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_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
空间数据采集的基本内容
4. 数据的编辑和处理
各种方法所采集的原始空间数据,都不可避免地 存在着错误或误差,属性数据在建库输入时,也难免 会存在错误,所以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一定的 检查、编辑是很有必要的。
不同系统对图形的数学基础、数据结构等可能会 有不同的要求,往往需要进行数学基础、数据结构的 转换。此外,根据系统分析功能的要求,需要对数据 进行图形拼接、拓扑生成等处理。
第一节 空间数据源
(一)数据源的分类
(二)数据源特征
(三)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本流程
(一)数据源种类
图形图像数据: 地图 、工程图、规划图 照片、航空图片与遥感影像等 文字数据: 调查报告、文件 统计数据 实验数据 野外调查的原始记录等
(一)数据源种类
第一手数据
平板测量数据 工程测量数据 笔记 航空、遥感相片 人口普查 社会经济调查 各种统计资料 全站仪、GPS数据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遥感数据
Precise positioning
Time disseminatio n
建成后的“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统
GLONASS系统的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 均匀分布在3个近圆形的轨道平面上,每个轨道 面8颗卫星,轨道高度19100公里,运行周期11 小时15分,轨道倾角64.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5. 多媒体数据
由多媒体设备获取的数据(包括声音、录像等)也是 GIS的数据源之一,目前其主要功能是辅助GIS的分析 和查询,可通过通讯口传入GIS的空间数据库中。
Hale Waihona Puke 6 .文本资料数据主要用来描述空间对象的属性
各种文字报告和立法文件在一些管理类的GIS系统中, 有很大的应用,如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种城 市管理法规及规划报告在规划管理工作中起着很大的作 用。
1. 野外数据采集
(1) 平板测量:
包括大平板测量和小平板测量,测绘的是纸质地图。测量 仪器主要有平板仪、激光平面度仪。在传统的大比例尺地形 图的生产过程中,一般在野外测量绘制铅笔草图,然后用小 笔尖转绘在聚酯薄膜上,之后可以晒成蓝图提供给用户使用。 当然也可以对铅笔草图进行手扶跟踪或扫描数字化使平板测 量结果转变为数字数据。成本低、技术容易掌握。
(三)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本流程
1. 数据源的选择 2. 采集方法的确定 3. 数据的编辑和处理 4.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 5. 数据入库
(三)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本流程
1 . 数据源的选择
(1)是否能够满足系统功能的要求; (2)所选数据源是否已有使用经验;
(3)系统成本。
2. 数据源与相应设备
2 .地图数字化
指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过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的 方法,生产出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 数字化数据。把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数据的处理过程. (1)手扶跟踪数字化 这种方式数字化的速度比较慢,工作量大,自动化程 度低,数字化精度与作业员的操作有很大关系,所以 目前已基本上不再采用。
第二手数据
非电子数据
地图 专题地图 统计图表
电子数据
已建各种数据库 GIS数据
(一)数据源的分类
按获取方式
按表现方式
GIS数据源
GIS数据源分类示意图
(二) 数据源的特征
1 . 地图数据
具有共同参考坐标系统的点、线、面的二 维平面形式的表示,主要普通地图和专题地 图。 在应用地图数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地图存储介质的缺陷 (2)地图现势性较差 (3)地图投影的转换
4. 遥感图像处理
通常所称的遥感影像数据指的是卫星遥感影像, 其信息获取方式与航空像片不同。
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地表各类地物对其反 射的特性各不相同,搭载在卫星上的传感器捕捉 并记录这种信息,之后将数据传输回地面,然后 从所得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过程,可得到满足 GIS需求的数据。
传感器
4. 遥感图像处理
坐标、地图符号编码、连接关系码)
全野外数字测图
(3)空间定位测量(GPS)
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 无线电信号,对地球 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 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 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 统。
测距交会确定点位 方便快捷、精度高
全球定位系统的构成:导航卫星、地面站、 GPS接收机三部分。
Navigation
通向计算机接口 叉丝 按扭 游标 电磁感应板
手扶跟踪数字化
通过数字化仪获取是一种最普 通的传统方法。
是单调而细致的工作
(2)扫描矢量化
地图数字化一般采用扫描矢量化的方法。根据地图 幅面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扫描仪,对纸质地图扫 描生成栅格图像。然后在经过几何纠正之后,即可 进行矢量化。 两种方式 :软件自动矢量化和屏幕鼠标跟踪矢量化 (R2V 、RxAutoImage、VPStudio、mapinfo) 扫描获得的是栅格数据,数据量比较大。除此之外, 扫描获得的数据还存在着噪声和中间色调像元的处 理问题。 噪声是指不属于地图内容的斑点污渍和其它模糊不 清的东西形成的像元灰度值。噪音范围很广,没有 简单有效的方法能加以完全消除,有的软件能去除 一些小的脏点。
第五章 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
本章主要内容
1、空间数据源 2、 数据采集 3、 数据编辑与处理 4、 空间数据质量及其精度分析
整个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围绕着空间数 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表现而展 开的。因此,空间数据来源、采集手段、 生成工艺、数据质量都直接影响整个地 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潜力、成本和效率。
全数字摄影测量
键盘 等
编辑、接边、分层、图形与 属性连接、加注记等
质量如何?
