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平面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第四章 平面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第四章 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
工程实例:
厂房吊车梁实例:
平面任意力系:
本章任务:
(1)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主矢 和主矩 (2)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衡方程 (3)掌握物系的平衡问题(包括了解考虑摩 擦的物系平衡问题的处理)
一、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中心O点)简化: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 象,作受力图如图;
(2)列平衡方程, 求解未知力。 ∑X=0,XA +qL =0 XA A
1.5L
q
B
NB
L
X
∑Y=0,YA +NB
=0
YA
∑ mA(Fi)=0 1.5LNB -0.5L×qL =0
XA =-qL(←)
NB =qL/3
YA = -qL/3(↓)
[例4-4]十字交叉梁用三个链杆支座固定,如图所示。求在 水平力P的作用下各支座的约束反力。
[例4-1] 在边长为a=1m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作用有 F1、 F2 、 F3 、F4等四个力,如图所示。已知F1=40N,F2=60N, F3=60N,F4=80N。试求该力系向A点简化的结果。
解:R′x=40cos45°+60cos45°+60cos60°-80sin30°=60.7N R′y=40sin45°-60sin45°-60sin60°- 80cos30°=-106.1N R′=√(R′ x)2+(R′ y)2=122.4N cos=60.7/122.4 , =60.27°
1.若R´=0,Mo=0,原力 系为平衡力系,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
平衡
2.若 R´=0,Mo≠0, 原力系与一力偶等效, 其力偶矩就是原力系 的 主矩。并且简化结 果与 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Y MO≠0 O X
合力偶
Y
R´≠0
合力
O X
3.若 R´≠0, Mo=0,原力系 简化为一合力, 合力通过简化中 心。主矢R´即为 原力系的合力。
a/2
q
XA A YA
a YC Xc
a
B XB X
YB P
XB=(YB×a-P×a/2)/a
= qa/4+P/4
∑X=0 XC=XB=qa/4+P/4 ∑Y=0 YC=P-YB=P/4-qa/4
Xc′ Yc′
XA
q
YA
YB XB
a
六、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静摩擦系数 P56 表4-1
求解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ˋˊ
MO


