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_20世纪历史的开端_李宏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_20世纪历史的开端_李宏图


一些女性也走上了前线,在一战的宣传画中有 利,个人的权利只有在社会共同体中才能得到
不少展示妇女风貌和精神状态的内容。可以说, 实现和保障。同样,以前所说的自由也不仅仅只
英法等国家的女性也为一战的胜利作出了自己 是一种只强调个人免受外在的压迫、市场免受
的贡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战后的 1918 年, 政府干预,以牺牲社会公平和正义来换取对个

作为 20 世纪新时代的标志,第一次世界大
战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以前历史学家常常
聚焦于一战为什么而爆发,以及战争的过程,也
从不同的维度给予解释,今天的历史学家则在
新的视野下进行重新考察,他们不再仅仅关心
战争的原因和过程本身,而更关注作为人类历
史上第一次如此空前激烈的一战,它对于每个
个体意味着什么,对于国家意味着什么,对于社
通过这些理论上的思考,同时,面对现存的 无产阶级的不断斗争,也使占居社会主导地位 的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发生了转变,并且在实 践上采取了很多的举措来满足无产阶级的基本 权利,化解劳资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 如何保障普通人的权利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上,必须让普通的人民得到基本的权利保障。由 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西欧各国开始向福 利国家迈进,其基本目标就是要消灭贫穷,在生 老病死方面保障无产阶级的基本权利。这些举 措在本质上昭示着权利的转移,使原来处于社 会底层的广大人民也获得了他们的基本权利。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福利国家的渐趋出 现,也标志着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资源的重新 组织和再分配机制的重建。近十年来,我每每到 欧洲都惊叹于那里的每个人都不至于低于社会 生活平均水平很多,社会显得更为平等,也和不 同的历史学家聊起过这个话题,在他们看来,19 世纪后期的社会转型,例如英国在 1905—1914 年出现的“福利革命”,特别是一战后向福利国 家的变革,是推动平等实现的最为重要的动力, 从此欧洲各国开始逐渐迈向福利国家。这样讲 似乎很笼统,如果将抽象的福利国家具体化为 工人们的工作环境的改变,住房条件的改善,公 共卫生体系的建立,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人 们就会理解成为福利国家对于社会意味着什 么,这也就是为什么可以说一战后福利国家的 出现标志着 20 世纪重要的一次社会转型。
稿

会意味着什么,而对于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又意 味着什么。也就是说,历史学家既把一战看成一 个由各个国家参加的历史事件,也同时在更为 细致微观和更为整体的宏观视野下来进行考 察。
当一战刚刚爆发时,有位英国的政治家就 情不自禁地说道,从此,欧洲的灯光已经熄灭, 不再会重新点燃。战后,面对如此惨重的损失, 各个阶层的人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崩溃”这样的 字眼来描述这一惨状。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写下 了《西方的没落》这本书,认为西方已经衰落。如 果在短时段来看的话,这样的描写和定性不无 道理,但今天的历史学家在跳出短时段之后,站 在 20 世纪的维度上已经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 景象,看到了一种历史的分野。
这一情形不仅是在英国,同样的情况也发 生在整个欧洲,从 1500 年开始,欧洲因为其日 益增强的军事地位,以及科学和工业革命带来 的奇迹,在全球化的开始阶段成为世界的中心, 整个世界体系就以他们为中心而建立,这样一 种地位也使得欧洲人充满无比优越的骄傲与自 信。但让人无法想象的是,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使欧洲陷于“崩溃”。历史学家写道,欧洲战场空
能理解,也不给予支持。政府当局甚至还将他们 利被属于强势的资产阶级在转化为现实体制的
的游行示威看成为暴乱,将其定性为“恐怖分 时候论证为仅仅是他们的权利。而到了这一时
子”。当战争爆发之后,男人都走上了前线,而妇 期,一批思想家则认为,权利不再是一种只强调
女则承担了后方沉重而繁杂的工作,当然也有 个人的绝对性权利,它只能是一种社会性的权
信西方文明优人一等或者其所标榜的科学技术
从 18 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给英国
是毫无疑问的好东西。在德国老兵艾里西·雷马 也给整个欧洲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财富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克所写的 《西线无战事》 这部描述一战的小说 大量涌现。但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社会
中,他转述了一个士兵的心声:“当一个千年文 的分裂,贫富之间的分化,财富的再分配并不合
与上述那位政治家的悲观形成强烈对比的 是,打响战争的每个国家都认为自己一定能够 取得胜利,战争很快就将结束,所以每个国家的 人民都踊跃参战。例如在英国,士兵最初都是作 为志愿者而参加战争的。历史学者也这样写道, 男人们蜂拥而至征兵所,唯恐战争在他们参军 前就结束了,欢乐的阅兵游行把他们送到前线。 但当战争超出人们的想象,给人们带来了血腥、 残酷和牺牲时,人们开始思考为什么要进行这 场战争,他们甚至发起反战运动。2012 年的 10 月,在秋风凄雨中,我在英国格拉斯哥附近的 Thornlebank 小镇注意到了一个纪念在一战和二 战中牺牲的本地居民的纪念碑。站立在碑前,我 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现象,在一战中牺牲的 人数居然比二战要多一倍以上。我将这一发现 告诉给了一位英国历史学家,他说,不仅这一小 镇,全英国各个地方在一战中牺牲的人数都比 二战要多。的确,在一战中,英国有 150 万士兵 伤亡。要知道,当时的英国全国总人口也就只有 3 千万左右。在法国也是如此,一战动员起了 841 万人,伤亡 359 万人,60 万人成了寡妇,76 万儿童成为了孤儿。2014 年的 6 月,当我在法国 参观一战的战壕时,也不禁遥想到当年的惨烈, 并为此深深震撼。因此,今天的历史学者和其他 学者都开始关注普通士兵的情况、他们的心态。
明不能抵御这血腥风暴的时候,它的文化一定 理。面对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批思想家和政
都是谎言和不重要的东西。”
治家都在思考如何弥合社会的分裂,因为仅仅
是有产阶级的国家和社会不是真正理想和合理

