适用指南行心肌血运重建术。

(Ⅰ,B)若患者为稳定型冠心病,且适应症符合 ESC 指南,可考虑在非心脏手术成功后行晚期血运重建术。

(Ⅰ,C)根据手术应激造成的灌流缺损程度,可考虑高危术前行预防型血运重建术。

(Ⅱb,B)不推荐为确诊 IHD 的患者行低中危术前预防型血运重建。

(Ⅲ,B)7. 血运重建(常规)若 NSTE-ACS 患者非心脏手术可安全延期实施,推荐依照 NSTE-ACS 指南诊治。

(Ⅰ,A)极其特殊情况下需分析讨论 NSTE-ACS 血运重建术与非心脏手术的先后顺序。

(Ⅱa,C)对于非心脏手术后患者,推荐根据 NSTE-ACS 指南给予积极的血运重建治疗。

(Ⅰ,B)若半紧急术前患者存在 PCI 指征,推荐二代 DES 治疗、BMS 治疗或球囊扩张治疗。

(Ⅰ,B)四、疾病个论1 心衰若患者确诊或疑似心衰,且近期接受中高危手术,推荐术前行食管超声评估左室功能且 / 或检测利钠肽水平。

(Ⅰ,A)若患者确诊心衰,且近期接受中高危手术,推荐遵照 ESC 指南,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s 或 ARBs 药物、盐皮质激素拮抗剂及利尿药的基础上,优化治疗。

(Ⅰ,A)若患者最近确诊心衰,推荐至少在心衰治疗 3 月后,行中高危手术。

目的是稳定左室功能。

(Ⅰ,C)推荐心衰患者术前继续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术前早晨应根据患者血压,决定是否停用 ACEIs 或 ARBs 药物,若决定使用,应监测患者血液动力学情况并及时调整剂量。

(Ⅰ,C)除非有充足的剂量滴定时间,否则不推荐心衰患者术前服用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

(Ⅲ,B)2. 高血压若患者最近确诊高血压,推荐术前监测患者终末器官损伤情况及心血管风险因素。

(Ⅰ,C)避免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过大波动。

(Ⅱa,B)若患者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临床医生可考虑不推迟该患者的非心脏手术时间。

(Ⅱb,B)3. 瓣膜心脏病(VHD)若 VHD 换接受择期中高危手术,推荐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功能。

(Ⅰ,C)若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症状严重,且可以排除手术高危因素,则推荐在择期低中危非心脏手术前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Ⅰ,B)若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症状严重,且可以排除手术高危因素,则可以考虑在择期高危危非心脏手术前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Ⅱa,C)若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无明显症状,既往无主动脉瓣手术史,则可以考虑在择期低中危非心脏手术前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Ⅱa,C)若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症状严重,且瓣膜手术风险过高,则可以考虑在专家组指导下行主动脉球囊瓣膜成形术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

(Ⅱa,C)若患者存在严重瓣膜反流,无严重左室功能异常及心衰,可以考虑行择期非心脏手术。

(Ⅱa,C)若患者存在严重二尖瓣狭窄及肺动脉高压症状,则可以考虑在择期中高危非心脏手术前行经皮二尖瓣连合处分离术。

(Ⅱa,C)4.室性心律失常推荐一般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前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Ⅰ,C)推荐持续性室速患者围手术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Ⅰ,C)不推荐给予室性早搏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Ⅲ,C)5.室上性心律失常推荐此类患者术前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Ⅰ,C)若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推荐电复律治疗。

(Ⅰ,C)若室上速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推荐迷走神经刺激法或抗心律失常治疗。

(Ⅰ,C)6.缓慢型心律失常及起搏器术前临时起搏器适应症与永久起搏器相同。

(Ⅰ,C)推荐医院委派专人负责围手术期起搏器事宜。

(Ⅰ,C)若患者有植入型心脏除颤器,但已停用,则推荐术中监测患者心功能,并准备体外除颤装置。

(Ⅰ,C)若双束支或三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无症状,则不推荐将术前临时起搏作为常规治疗。

(Ⅲ,C)7. 肾功能不全若患者接受对比剂影像学检查,需评估患者对比剂导致肾损伤的风险。

(Ⅱa,C)(1)以下适用于中度或中高度慢性肾病(CKD)患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