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基坑开挖降水作业指导书

深基坑开挖降水作业指导书

深基坑开挖降水作业指导书一、编制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铁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0、《施工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二、作业准备1内业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审核施工图纸,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依据图纸和规范制定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批,报监理单位确认,专家评审通过后实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三级教育,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1)地层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条件调查地质条件是否和设计吻合,调查结果做出详细报告。

地下水位的深浅,所施工区域在地面的整体情况,包括地面的相对标高和地面相对坡度调查。

对当地的年降雨量进行调查。

调查周边的生活人群排放生活用水情况和厂房排放工业用水情况。

调查施工污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的通畅性,以及当地管理市政排水系统的单位对检修排水系统的力度。

2)测量放线、监测点布臵并取得初始值,放样出开挖轮廓线及分段开挖线。

3机具准备反铲挖掘机(小型、中型、长臂)数台满足现场需要,伸缩臂液压垂直抓土机1台,渣土车数台满足现场需要,25t汽车吊2台,25t自卸吊1台,15t龙门吊1台,100t/200t/300t千斤顶各1台,潜水泵及控制装臵数台满足现场需要。

4开挖条件准备①方案经过专家评审,完成现场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②基坑内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1m;③场地、基坑四周按要求设臵排水沟、沉淀池,大门位臵设臵冲洗设备;④各种机械已进场并报验备案,数量满足要求;⑤钢支撑进场并报验,材质合格、数量满足要求。

⑥制定了应急预案并交底,应急物资准备齐全。

三、技术要求1深基坑开挖基本要求深基坑开挖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充分应用“时空效应”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基坑安全。

考虑时空效应的软土基坑施工时:(1)必须按设计要求分段开挖和浇筑底板,分段长度不大于25m;(2)每段开挖中又分小段、分层开挖,每小段宽度不大于6m,分层厚度不大于2m;(3)每小段开挖支撑完成时间不超过16小时。

2开挖原则遵循“分段分层、中间拉槽、先撑后挖、随挖随撑、严禁超挖”的施工原则。

⑴基坑开挖施工以保证施工和周围环境安全及节点工期为原则。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严格按照时空效应理论,掌握好“分层、分段、分块、对称、限时”五个要点,并遵循“竖向分层、水平分区分段、先撑后挖、严禁超挖、及时封底”的原则,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前提下快速施工。

土方开挖横向先中间后两侧,确保两侧预留土体护壁。

⑵基坑开挖前20天开始降水,基坑开挖必须在连续墙、冠梁、砼支撑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⑶基坑开挖时,其纵横向边坡放坡应根据地质、环境条件采取安全坡度。

每步开挖所暴露的部分地下墙体宽度宜控制在3~6米,每层开挖深度控制在2.5~3.5米,严禁在一个工况条件下,一次开挖到底。

钢筋、钢支撑、弃土等堆载应远离基坑顶边线5米以外,防止侧压力过大,基坑周边堆载不得大于20Kpa。

⑷纵向放坡开挖时,应在坡顶外设臵截水沟,防止地表水冲刷坡面和基坑外排水再回流渗入坑内,防止边坡坍塌。

⑸加强明水排放,在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设臵坑内排水沟和集水井,配备潜水泵及时排除集水井里的集水,防止坑底积水。

在雨季施工,严格执行雨季施工方案。

⑹每一工况挖土及钢支撑的安装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小时,对各道支撑必须采取可靠的支托和连接,防止因围护结构变形和施工撞击而发生支撑脱落。

⑺机械挖土时,坑底应保留300mm厚土层用人工挖除整平,防止坑底土扰动。

⑻挖土机械和车辆严禁碰撞支撑、立柱、井点管、连续墙,钢支撑顶面严禁堆放、悬挂杂物。

2深基坑降水基本要求总体要求(1)降水施工前应有降水设计,当在基坑外降水时,应有降水范围估算,对重要建筑物或公共设施在降水过程中应进行监测。

(2)井点施工完毕,在正式使用前,必须进行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马上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若没有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3)在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轻型井点降水(1)集水总管、滤管和泵的位置及标高必须正确。

