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左里中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左里中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概论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2)1.3研究结论 (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4)3.1项目建设背景 (4)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第三章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10)3.1建设原则 (10)3.2项目建设目标 (10)3.3建设规模 (12)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16)4.1项目选址 (16)4.2建设条件 (18)4.3经济与社会简况 (20)第五章建设方案 (22)5.1设计依据 (22)5.2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23)5.3规划布局及空间环境 (23)5.4 建筑单体设计 (25)5.5 道路及竖向设计 (26)5.6 公用工程 (28)5.7建筑消防、抗震、节能设计 (33)第六章节能 (34)6.1节能依据及原则 (34)6.2设计标准 (35)6.3能耗指标分析 (35)6.4节水措施 (38)6.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38)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39)7.1 编制依据及原则 (39)7.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40)7.3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43)7.4 建筑环保 (45)7.5环境评价结论 (45)第八章劳动安全与卫生消防 (46)8.1劳动安全卫生 (46)8.2消防 (50)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与管理 (52)9.1项目实施进度 (52)9.2项目管理 (54)第十章工程招投标 (57)10.1招标方式 (57)10.2投标 (58)10.3评标委员会 (58)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60)11.1估算范围 (60)11.2主要编制依据 (60)11.3投资估算 (61)11.4资金筹措 (62)第十二章风险分析及对策 (63)12.1项目建设期间风险分析及对策 (63)12.2 项目运营期风险 (67)12.3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67)第十三章社会评价 (68)13.1社会影响分析 (68)13.2社会效益分析 (69)13.3项目互适性分析 (70)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71)14.1结论 (71)14.2建议 (71)附件:第一章总论1.1概论1.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中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2、项目承办单位:##县左里中学3、建设期限:2013年5月-2015年4月4、建设地点:左里镇新集镇以东,林山村委会村部旁。

5、建设性质:新建1.1.2承办单位概况左里镇中学由其前身左里一中及原左里二中于2005年合并而成,属于寄宿制初级中学。

学校地处左里镇林山源树两村交界处,距左里镇政府所在地5.5公里。

现有学生1000余人,教师46余人。

学校曾有过引左里人自豪的辉煌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为省教育厅勤工俭学“样板学校”;八十年代被誉##“花园式”农村初中。

一直以来,学校秉承严谨治教、治学的传统,努力打造学校品牌教育,从这里走出了不少的优秀学子,他们中间有陈健、李晓岗、肖永亮等名人。

学校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前茅,2012年学校徐驰同学以726分荣获全县中考第一名,另外两名同学也上了700分,打破了农村中学没有700分的纪录。

1.1.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左里中学整体搬迁,以在校学生1000人的规模,参照国家二类办学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项目占地面积约3.57公顷,总建筑面积13000 m2。

1、教学科技楼:四层的教学科技楼与科技楼一层连廊,总建筑面积3989.64 m2。

其中普通教室20间,设计标准为8.1*12(m2);科技楼由实验室和药品储藏室、准备室组成,达到国家标准,多功能教室一间,拥有150个座位。

音、体、美教室各一间,标准为8.1*9(m2)。

每层有男、女卫生间各一间。

2、学生公寓:学生公寓建筑面积5088.32 m2,学生公寓分男、女生公寓各一栋5层建筑,共120间,每间建筑面积20.52 m2,内设八个床位。

人均面积约3.4 m2,达到国家标准。

3、教室公寓:教师公寓参照教师中转房图纸设计而成,建筑为4层共48套每套面积32.4 m2。

建筑面积1202.68 m24、行政办公楼:四层,建筑面积为830m2。

建设包括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文件档案室、总务仓库、传达值班室等。

5、生活用房:生活用房一层半,建筑面积1212.68 m2一层980.64 m2 第二层232.04 m2 师生公用,略低于国家标准。

6、教学辅助楼:建筑面积564平方米。

其中图书室218平方米,体育活动室346平方米。

1.1.4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180.03万元,工程建设投资估算包括建筑安装费用、其他费用及基本预备费。

其中建筑安装费用1763.23万元;其他费用332.96万元;基本预备费83.85万元。

项目总投资2180.03万元,由争取政府投资和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1.2.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江西省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4、《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5、《##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6、《##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8、《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9、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2.2可行研究报告研究范围受项目承办单位的委托,我单位对##县左里中学搬迁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环保、节能篇章,并制定了该项目初步的工程招标方案,以期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1.3研究结论项目的建设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左里初级中学教育面临的困境问题,也为改善左里中学的办学条件,扩大左里普义务教育资源,建立义务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奠定了基础,为推动教育公平,满足群众基本教育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挥巨大作用。

项目的建设通过初级中学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有效的促进##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3.1项目建设背景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级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教育提出了纲领性的规划。

温家宝同志在2013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文化石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

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着力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由此看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初中教育也由此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2、《江西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公平得到更明显的体现,教育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到2015年,全省教育整体实力在中部地区排位靠前,并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战略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0%,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积极开展。

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更加巩固。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

初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

毛入学率达到87%,在校生达到16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82万人,普通初中80万人),职普比大体相当。

3、1998年以来,广大的教师、学生及家长反映强烈,建议政府将学校整体搬迁至镇政府所在地,2010年初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为此做了专门提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重教兴镇,从左里初中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着手,广泛了征询社会各界意见,拟将学校整体搬迁。

将打造全县农村初中示范性学校。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老校区环境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求;由于左里中学地理环境的原因,严重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其一、水源不足。

左里地质复杂,属缺水地带,地下水稀少。

近十年来,为缓解学校师生用水困难不惜投入空前的精力和大量的资金。

学校师生用水困难的严峻事实,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

学校先后开挖大口井3口,但水量不足,水质也不理想。

水井均在20米以下,深层岩石的地下水,水硬度偏大,长期饮用不利于师生身体健康。

受缺水所困,我们无法摆脱饮水难题带来的无尽困惑;我们无法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

其二、地势低。

学校地处退田还湖工程的新妙湖大坝内湖。

受1998年特大洪水袭击,校园近90%被洪水浸泡,当时食堂及几栋小瓦房就在洪水中倒塌了。

而今新妙湖内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后,学校受洪水威胁将不可避免。

从那时开始,学校整体搬迁工作已提到镇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上来了。

由于多种原因,几经尝试都没有付诸现实。

其三、危房多。

由于历史上左里镇镇“一乡两所”中学并存,导致经费投入不集中。

危房改造跟不上发展的步伐,现有危房712m2,占学校建筑总面积近1/10。

全部拆除新建,苦于没有资金;如果加固维修,这无疑是重复建设。

其四、没有公路。

学校距离袁多公路主干道1700余米,通往校园的道路是一条不到2米宽的砂石路面,遇到雨天,师生叫苦不迭。

给2000多名师生的出入带来极大的不便。

路陡弯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路基两旁是退耕还林项目,导致路面无法拓宽。

这条修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世纪老路已不堪重负。

其五、抗震差。

学校大部分建筑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建的。

只有综合楼和一栋学生宿舍分别是义教工程、寄宿制工程项目,抗震能力达到7级;其余的建筑物,抗震能力很弱。

2005年瑞昌地震时,校园里个别建筑有轻度破坏。

2、本项目的建设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搞好基础教育工作的需要;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