的社会,人民必然要改变现存的社会地位,获得
他们应该得到的权利。用托克维尔的话来说,民
由战争的惨烈而引发的思考只是理解与反 主是天意所向,不可阻挡。1848 年,英国思想家
如果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话,从 19 世纪 到 20 世纪的世纪转换的确乏善可陈,或者说波 澜不惊。当然这样说并不表明时代在静止,甚至 是停滞。事实上,推动历史前行和世代转换的动 力依然存在,只是说,如果没有一战的爆发,这 样缓慢的变动也许会将当时所造成的变化推迟 很久。但历史不容假设,也无需假设,恰恰就是 在这个时刻,一战这样“总体性”的世界大战爆 发了,以此为契机,历史的力量无论是恶的还是 善的,恰好都积聚于此,她像火山的能量一样也 瞬间爆发,催促和推动了时代的变革。正是在这 【收稿日期】2014-09-01
2014 年第 19 期 No.19,2014
历史教学 History Teaching
总第 704 期 Sum No.704
第一次世界大战:20 世纪历史的开端
李宏图
(复旦大学 历史系,上海 200433)
[关键词]近代史,现代史,分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4)19-0003-06
战争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有形的牺牲和损失 上,战争所带来的死亡、破坏和恐惧也严重影响 了每个国家民众的心态和情绪。19 世纪时,大部 分英国人对未来充满自信。他们全然相信进步, 相信从启蒙思想家开始就提出的进步理念,未 来一定会比现在更好。在 19 世纪的维多利亚时 代,英国人完全有资格和自信来拥有如此的观 念。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全世界的财富在向英国 流淌,英国人雄踞在世界之上。但 1914—1918 年的战争不仅使英国开始衰落,同时在心态上 也彻底击碎了其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自信。由此, 我们才可以看到,战后的二三十年代,国家的领 袖们通过回忆与怀念 1914 年之前那种确定性, 以及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持和平的方式来解 决一次大战所带来的这一直接伤害。由此也就 可以理解后来在二战期间英国的“绥靖政策”, 以及法国的投降。
定义为在家中营造一个宁静的港湾,以供男人 主张实现民主与自由的结合。
回家休整歇息。正是在社会对女性这样的角色
要实现这样的改变,在本质上必然涉及对
定位中,当以英国的潘克豪斯特为代表的妇女 “权利”的重新理解,或者说要在思想观念上重
为自己的政治权利而进行斗争时,整个社会不 新论证“权利”的理论。在近代早期阶段,人的权

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 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正是在 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 管有时不同时代的分野还不那么突出和显明, 但是已渐露端倪。回到具体世界历史的空间中, 如果要在我们通常所说的近代和现代之间划出 一条时间标志的话,那么理应是 1914—1918 年 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当然现在的历史学家更喜 欢使用 20 世纪这样的时间坐标,以此为标志的 话,如果说是什么事件使欧洲世界、西方世界, 以及整个世界迈进了 20 世纪,那么可以说,也 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外历史学家也说,事实 上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启了 20 世纪的大门, 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记得多年前和一位法国历史学家聊天,他就在 研究一战中士兵对战争的反应,甚至是大脑受 到战争冲击后精神变异的士兵。一位专门从事 一战历史写作的法国作家也从个体出发来思考 战争,并关注当时在战争中抵制作战的士兵,要 为他们恢复名誉;英国历史学家也说,一些历史 学家在关注当人类第一次使用毒气时士兵们的 反应。所以,战争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情感 态度,以及人力组织方式,人们最初是作为志愿 者走上前线,而到了后来变成强行征兵,征兵制 由此出现。法国历史学家也在争论,这些士兵参 加一战是出于自愿,还是强迫。但无论如何,有 一点可以肯定,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美 丽开始被历史学家所重视。在生死面前,每个士 兵都有权利作出自己的思考、反应和表达。
门,和男人一样参加到公共活动当中。当时的人 人以让步。在两个阶级之间对正义完全缺乏尊
们,包括社会精英和新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阶 重则标志着雇佣者和被雇佣者之间的分裂”。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