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国古代法律思想

关于中国古代法律思想

关于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夏、商、周的资料不多,从零星记载看,夏、商主要是宣扬“受命于天”的神权法思想。

周实行宗法制度,宣扬“尊尊”、“亲亲”为核心的宗法思想。

西周初年政治家周公旦总结商纣王残酷镇压人民导致灭亡的教训,提出“明德慎罚”,对后世影响深远。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分化、大变革时期。

史称:礼坏乐崩,权力下移,诸侯、大夫异政。

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政治家、学者纷纷发表政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由于留下的史料较前代为多,不少著述表述的主张较为系统,成为思想史、也是法律思想史的重要源头。

史称“百家”,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

第一,儒家的法律思想。

儒家创始人是孔丘,代表人物有孟轲和荀况。

孔丘的代表作是《论语》,贯穿其中的是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

他主张“礼制”、“德治”和“人治”,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等级秩序。

他说:“道(导)之以政,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他还说:“为政在人”。

孟轲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家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主要有《孟子》。

其发展了孔子“仁”为核心的“德治”理论,明确提出“仁政”。

他说“仁者无敌”,“以德行仁者王”。

统治者只能“以德服人”,不能“以力服人”。

他的重民思想很突出,在孔丘爱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过,他也主张“人治”,在先秦思想家中首先提出“贤人政治”。

他说:“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不贤者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荀况被列为儒家,留有《荀子》一书,但其内容与孔丘和孟轲的主张不完全相同。

他主张“隆礼重法”,礼法结合。

他说:“礼者,法之大分(本),类之纲纪也。

”意思是以礼作为立法和类推的根本原则。

他以“性恶论”为出发点,论证应以刑罚惩治犯罪。

他的两个学生,韩非和李斯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

荀况的学说开创了汉代礼刑(法)合一,儒法合流的先河。

第二,墨家的法律思想。

墨家创始人为墨翟,著有《墨子》。

他是先秦最早对儒家学说提出不同见解的人。

这个学派认为,当时之所以“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原因是“天下之人皆不相爱”。

因此,提出人与人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有法,法如“百工为方以距,为圆以规”,“法若(顺)而然也”。

至于以什么为法,他主张“以天为法”,因为“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德”,《群书治要》作“息”)。

墨家主张的“天”,部分学者理解为“自然”。

为实现其主张,他提出“壹同天下之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统一思想,选天下之贤者为天子、正长。

人们要服从他们,凡“受利天下者”,“上得赏之”;“恶贼天下者”,“上得罚之”,并要公正执法,“不党父兄,不偏富贵”,“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第三,道家的法律思想。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现存有《老子》和《庄子》。

老聃生于春秋战国之交,庄子生于战国后期。

老子的法律思想是“道法自然”,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治理国家以自然为法,主张无为而治。

道家既反对儒家的“礼”,也反对法家的“法”,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一书中说:“为无为,则无不治”,所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他还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意思是说治理大国要像烹调小鱼那样小心,不要折腾百姓。

越折腾百姓,国家越难安宁。

他的这种思想对汉初统治者有相当影响。

第四,法家的法律思想。

法家可以概括为主张“以法治国”的学派。

春秋的管仲是其先驱。

战国初的李悝、吴起,中期的商鞅、慎到、申不害,战国末期的韩非、李斯都是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

影响较大的著述有《商君书》和《韩非子》。

法家视法为国家制定的、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法者,国之权衡也”,“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斗斛也、角量也”。

法的作用是“定分止争”,“兴功惧暴”。

法律适用应是平等的,所谓“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一断于法。

统治者若“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意思是说以法治理国家是很容易的。

法家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法与时宜则有功”,“时移而法不易则乱”。

这种历史观为法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新理论。

的风是有灵性的,依着风的眼眸,我看到了那一株株桃花读信的倩影,在桃林深处,紫色的青藤爬满那个小屋。

我的小城,桃花已然开成海,像是一场粉色的春梦。

是否,可以赴一场最美的相逢,如是,便不负曾经许下的约定。

守住心底最美风景,是一种风度,一种期望。

让心,随花儿轻舞,让梦,随蝶儿翩跹。

等一缕柔风载满诗意,落满我的小院,好想,牵着你的手走在花开的路上,临摹又一个春的相遇,陌上绿色蔓延,让深情的诗句落在眉弯,打开灵魂的心门,写尽情意绵绵。

春雨如丝,暖了一季寒凉露出温暖,碧水映蓝天,云朵儿似乎摸到嫩草尖尖。

花香十里,暗香盈袖。

我们微笑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生命里,总会有一些人,渐行渐远,偶尔想起,却只是停留在文字里,那一抹淡淡的回忆。

唯有春天,总那么诗意明亮,始终晕染着眉心,让涩涩的往事随风,让一些温暖的记忆温润着心房。

珍惜眼前的幸福,紧握手中的暖意,面向青山绿水,一路微笑,一路行走……
情暖山水间,盈一份诗意于心田,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以花的姿态拥馨香满怀,以文字的杯盏邀约一曲细水长流。

煮一壶春色,与时光对语。

窗前,柳枝儿发芽,玉兰含苞,时光一直绕指馨香。

心念如这徐徐春风,荡漾成一片流云。

春落人间,一种别样的景致美了心境,所有的疲惫与忧愁也随风而去,微笑着面对生活,用内心的那份热情,那份纯真来经营生活,来创造幸福,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我的流年,风过,红尘入画;雨落,缠绵入心。

行走在春天里,眼里满是明丽与清澈,一树一树的花开,细碎而芬芳;一片一片的绿地,静美而清新。

嗅着阳光的味道,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真好!只要心足够明媚,纵然有小小的阴霾也无妨。

我们一路走来,沿途总会有美丽的风景。

于喧嚣红尘中,守着心灵的一方山水。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春水初生,耐人寻味。

春雨如丝,丝如媚,绵绵的不着一点儿声息。

踏春而去,不知是哪一处的红尘山水在心间已布满了雅致,心如花开,一朵娴雅的光阴,柔软着眼角的笑意,置身于安暖的春天,一抹浅喜,一怀深爱。

一颗心,便在另一颗心的相随里静好。

春光无限温柔地洒满山川,我愿,生命里所有的远方,都开满春天的芬芳,待一轮明月悄悄爬上西窗,归来的都是安详。

三月,阳光明媚,草色青青,小鸟儿也灵动了起来,叽叽喳喳唱着春天的歌。

这样的日子,适合出去走走,吹吹风,赏赏春天的美景,放松一下身心,这也是一种快乐。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也许在旅程中我们会拥有某些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但无论怎样,我们一样在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