(2)井点系统各部件均应安装严密,防止漏气。

(3)隔膜泵底应平整稳固,出水的接管应平接,不得上弯,皮碗应安装准确、对称,使工作时受力平衡。

(4)降水过程中,应定时观测水流量、真空度、和水位观测井内的水位。

喷射井点降水(1)井点管组装前,应检验喷嘴混合室、支座环和滤网等,井点管应在地面做泵水试验和真空度测定,其测定真空度不宜小于 93.3kPa。

(2)准确控制进水总管和滤管的位置与标高。

(3)高压水泵的出水管应装有压力表和调压回水管路,以控制水压力。

(4)为防止喷射器磨损,应用套管冲枪成孔,加水及压缩空气排泥,套管内含泥量应小于 5% 。

(5)冲孔直径不应小于 400mm , 深度应比滤管底深 1m 以上。

(6)工作水应保持清洁,全面试抽两天后,应用清水更换,防止水质浑浊。

(7)在降水过程中,应定时观测工作水压力、地下水流量、井点的真空度和水位观测井的水位。

(8)观测孔孔口标高应在抽水前测量一次,以后则定期观测,以计算实际降深。

管井井点降水(1)管井井点成孔直径应比井管直径大 20Omm 。

(2)井管与孔壁间应用 5—15mm 的砾石填充作过滤层,地面下 500mm 内应用黏土填充密实。

(3)井管管井直径应大于 200mm, 吸水管底部应装逆止阀。

(4)应定时观测水位和流量。

深井井点降水(1)深井井管直径一般为 300mm, 其内径一般宜大于水泵外径 50mm 。

(2)深井井点成孔直径应比深井管直径大 300mm 以上。

(3)深井孔口应设置护套。

(4)孔位附近不得大量抽水。

(5)设置泥浆坑,防止泥浆水漫流。

(6)孔位应取土,核定含水层的范围和土的颗粒组成设置。

(7)各管段及抽水设备的连接必须紧密、牢固,严禁漏水。

(8)排水管的连接、埋深、坡度、排水口均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

(9)排水过程中,应定时观测水位下降情况和排水流量。

电渗井点降水(1)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阳极应考虑电蚀量。

(2)阳极的深度应较阴极深约 500mm, 以露出地面 200—400mm 为宜。

(3)阳极埋设应垂直,严禁与阴极相碰,阳极表面可涂绝缘沥青或涂料。

(4)工作电流不宜大于 60V,土中通电时的电流密度宜为0.5—1.O A/m2。

(5)降水期间隙通电时间,一般为工作通电 24h 后,应停电2—3h, 再通电作业。

(6)降水过程中 , 应定时观测电压、电流密度、耗电量和地下水位四、作业流程深坑作业流程方案选择(降水、基坑支护、挖土、深坑结构施工) →降水→基坑支护→挖土→深坑结构施工→土方回填→上部结构施工土方开挖按照纵向分级、横向分块、竖向分层、层与层之间放坡设台阶的方式进行,上下、前后形成一个连续的开挖作业面,按“先中间拉槽,后向两边扩展”的顺序进行开挖,每段开挖时均挖出排水沟及积水坑,防止土方经水浸泡。

明挖段土方竖向共分六层开挖。

基坑开挖前,摸排连续墙质量情况,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预加固措施,保证基坑开挖安全。

第一层土方开挖至第一层砼支撑底,开挖高度约2.6m。

土方开挖完成后破除连续墙顶砼,施工冠梁及砼支撑。

本层土方直接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装车,自卸汽车外运。

第二层、第三层土方开挖高度均为3.6m,采用PC200挖机配合长臂挖机开挖,自卸汽车外运。

基坑横向范围内超出长臂挖机作业范围的土方由1#、2#PC200挖机倒运到长臂挖机作业范围,长臂挖机开挖、装车,自卸汽车外运。

第四层土方开挖高度3.1m,开挖到第二层钢支撑下0.5m。

开挖与支撑安装密切配合,确保具备支撑安装条件后,立即进行第二道钢支撑安装。

开挖时,首先开挖基坑纵向中间部分土体,两侧留出2m工作平台,以便在此工作台上进行钢支撑安装。

本层土方开挖时由2#反铲挖机将土方挖运至第三层,长臂挖机装车,自卸汽车外运。

第五层土方开挖高度3m,开挖到第三层钢支撑下0.5m。

开挖时先中间,后两边,预留钢支撑安装平台。

本层土方按预留台阶由2#、3#PC200挖机接力的方法将土方挖运至第三层,长臂挖机装车,自卸汽车外运。

第六层土方开挖高度约2.93m(标准段),开挖到第四层钢支撑下0.5m处进行支撑安装。

本层土方按预留台阶由2#、3#PC200挖机接力的方法将土方挖运至第三层,长臂挖机装车,自卸汽车外运。

支撑安装完成后开挖剩余土方。

人工捡底层土方为基底以上0.3m土方,此处土方不得采用机械开挖,由人工清底。

第六层机械挖土时应严格控制开挖标高,严禁扰动基底。

基底清理完成及时浇筑垫层封闭,确保基坑安全。

土方开挖时,其中第一层每小段长度不大于12m;第二层开挖中,每小段长度不大于6m,在8h内完成;第三层及以下各层开挖中,每小段长度不超过3m,在8h内挖完,随即在4h内安装钢支撑,斜撑在12h内完成,并施加轴向预应力。

在分层开挖中每一层开挖底面标高为支撑下0.5m或基底以上0.3m,严禁超挖。

基坑支护1钢支撑施工明挖基坑土方开挖后,要及时施作内支撑,并预加轴力。

第一道支撑采用φ609,t=14钢管支撑,第二道采用φ609,t=16钢管支撑。

本段支撑分为横直撑和斜撑两种,钢管支撑端部分别固定在冠梁、型钢围檩上。

①钢支撑架设施工工艺流程支撑编号→对号运到现场→焊接法兰盘→焊三角形钢板托架→钢围檩就位→钢支撑就位校正→施加预应力→紧固钢楔→拆除液压千斤顶→钢支撑与围檩连接②钢支撑架设钢支撑的架设是保证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安全、控制基坑收敛和位移的有效措施。

钢支撑进场前全面检查验收,特别加强钢管长度、壁厚和钢管接头焊缝质量检查。

经质检员和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钢支撑安装时位置由专人负责放样,在地面平台进行拼装。

安装钢支撑前首先在围护结构上安装固定钢围檩的三角支撑架,然后安装围檩和钢管支撑的托盘,并在托盘上放钢管支撑的十字线。

在钢围檩与围护桩之间灌注填满C30细石混凝土并捣实,使围护桩受力均匀,并且在细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后,才允许施加钢支撑的预应力。

钢支撑安装紧跟基坑开挖进度,随挖随撑,钢管分节在地面拼装后,由吊车吊放至基坑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