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 句,被称为近体诗。律诗的 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 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 对可不对。绝句规定为四 句。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七言绝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理解题意 闻:听说 左迁:贬谪,降职。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
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诗 意思: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伴随您奔 赴夜郎之西 ——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 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小结: 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 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 十分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 不幸遭遇的关切与同情,从而使 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今甘肃 天水)人.他是我国 文学史上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与杜 甫齐名,世称“李 杜”,还有“诗仙” 之称.著有《李太 白全集》
王昌龄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边塞诗和 送别诗,其诗以七绝见长,后人誉为“七 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 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送别诗 不重伤离重慰别,格调高昂爽朗大气
1、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你读的这首古诗的感 情特点吗? 2、请恰当发挥联想和想像,运用优美的语言, 把这首元曲改写成现代文。
《天净沙 秋思》简析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 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 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 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 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 孤苦寂寞的心情。以上为第一层。 最后两句为第二层,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夕阳”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昏”字。“断肠”句直抒 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 叫人痛断肝肠呢!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 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被后 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乡 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 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 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思乡愁情。
1、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尾联 2、自主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 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 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 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 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 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 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 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 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观沧海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dà n
sǒng zhì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 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 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 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 想感情吧。
是非常 荒远的地方,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 尉。所以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 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遥:遥远 此寄:这首诗篇
①杨花落尽子归啼 意思: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 ——写景兼点时令。抒发作者当时对王昌龄被贬 的悲哀与同情。 “杨花”即“柳絮”,杨花飘落会满天飞舞,漂 泊无定。 寓意为“漂泊无定”。 “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常在夜间 啼叫,声音凄苦。这里写子规,实际上借以抒发 作者当时对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意思: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直叙其事。流露出他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
断夕古 肠阳道 人西西 在下风 天,瘦 涯 马 。 。
枯藤 老树 昏鸦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天 净 沙 秋 思
古道 西风 瘦马
景物烘托
白描勾勒 孤寂愁苦 叙人: 断肠人在天涯
·
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 还在天涯飘泊。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 凉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哦! 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又到 黄昏时候了!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面 出现了人家。然而那不是他的家啊!看到小桥 流水人家,便想起自己的家,也很想回家,却 怎么能回得了呢?过了小桥,叩那家的门,骑 着瘦马,冒着西风,忍着饥饿,在那荒凉的古 道上颠簸。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仍然在天涯飘 泊,飘泊……
观 沧 海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静动相配,显示海的惊人力量,宏伟气 势
日月出其中
星汉出其里
——想像,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 ——虚写海之气概
附文
表达作者的昂扬奋发的精神以及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
小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 怀,奋发昂扬的精神。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 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 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 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 想像的?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写的是现实中的实 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写的是想像中的 虚景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 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待观海方位地点,统领全文,点题 水澹澹,山竦峙 ——动静相衬,显示海的辽阔和威严 实写 海之 宏伟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 中进士。在京城长安做官,天宝年间他被 贬到龙标做龙标尉,世称王龙标
写作背景及缘由
王昌龄和李白都是唐时著名的诗人,两人是很 要好的朋友。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到离京城长安三 千多里外的“荒地”龙标做龙标尉。李白写这首诗 的缘由,从诗题可以直接知道:李白听到好朋友王 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去的消息,遥对 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 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首联: 青山外,绿水前 ——船上想像,暗含奔波之劳,点题 次 北 固 山 下 颔联: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船上所见 ——写景点时令,时间过得太快
江南春早
颈联: 生残夜,入旧年
游子思乡
尾联: 乡书,归雁 ——直抒思乡之情
小结:
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 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 博大胸襟。
乡愁诗知多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马致远
元朝著名戏曲作家
马致远:
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跳出 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 世”之作。一生著有《汉宫秋》 《青衫泪》等杂剧共十五种,与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 代杂剧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 数200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 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 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最能 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 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 名,被誉为“秋思之祖”。
曹操
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 当时他正处于事业的最高峰:他 削平北方群雄,打垮乌桓和袁绍残部, 消除后患,统一北方。如果再以优势的 兵力去消除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 平宇内,一统天下。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 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 帅的曹操,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 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 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把自己宏 伟的抱负、旷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 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 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 至今的优秀作品。
王湾
(唐代诗人)
解题
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 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 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 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 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 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 世佳作。
品 读 欣 赏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 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 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 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挂着。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品 读 欣 赏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 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怎能不叫身在“客路”、 时当岁末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霍松林 (《元曲鉴赏辞典》,第235页)
小结:
全曲总共二十八个字,通过 抒写秋野萧瑟凄凉的景色,将一 个飘零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思念 故乡的寂寞情怀表现得十分深刻, 显示出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及精 巧的艺术构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