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PPT课件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PPT课件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
1
新型传染病的流行可能造 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世界银行东亚区首席经济学家Homi Kharas 估计,2003年初SARS的流行对整个东亚造成 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了美国发动伊拉 克战争的200亿美元开支。其中,我国大陆旅游业 损失了1400亿元人民币,整个经济损失了2100 亿人民币,对经济的影响为1-2%。
该制剂中所含的抗体即人群中含有的抗 体,因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免疫状况差异, 免疫球蛋白制剂所含抗体的种类和效价 不仅相同。
11
3、细胞因子与单克隆抗体:是近年来研 制的新型免疫治疗剂,可望成为肿瘤、 爱滋病等的有效治疗手段。
12
13
四、佐剂
佐剂是一类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 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 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 质。
4
一、疫苗的基本要求
疫苗是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素等 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的统称。
1、安全:疫苗都是用于健康人群,特别是儿 童的免疫接种,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的 健康和生命安全,故在制作中应特别注意质量 管理。
2、有效:疫苗应当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接 种后能在大多数人中引起保护性免疫,使群体 的抗感染能力增强。
1、抗感染 2、抗肿瘤 3、计划生育 4、防止免疫病理损伤
22
第二节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指利用免疫学原理,针对疾 病的发生机制,人为地调整机体的免疫 功能,达到治疗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传统的免疫治疗分类方法按免疫增强或 抑制疗法,主动或被动免疫治疗,特异 或非特异免疫治疗分类。
23
一、分子治疗
分子治疗指给机体输入分子制剂,以调 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4)转基因植物疫苗:用转基因方法, 将编码有效免疫原的基因导入可食用植 物细胞的基因组中,免疫原即可在植物 的可食用部分稳定地表达和积累,人类 和动物通过摄食达到免疫接种的目的。
20
21
七、疫苗的应用
当代疫苗的发展和应用不仅仅限于传染 病领域,已扩展到许多非传染病领域。 而且,它不再是单纯的预防制剂,通过 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成为有前途的治 疗性制剂。
4、基因工程疫苗: (1)重组抗原疫苗:是利用DNA重组技
术制备的只含保护性抗原的纯化疫苗。
(2)重组载体疫苗:是将编码病原体有 效免疫原的基因插入载体基因组中,接 种后,随疫苗株在体内的增殖,大量所 需的抗原得以表达。
19
(3)DNA疫苗:用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 原的基因与细菌质粒构建成重组体,经 注射等途径进入机体,重组质粒可转染 宿主细胞,使其表达保护性蛋白抗原, 从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
各种病原体可能成为某些极端势 力或恐怖分子利用的工具
在发生“911”事件和炭疽危机后, 生化武器(如天花病毒等)袭击的 可能性越来越大,但即使美国自己 也没有作好准备。
3
第一节 免疫预防
自然免疫主要指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建立 的特异性免疫,包括胎儿或新生儿经胎 盘或乳汁从母体获得抗体。
人工免疫是人为地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 疫的,包括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 疫。
接种方式
多为皮下注射 模拟自然感染途径
接种剂量次数 较大,2~3次 较小,1次
副作用 免疫效果 疫苗保存
反应较 不易保存
3、类毒素:是用细菌的外毒素经 0.3%~0.4%甲醛处理制成。因其已失去外 毒素的毒性,但保留免疫原性,接种后能 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
9
三、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或 细胞因子的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 措施。
1、抗毒素:是用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素免疫 动物制备的免疫血清,具有中和外毒素毒性 的作用。
使用时应注意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10
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是从大量混合血 浆或胎盘血中分离制成的免疫球蛋白浓 缩剂。
其作用机理:淋巴细胞接触抗原的局部 可浓缩抗原;
通过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淋巴细 胞的功能。
14
五、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 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 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预防 相应传染病,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最终 达到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而 采取的重要措施。
3、实用:疫苗的可接受性很重要,否则难以 达到接种人群的高覆盖率。
5
二、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 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
1、灭活疫苗(死疫苗):是选用免疫原 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 理化方法灭活制成。
主要诱导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为维持血 清抗体水平,常需多次接种,且注射局 部和全身的反应较重,免疫效果有一定 局限性。
16
17
七、新型疫苗及其发展
1、亚单位疫苗:是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 保护性免疫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成分,保 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
2、结合疫苗:是将细菌荚膜多糖成分化 学连接于白喉类毒素,为荚膜多糖提供 了蛋白质载体,使其成为T细胞依赖性抗 原,能引起T、B细胞的联合识别。
18
3、合成肽疫苗:是根据有效免疫原的氨 基酸序列,设计和合成的免疫原性多肽, 以期用最小的免疫原性多肽来激发有效 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6
2、减毒活疫苗:是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 病原微生物制成。
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多数活疫苗的免疫 效果良好、持久,除诱导机体产生体液 免疫外,还可产生细胞免疫,经自然感 染途径接种还有黏膜局部免疫形成。
在体内存在着回复突变的危险。
7
死疫苗与活疫苗的比较
区别要点 制剂特点
死疫苗 死的强毒株
活疫苗 活的减毒或无毒株
15
免疫程序包括儿童基础免疫及成人和特 殊职业、特殊地区人群的免疫程序。
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包括每一个儿童需要 接种的疫苗、初次免疫月龄、接种次数、 间隔时间等。
我国卫生部1985年推荐的儿童免疫程序 规定:儿童需接种卡介苗(出生、7岁、 12岁);百白破(3个月、4个月、5个月、 1.5岁、7岁);小儿麻痹症疫苗(2个月、 3个月、4个月、 1.5岁、4岁);麻疹疫 苗(8个月、 4岁、7岁);乙型肝炎疫苗 (出生、1个月、6个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