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的方法与意义
一、血糖监测的概念及重要性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絮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时反应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降糖方案的调整。
目前临床监测血糖的途径有:毛细血管血糖、静脉血糖和组织间液血糖监测。
其监测方式包括:便携式血糖检测仪、动态血糖检测仪、糖化血清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
便携式的血糖检测仪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它与动态血糖检测仪还可以反映血糖的波动情况和监测低血糖的发生,是“点”;糖化血清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判断糖尿病长期控制血糖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线”。
只有通过点与线的结合,才能了解某些特定血糖的监测情况,有了解其在某一时期的总体水平。
二、SMBGS频率及时间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1)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治疗
的开始阶段每天患者至少自我血糖监测5次,达到监测目标后可每天监
测血糖2-4次。
2)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周3天,5-7
次/天,达到治疗目标后可每周监测3天,2次/天。
3)若患者的血糖控制
较差或病情危重时,则应每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
制为止;患者的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则每周监测3天,2
次/天。
2、SMBGS监测时间:可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2
小时、睡前及夜间。
1)空腹血糖:可以反映头天晚上的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即降糖药的远期疗效),还可以间接反映机体自身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这里说的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时后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
血糖,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的患者来说,
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血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清晨空腹检查时能较大程度地排除这些影响,反映真实病情。
测空腹血
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
2)午餐、晚餐前血糖:可用来指导患者调整进食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量。
3)三餐后血糖:可以反映饮食控制和用药后的综合治疗效果,便于指导饮食和药物治疗;还可以间接反映进餐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对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两小时血糖有时比空腹血糖更重要,
因为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
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而出现餐后高血糖。
应注意,测定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开始到满两小时为止,有些
人从吃完饭开始计时,其结果就有了明显的差别。
4)睡前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
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病人科学加餐!
5)夜间血糖: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或疑有夜间低血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