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教学设计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教学设计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记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人的名字,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知道土耳其革命的领导人,了解土耳其革命的过程,理解凯末尔革命的意义。

通过分析印度和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的过程,培养整理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能力;通过分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革命的意义和本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相互印证,再现历史,培养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土耳其革命过程、意义的分析,进一步学习梳理历史事件的方法和对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的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印度和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进一步学习比较历史史实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悟以和平方式寻求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培养民族意识、独立意识。

通过甘地和凯末尔的英雄事迹,认识个人、人民与民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感受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勇于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土耳其革命。

【教学难点】1.印度、土耳其革命的本质。

2.土耳其和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不同特点。

【课型】新课【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甘地、凯末尔的个人简介资料和图片。

2.收集土耳其革命和印度独立的相关史料。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教学媒体)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18年,近代诗人刘大白在《红色中华》中说道:“朦朦胧胧中出现了一线红,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从近东席卷至远东。

”这股新潮便是俄国十月革命,它是如何影响亚洲其他国家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第12课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了解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讲授新课:一、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既然是民族独立运动,也就意味着此前这些国家并不独立,处于被殖民的状态之中。

课件展示材料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印度社会带来巨大影响,英国为了自身利益,把150万印度人征入军队,从印度运走500多万吨物资。

农业歉收导致1918—1919年的粮荒,加上西班牙型的流行性感冒,夺去了120万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教师:结合以上材料,想想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印度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战争不仅给印度带来了生活的贫穷和巨大的伤害,英国殖民者的掠夺更加激化了印度人民群众同英国殖民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一场寻求民族独立的运动即将来临,领导印度人民走上独立之路的是谁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小字,并注意观看甘地的人物图片。

)面对同胞被杀,甘地坚信“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暴君和凶手终究是会失败”。

言外之意,甘地认为只有采取非暴力的手段才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甘地进一步认为“进行不合作原是人民的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力”,进而将“不合作”一词用作对“非暴力”的补充,因此由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又称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思考,甘地进行非暴力不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自治。

呈现材料:孟买等地工人举行了罢工,青年学生穿戴起流行的土布白帽白衣,宣传反帝自治思想。

由青年组成的国民义勇军达15万人,抵制英货热潮席卷全国,许多政府机关关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教师: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印度人民群众采取了哪些方式与英国“不合作”?学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第一,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第二,对英国人掌管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第三,抵制英货并逐步进行抗税斗争。

在轰轰烈烈的不合作运动下,印度农民参与者达10万人之多。

(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1921年11月7日,英王继承人威尔斯王子抵达孟买,全印度再次兴起大罢工。

这一年发生了400次罢工,英印政府开始大量逮捕罢工群众,广大爱国群众纷纷响应甘地的号召,自动入狱,致使狱中人满为患。

然而,1922年2月,联合省某村农民火烧警察局,烧死警察22人。

甘地认为,这一行为破坏了非暴力的原则,因此停止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同年3月,甘地被逮捕,被判6年徒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教师:根据材料,分析甘地为何要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学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表面上是群众的暴力行为破坏了非暴力的原则,其深层次的原因是要把运动控制在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范围之内。

如火如荼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甘地被捕而宣告结束,但殖民者囚禁了甘地的身躯,却关不住印度人民群众寻求民族独立的热忱。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甘地不顾个人安危为民族独立奔走呼号,为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圣雄”。

一战后的亚非世界,寻求民族独立的不止印度一国,不止甘地一人。

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同期,1919年至1922年,在地中海沿岸的土耳其也爆发了民族独立运动。

(教师展示地图,强化学生空间观念。

)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与印度不同的是,一战结束前土耳其并非某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那么它又为何要寻求民族独立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进行思考。

(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1914年,土耳其追随德奥集团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中土耳其的30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一战以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同盟国失败告终,战后,协约国迫使土耳其签订了瓜分土耳其的《摩德洛斯协定》,1919年5月,希腊侵占土耳其的伊兹美尔,1920年8月,协约国提出了灭亡土耳其的奴役性条约《色佛尔条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学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色佛尔条约》的签订,使原本独立的土耳其成为英法等国的半殖民地。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宰割,土耳其处于民族危亡之中。

时势造英雄,爱国将领凯末尔挺身而出,举起了民族独立的大旗。

(展示凯末尔人物图并结合教材第61页小字了解凯末尔。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梳理凯末尔领导土耳其赢得民族独立的过程。

学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凯末尔领导土耳其赢得民族独立的过程,经历了1922年打败入侵的希腊军队;1923年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为土耳其赢得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独立;1923年10月,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为共和国,凯末尔被选为总统。

至此,土耳其成为独立的民主共和国,标志着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虽然土耳其建立了民族国家,但进行现代化改革成为落后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土耳其这类民族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于是,在凯末尔的领导之下,土耳其实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

(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政治上,废除素丹(王权)制,实行政教分离,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借鉴苏联工业化经验进行五年计划;在文化教育方面,扩大世俗教育,改革文字,树立土耳其的民族精神;在社会生活方面,正式采用公元历,破除迷信,提倡科学,废除不合时代的各种陈规陋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教师: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为什么说凯末尔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学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凯末尔的民主改革,从目的、内容和影响上来看,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建立,所以说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土耳其不仅结束了奥斯曼帝国长达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成为独立的民族共和国。

更是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翻开了土耳其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凯末尔是名副其实的“国父”。

【新课小结】无论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还是凯末尔革命,均是为了摆脱列强的践踏和殖民,为了寻求民族的独立。

同样的诉求,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表达,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国家领导人运动性质斗争方式印度土耳其教师进一步指出:尽管印度和土耳其寻求民族独立道路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都有一个领袖人物的出现,那是否意味着英雄人物才是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关键呢?一个民族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自由讨论并发表看法。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认识英雄个人与国家、民族发展的辩证关系。

)【布置作业】1.课堂上完成教材中的“学习测评”。

2.课后作业:撰写小论文,题目“英雄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关系”。

【教学设计后记】按课标规定,本课的课程内容是“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了解印度和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同特点”。

鉴于本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东西方世界”这一单元,其重点应放在不同民族寻求民族独立的方式上,并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民族的独立道路进行对比。

在上述课程内容中,“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了解印度和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同特点”则属于理解和分析层次的要求。

本设计有以下特点:一、梳理印度和土耳其寻求民族独立的过程,并注重事件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

以印度为例,首先从民族独立的含义入手,引出印度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紧接着介绍甘地的个人主张,正是因为领导人物的“和平、合法”思想才使得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方式是“非暴力的、不合作的”。

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结束也正在于运动过程中突破了甘地设定的“和平”的原则。

理清楚内在逻辑后,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何印度的民族独立道路如此不同而又遇到挫折。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印度和土耳其寻求民族独立道路的特点对比。

教学设计中除了贯穿前后的内容对比外,在梳理基本知识后,设计一个自主探究的表格,强化学生对不同民族不同斗争方式的理解。

三、运用文字、图片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设计英雄造时势抑或时势造英雄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