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布首批本省历史名人名单
【素材回放】
从2020年12月至今年3月,四川历史名人专题调研组分赴全省21个市(州)开展调研。
至4月15日,共收到各市(州)推荐申报的四川历史名人144位。
先初选出14位,再经过复评,最终确定10位首批四川历史名人。
包括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等10人,涵盖政治、文化、科学等领域。
【素材解读】
四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涌现出了一大批名人巨匠,他们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
当选的这10位历史名人,来自政治、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做出了杰出贡献,彪炳史册,同时他们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所代表和承载的文化记忆、精神品格和气质风范,对于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巴蜀脉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他们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敢为天下先的胆识魄力,富于理想的浪漫情怀,身处逆境却安之若素的乐观豁达,博学深思、明辨笃行的学术追求,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等等,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
【适用话题】
增强历史记忆、文化记忆和精神记忆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总会看到一座座精神的坐标
挖掘探索历史名人故里,本身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名人故里之争”可以有,但要遵守规则,以真实史料、文物遗迹等为基准,别拿不靠谱的野史、民间传说等糊弄人
【素材锐评】
名人故里之争别风云突起
我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名人也是层出不穷,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历史名人,毕竟几千年下来,多多少少都会诞生一些名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吃历史名人饭也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如果有历史名人,就会给当地增光添彩,吸引无数粉丝前来瞻仰,带动旅游经济产业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的美事。
对“历史名人故里”的争夺,也就变得异常激烈,各地纷纷举证自己才是真故里,指责对方造假,谁也不肯退让,令“历史名人故里”之争陷入胶着状态。
由于古代朝代更迭频繁,地名变更非常频繁,又有部分地方重名,加上缺乏详细史料物
证,导致部分名人故里难以考证。
有些名人流动性也很大,在这住几年,在那住几年,如果没有详尽的记载,就会陷入迷失状态。
因此,很多历史名人的出生地到底是哪里,都因证据不足而存在着很大争议,给“历史名人故里”之争留下了空间。
类似大禹、李白等尽人皆知的历史著名人物,其知名度太大,无论哪一个地方争夺到故里之名,就意味着背后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机,自然成为各地争夺的焦点。
由于各地争夺“历史名人故里”目的不单纯,主要是从旅游开发角度来考虑,过度看中经济效益,往往牵强附会,拿一星半点的文献资料、野史记录、民间传说佐证,试图把名人与地方连接起来。
如此做法,实际上违背了历史的真实原则,导致“历史名人故里”之争走向歧路,偏离历史考证方向,甚至因各不相让,肆意攻讦对方,而沦为意气之争。
近些年来,“历史名人故里”之争乱象频生,不仅李白、诸葛亮、朱元璋等屡屡成为各地争夺的对象,甚至连西门庆、孙悟空这些小说、传说中的人物都被“考证”出故乡在某地,实在有些走火入魔了。
从科学角度而言,一个人的出生地具有唯一性,挖掘探索历史名人故里,本身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可以藉此了解名人的出生、成长经历,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等。
但这些都要立足于真实可靠,如果仅是妄自猜测,拿一些缺乏权威性的史料,强行戴在名人头上,不仅是在亵渎历史名人,也是在破坏历史真相,妨碍历史研究。
因此,“名人故里之争”可以有,但要遵守规则,以真实史料、文物遗迹等为基准,别拿不靠谱的野史、民间传说等糊弄人。
而且,要淡化经济效应,尊重历史真相,避免干扰歪曲历史。
【相关链接】
首批十位四川历史名人出炉为何是这10位入选
大禹(约公元前21世纪)夏代建立者,出生于今四川阿坝州境内。
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
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即位。
划定天下九州,铸造九鼎,第一次确立了君主世袭的政治制度。
李冰(约公元前3世纪)
战国时代卓越的水利工程专家。
秦昭王时期(前276—前251年)为蜀郡太守,主持设计和兴建都江堰,凿离堆(玉垒山),凿溷崖(今夹江),治洛水(今什邡),导汶井江(今邛崃),开广都盐井等全蜀重大工程。
落下闳(约公元前2世纪)
西汉民间天文学家。
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属四川)人。
元封年间受武帝征聘,官居太史待诏。
曾与邓平、唐都创制《太初历》。
测定过二十八宿赤道距离(赤经差)。
首次提出交食周期,以135个月为“朔望之会”。
扬雄(公元前53年-后18年)
字子云,蜀郡成都人。
西汉末年经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
扬雄的汉赋与司马相如齐名,位列汉赋四大家之一。
他著述的《太玄》构建了以天文历法为基础,以“玄”为最高范畴,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独特哲学体系。
诸葛亮(181年-234年)
字孔明。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琅邪阳都(山东沂南)人。
自公元213年入川,到234年病逝,治蜀施政达二十一年之久。
他励精图治,革除弊政,广任贤才,注重法治;多次出兵北伐曹魏,力图兴复汉室,一统天下。
武则天(624年-705年)
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
公元690—705年在位。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逝后,她临朝称制。
载初元年(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她重视农桑,轻徭薄赋;广开言路,注意纳谏;发展科举,开创殿试制度,开启了“开元之治”的唐朝盛世。
李白(701年—762年)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少年即显露才华,出入蜀中名山,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是一个站在时代顶峰的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
杜甫(712年—770年)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
其诗歌贯穿了爱国忧民的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急剧变化,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面貌及其个人的生活经历,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故有“诗史”之誉。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杨慎(1488年-1559年)
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
《明史》有传,生平大起大落,积极努力为中华民族成长,为西南边陲地区中华文化发展做贡献。
明代政学两界在杨慎《墓铭》中赞颂其人:“先生之生,岷蜀之精;先生之出,朝庙之英。
”“文拟班扬,学侔游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