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目录摘要 (1)关键字 (1)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2)1、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特征 (2)2、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取得的显著成就 (3)3、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存在的不足 (4)4、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经验 (5)二、当代中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 (5)1、政府即为改革主体又为改革客体 (5)2、复杂的利益关系难以协调 (5)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具有较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6)4、政府职能转阻力重重 (6)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7)1、探求解决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处理对策 (7)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8)3、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9)4、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9)5、健全行政运行机制及政府职责体系 (10)6、提高政府效能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 (11)7、深化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建议 (11)【参考文献】 (13)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摘要】为分析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现状,研究行政改革的难点,找出促进我国行政改革发展的对策,撰写本论文。

本论文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领导科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概论、中国行政史、公共政策、行政组织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知识。

纵观当代中国行政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行政改革的任务往往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提出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主要动力。

横向比较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各项措施,从现状、难点和对策三方面进行分析。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的政府管理,无论从组织架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等,与计划体制下相比,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在充分肯定政府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政府依然强势不改,继续扮演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角色,忽视或者淡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甚至继续把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投资于竞争性领域,继续强化政府的行政审批色彩,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市场作用和行政权之间的扭曲,引发政府行为的紊乱,助长权力行使的非理性,而且还有可能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使政府的公信力大大下降。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实际,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与矛盾,认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点,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做法,强调为我所用,不能照抄照搬。

探索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沿理论成果,总结各地改革的基本经验,预测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对于推进当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体制障碍和瓶颈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完善相关保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设置行政机构,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建立起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标准和执法责任制等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克服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难点,推动我国行政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行政体制改革;难点;对策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70年代末起 ,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的行政改革全面展开 ,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权力过分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同时 ,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结合 ;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关键 ;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同步推进。

中国的行政改革始终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国情出发 ,“摸着石头过河”,勇于探索 ,开拓进取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在过去的20年里,政府改革曾几度启动,但结果皆不尽人意。

行政改革涉及到行政体制内部、外部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行政改革遇到来自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及外部因素方面的阻力,当代中国行政改革还存在很多困难。

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1、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特征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

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

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1)中国行政改革的理念。

在改革的初期,当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精简机构和人员成为当务之急。

而随着我国几次比较大的机构调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人员的“精简”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好现有部门、机构之间权力关系的理顺,“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

这体现出一种理念上的变化,从注重机构、人员数量的比较表层的改革转向注重提高现有人员工作效率,协调部门之间权力等深层次的内容。

(2)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

中共十五大提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共十七大提出“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反映出政府高层越来越将行政体制改革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

(3)中国行政改革的重点。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4)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

二是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展和改革委)。

三是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

四是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

五是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5)中国行政改革的特点。

一是着重优化组织结构,整合组织功能。

本次改革明确界定和规范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分工,着重调整归并业务相近的机构,联系密切的机构和因分工过细导致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的机构。

如将原来分散在几个部门中的对国有企业的指导和领导干部管理职能、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等整合起来,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二是优化政府人员结构。

调整和改善机关人员结构,着力充实和加强市场监管部门和基层一线的执法力量。

三是强调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和调整。

这次改革进一步将政府职能定位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

从机构改革的方案来看,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调整体现在以下方面:加强宏观管理与监督;健全社会管理与监督;重新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加强服务职能。

2、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取得的显著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特别是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观察行政体制改革的多年努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已迈出重要步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所加强;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行政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日益提高,行政监督、行政问责显著增强。

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国务院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应急预案和31个省、区、市的总体预案,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

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已经形成,政府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今后十年,将是我国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历史时期。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将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重要战略部署。

要保证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力破除制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3、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存在的不足应该看到,我国过去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2011年前的行政改革,从我个人的观点出点,至少有三个方面是值得反思的:九次大规模的行政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讲陷入了改革目标的“低效率重复”。

也就是说,过去我国的行政改革,几乎每次都有裁减人员,转变职能,政企分开等目标,但多数都不很成功,若干年下来我们才发现,尽管我们改革的初衷都很美好,费事费力,但成效并不显著,我国的改革陷入改革目标的低效率重复。

1987年以后的行政改革没有和事业改革整体推进,而是孤军深入,以至于后来,在一些地方把行政体制改革、裁减行政人员,甚至变成了“行政编”和“事业编”的数字游戏。

我认为,政府管理的行政层面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来解决。

但是行政体制改革只能解决行政层面的一部分浅层次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可能和政治层面发生了内在联系。

光有行政层面的改革,没有政治层面的深入,行政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几乎一个也解决不了。

行政改革涉及到整个的政治体制改革,有较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中国政治体制分为上端和下端,过去主要在政治体制下端进行改革,五次主要是集中在政府治理这个层面上,而政治体制上端改革则相对滞后。

以去年的宏观调控为例。

经济过热,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推动起来的,而地方政府之所以有能力推动经济过热,就与政治层面的问题有关。

比如目前对政府官员的选拔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那种看重经济指标、做表面文章、注重政绩工程等不良倾向。

许多干部片面地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有政绩,就能提升。

正是在这种思想下,一些地方政府盲目上马了许多新项目。

可见,如果改变对官员的选拔体制、考核机制,就可能对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4、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经验中国行政改革还处在阶段性推进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初步的和过渡性的。

在20年行政改革中,中国政府和中国行政学界积累了一些体会和经验。

一是行政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

二是行政改革要服从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大局,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三是行政改革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国情的原则,既要态度坚决,目标明确,又要步子稳妥,依靠群众,分步实施。

四是行政改革要上下联动,配套推进。

二、当代中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1、政府即为改革主体又为改革客体。

过去20年里,政府改革曾几度启动,但结果皆不尽人意。

当前我们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凸显,所以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能低估。

体制改革要想顺利推进,必须选准突破口,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府革自己的命。

长期作为改革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政府部门,在改革的深化过程中,本身成了改革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