空间数据库
数据采集的任务
将现有的地图、外业观测成果、航空像片、遥 感图片数据、文本资料等转换成GIS可以接受 的数字形式。 数据库入库之前进行验证、修改、编辑等处理, 保证数据在内容和逻辑上的一致性。 数据的转换 数据处理:几何纠正、图幅拼接、拓扑生成等
会环境、自然环境和资源与能源3大类共14小项,
并规定了每项数据的内容及基本数据来源。
专业数据分类和数据项目建议总表
2. 属性数据的分类
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将具有共同
属性特征的事物归并在一起,而把具有不同属性特
征的事物分开的过程。 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层次分类法。
基 础 地 理 信 息
2. 遥感数据
卫星遥感影像
航空影像
遥感影像数据特征:
(1)能取得大面积、综合的信息; (2)速度快; (3)降低数据储存冗余和不连续性; (4)能提供各类专题所需要的信息。 每种遥感影像都有其自身的成像规律、变形规 律,所以在应用时要注意影像的纠正、影像的 分辨率、影像的解译特征等方面的问题。
定位基础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 交通 管线 境界与政区 地貌 植被与土质 …
…
铁路 城际公路 城市道路 乡村道路 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 水运设施 航道 空运设施 其他交通设施
3. 属性数据的编码
编码:是指确定属性数据的代码的方法和过程。
代码:是一个或一组有序的易于被计算机或人识 别与处理的符号,是计算机鉴别和查找信息的主 要依据和手段。
编码的直接产物就是代码,而分类分级则是编码 的基础。
编码的原则:
(1)系统性和科学性
(2)一致性
(3)标准化和通用性 (4)编码的简捷性 (5)编码的可扩展性
属性数据的编码——编码内容
登记部分:用来标识属性数据的序号,可以是简单 的连续编号,也可划分不同层次进行顺序编码; 分类部分:用来标识属性的地理特征,可采用多位 代码反映多种特征; 控制部分:用来通过一定的查错算法,检查在编码、 录入和传输中的错误,在属性数据量较大情况下具 有重要意义。
大平板仪
平板仪测量
(2)全野外数字测图
全野外数据采集设备是全站仪加电子手簿或电子 平板配以相应的采集和编辑软件,作业分为编码和 无码两种方法。 数字化测绘记录设备以电子手簿为主。还可采用 电子平板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即利用电子平 板(便携机)在野外进行碎部点展绘成图。 全野外数据采集测量工作包括: 图根控制测量 测站点的增补 地形碎部点的测量 (点号、观测值、
地图
地面测量数据 坐标几何
扫描仪
数字化仪 摄影测量系统 数据交换 键盘
航空、遥感 统计资料 文字数据
编辑处理
空间 数据库
多媒体
3. 采集方法的确定
采集方法
扫描数字化 野外数据采集
数据源
地图数据 影像数据 野外实测数据 统计数据
摄影测量
遥感图像处理 数字数据 数据交换 多媒体数据 文本数据 键盘输入
5.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
无论何种数据源,使用何种方法进行采集,都 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类型的误差,而且误差会 在数据处理及系统的各个环节之中累计和传播。 对于数据质量的控制和评价是系统有效运行的 重要保障和系统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前提条件之 一。
6. 数据入库
第二 节
数据采集
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各种渠收集数据的 过程。 GIS的数据采集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常用的编码分类方法 (1)层次分类编码法:
是按照分类对象的从属和层次关系为排列顺序的一种 代码,优点是能明确表示出分类对象的类别,代码结构 有严格的隶属关系。
基 础 地 理 信 息
定位基础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 交通 管线 境界与政区 地貌 植被与土质 …
…
铁路 城际公路 城市道路 乡村道路 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 水运设施 航道 空运设施 其他交通设施
(一)空间数据的采集 (二)属性数据的采集
(一)空间数据的采集
1. 野外数据采集 2. 地图数字化 3. 摄影测量方法 4 . 遥感图像处理
空间数据采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