A C
Fn
B
Fi
F2
O mn Fn ´
m2 mi Fi O
O

X
Mo= Rd= Rd=mo(R) Mo =∑mo (Fi)
d
R=Rˊ
d=MO/R′
Mo(R) =∑mo (Fi)
合 力
三、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 · 平衡方程
1.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分与必要的条件是: R′=0, Mo=0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 象,作受力图如图; (2)二矩式平衡方程: ∑mL(Fi)=0 ∑mB(Fi)=0 y NA
30°
P
x a
A K
a
NB
Pa-NC a+2aNAcos30°=0
∑Y=0,
NC L C a
NB-NAcos30°=0
NA=-1.62P(↖) NB=-1.40P(↓) NC=-1.81P(→)
y F4
60° F3
30°
cos= -106.1/122.4, =29.9°
MA=∑Mo(Fi)=(-60cos45 °-60×cos60 ° A -60sin60 +80sin30 °) ×1 R MA =-84.4 N· m
F1
x
F2
二、平面力系简化结果讨论
Y R′=0 MO=0 O X
2.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一般式: ∑X=0, ∑Y=0, ∑ Mo(Fi)=0
(4-9)
(2)二矩式:
∑X=0, ∑mA(Fi)=0 ∑mB(Fi)=0
(4-10)
限制条件:X轴不能与A点和B点的连线垂直。
Y
R´≠0
B O
A X
若不满足限制条件,不能保证为 平衡力系,方程组线性相关。
(3)三矩式:
MO
Rˊ O
OdR=Rˊ源自Rˊ≠0d=MO/R′
合 力
4.若 R´≠0, Mo≠0,原力系可 通过应用力的平移 定理进一步简化为 一合力。合力的作 用线不通过简化中 心O。
合力矩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合力对作用平面内任意 一 点之矩等于力系中所有各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Y
F1 F1 ´ m1 F2 ´
五、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例4-8]由折杆AC和BC铰接组成的厂房排架结构如图 所示。求固定支座A和B的约束反力。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y
∑X=0 XA + qL =XB ∑ mA(Fi)=0 YB=(qa2/2+P×3a/2)/(2a) = qa/4+3P/4 (2)取BC为研究对象: ∑ mc(Fi)=0 C P
(1)研究临界平衡状态,作受力图时,在有摩擦力的接触 面除了要画出法向反力FN之外,还要画出最大静滑动摩擦 力Fmax,力Fmax的指向与物体的运动趋势相反。 (2)列出平衡方程之后,还要写补充方程Fmax =fs·N。有 F 几个不光滑的接触面,就要写几个补充方程。 (3)由于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的解是有范围的,求解后要 分析解的范围,将问题的解用不等式表示。
(6+2)Qmin+2P-W(12-2)=0
Qmin=75kN (3)空载时临界平衡状态:W=0
Q
6m
12m
P W A 2m 2m B NA NB
起重机有绕A点向左产生翻倒的倾势。 补充方程:NB=0 ∑mA(Fi)=0,(6-2)Qmax-2P=0
Qmax=350kN (4)75kN ≤Q≤350kN
简化中心:O点称为简化中心。 主矢 R′: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和简化中心的位 置 无关。 主 矩 MO:平面力系中各力对于简化中心的矩的代数和 称为该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其一般随简化中心的位 置的改变而变化。 结 论: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任一点简化后,一般 得到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的力矢量等于力系中各 力的矢量和,即力系的主矢;力偶的矩等于各力对简化 中心之矩的代数和,即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
∑mA(F i)=0 ∑mB(Fi)=0 ∑mC(Fi)=0
(4-11)
限制条件:A、B、C三点不共线。
Y
R´≠0
B C
A X
若不满足限制条件,不能保证为 平衡力系,方程组线性相关。
[例4-3] 图示刚架AB受均匀分布的风荷载的作用,单位长度 上承受的风压为q(N/m),给定q和刚架的尺寸,求支座A 和B 约束反力。 y
公式: (1)主矢量R′:R′=F1+F2+…+Fn =∑Fi R′大小: R′=√(R’x)2+(R’y)2 = √(∑X)2+(∑Y)2
(4-4)
R′方向: cosα = —————
Rˊx
Rˊ Rˊy cosβ = ————— Rˊ
(4-5)
(2)主矩Mo: Mo=m1+m2+…+mn =∑mi=∑Mo(Fi) (4-2)
a
2Pa+2aNAcos30°- aNAsin30°=0
B
四、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任意力系的一种特殊情况)
q
合力Q=ql
合力Q=ql/2 q
L/2
L/2
2L/3
L/3
均布荷载
三角形分布荷载
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方程(Y轴为平行轴): (1)一矩式:∑Y=0, ∑Mo(F)=0
(4-12)
(2)二矩式:∑MA(F)=0 ,∑MB(F)=0 (4-13) 限制条件:A、B连线不与Y轴平行。
作业:4-1,4-2,4-3(a),4-5,4-6 (a),4-7,4-10,4-12,4-15,4-17, 4-19,4-23
[例4-7]塔式起重机如图所示。机架自重P=700kN,作用线通过塔 架轴线。最大起重量W=200kN,最大吊臂长为12m,平衡块重 为Q,它到塔架轴线的距离为6m。为保证起重机在满载和空载时 都不翻倒,试求平衡块重量Q应取值的范围。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如图; (2)满载时临界平衡状态:起重机有绕B点向右翻倒的倾势。 补充方程:NA=0 ∑mB(Fi)=0
Y F1 A C B F2 mn F1´ m1 F2 ´
ˋˊ
MO



O
m2 mi
O
X
Fn
Fi 将刚体上的所有 力平移至指定点
Fn ´
Fi
O:简化中心
F1´=F1 F2´=F2 Fi´=Fi Fn´=Fn
, mi= mi(Fi), i=1,2, ,n , R´=F1´+F2´+F3´++ Fn´=∑Fi , , MO=∑mO(F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