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怎么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怎么写

篇一:小学语文教案范例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小学姓名备注:黑体字带【】部分为解释说明部分。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生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以课标为依据,落实教材训练内容。

表述要准确、具体、可检。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说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应放在本课语言的学习、理解、运用及语文能力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准备:两课时【说明:课堂教学设计选择方法时,要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避免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脱节。

例:教学目标提出“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落实这一目标。

】第一课时课前三分钟:背诵萧红《小城三月》写景选段:1.“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杨花挂着他了。

”2.“河冰发了??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3.“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带着呼唤,带着盅惑??”“”【说明:课前三分钟说话内容要精心选择,必须在教案中体现训练的具体内容,内容可丰富多彩,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重点,并借此引领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

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

每一节语文课前都要有此训练。

】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识记“陶”。

(由“淘”换偏旁来记忆??)【说明:导课要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尽量精炼有效。

时间要控制,不要过长。

有些课文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拼拼音、查字典。

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再读课文。

要求;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说明:每一遍读文都有不同目的,要把具体要求体现出来,并有大问题。

】3.出示带拼音生词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1)自由练读。

(2)指名领读(3)交流记字方法记忆字形。

注重对识字方法的指导及总结运用,边记字边随机组词及说话。

(“懦”“恼”“耻”“朴”借助“形声字”规律识字。

)区分:辩与辨(引导学生从字的中间部件联系字义辨析。

)【说明:需要识记的生字及识字方法要体现在教案中。

】4.出示去拼音生词陶罐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随机抽读正音,注意“懦”“耻”“逝”的读音。

5.出示句子:“何必这样说呢?”??可吵的呢!”“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闷得够受了。

”指生读句子,识记“掘”。

根据语言环境辨别“处”“闷”读音。

【说明:所出示的句子可以不完整的出现在教案中。

】三、写字指导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生字,指名读并组词。

2.指导结构较复杂的字,重点指导:恼怒谦虚感受(“谦”的右半部分要紧凑;“虚”里面的“七”要小。

)归纳方法:笔画较多的汉字,要写得紧凑,注意穿插避让。

3.练习书写,反馈点评。

【说明:写字指导要在教案中体现具体指导某个字的哪一笔、某个部件等注意些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提示:古时候,铁罐仗着坚硬,常常()陶罐。

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而铁罐却()。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铁罐看不起陶罐,哪几个自然段写它们各自的结果。

3.默读课文2——9自然段,看看描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几次对话?提示:你说一句,他说一句,称作一次对话,用大括号标记。

【说明: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要教给学生,并在教案中体现。

】五、总结设疑: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陶罐又是怎样面对铁罐的奚落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词指导书写1.出示词语:陶罐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挖掘自由读随机抽读2.听记词语:朴素谦虚恼怒自主订正。

3.指导书写出示:素值捧(1)组词、观察、归纳横画较多汉字的书写方法。

(2)重点指导范写:素(注意三横长短的变化,中间的两个撇折要平一些。

)(3)生练习书写。

篇二:小学语文经典教案范例篇三:语文教案怎么写语文教案怎么写首先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一篇初中语文例子一【教学思路】本文是历史剧《屈原》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

要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确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从而在诵读中品味作品的深刻内涵,感悟主人公的激情和斗志。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通过预习课文,掌握了基本知识。

并且通过网络收集了解了本文的作者资料以及写作背景。

具有较好的基础。

但由于每一位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以及自身约束能力不同,在对文章语句赏析与情感把握上面仍然较为生疏,且掌握程度有一定的差距。

四【教学重、难点】①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②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五【教学策略】主要采取多媒体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以及独立思索等方法。

既能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又能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学会合作,在共处中求知六【教学资源与工具】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媒体:①屈原专题网站②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七【课前准备】学生①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并联系课文p67的参考资料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教师:①准备多媒体课件。

②有关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八【教学步骤】一、导入: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简介历史剧《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

二、整体感知:(一)课堂范读:(多媒体)指出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

(二)要求学生自行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三)明确本文是屈原的内心独白,在语言表达上要感情澎湃,气势雄浑。

(四)要求学生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三、品味语言:(一)选读喜爱的句子,学生讨论、交流。

(二)精读好句,师生讨论、交流例如:1.“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2.“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明确:对黑暗势力的不屈不饶,对光明的热切向往。

(三)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明确:热爱祖国,浩然正气,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

四、探究活动:(一)象征手法,思想深沉,情感含蓄,表达凝练(学生讨论、交流、朗读)。

明确:文中屈原借助于讴歌伟大的自然威力,抒发了对摧毁黑暗的渴望和对这种伟大正义力量的赞美。

风、雷、电,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战胜黑暗的力量,诗人又把自己的伟大战斗精神融入咆哮的风,轰隆隆的雷和闪耀的电之中。

因此屈原对风雷电的歌颂,也是对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正义力量的歌颂。

(二)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增强语势。

(学生讨论、交流、朗读)明确:独白中屈原满怀激情地直接和风雷电对话,直接怒斥偶像神灵,这些拟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白更有气势。

如: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溃坝,汹涌奔腾。

五、欣赏拓展:(一)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二)对比《封神榜》中的比干、吴国的伍子胥等,体会屈原的爱国热情,推荐阅读小说《红岩》。

(三)学生讨论、交流、朗诵课文前六段。

六、小结: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是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

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

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七、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三。

2.不同时间段的屈原设计话剧表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