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控制测量9
①照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下丝(1)、上丝(2)、中丝读数(3) ;
②照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下丝(4)、上丝(5)、中丝读数(6) ;
③照准前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7); ④照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8);
在观测中边观测边记录边进行校核,各项计算符合表9-2中相应 等级限差要求时才能搬站,否则应予重测。
三、 四等水准测量常用仪器为DS3型水准仪,标尺为红、黑两 面水准木标尺。作业之前,要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验,详细检 验项目和指标要求可参阅《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在作业 中为抵消因水准尺磨损而造成的标尺零点差,要求每一水准测段的 测站数应为偶数站。
图 9 2
-
9.1.3 图根高程控制网
图根控制测量:即测定图根点的高程。 图根高程控制网可以布设为水准网及三角高程网。 图根水准测量按五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其高程。 五等水准测量技术指标见表9-1。
9.1.4 高程控制网的施测方法
三、四等高程控制网的施测方法一般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图根 高程网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施测。
+1.3
+0.2
1.473
1.508
后
1.233
6.021
1.002
1.043
前
1.276
5.963
4
47.1
46.5
后一前 一0.043 +0.058
+O.6
+0.8
校核计算
k加黑 减红
+2(14) 0(13) +2(17)
+2 0 +2
0 —1 +1
—1 0
—1
高差 中数
0.6290(18) —0.3820 —0.2265 —0.0425
视距读数法 K+黑-红
黑、红面高差之差 每段前后视距离累积
差 路线总长(L)
高差闭合差 其他
三、四和五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三等
四等
图根水准
DS3型水准仪 双面水准尺 后-前-前-后 三丝能读数
75m ≤±2.0mm 三丝读数(下-上) ≤±2mm ≤±3mm
≤±5m
≤200km ≤±12 L mm 每一测段偶数站
第9章 高程控制测量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了解高程控制测量的概念
和三、四、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掌握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 了解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9.1 高程控制网概述
9.1.1 高程控制测量概述
高程控制测量:即精确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
高程控制测量首先要在测区建立高程控制网,为了测绘地形图 或建筑物施工放样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而需要进行的高程测量,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由一系 列的水准点构成,沿水准路线按一定的距离埋设固定的标志称为水 准点,水准点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水准点,等级水准点埋设永久性 标志,三、四等水准点埋设普通标石,普通水准点见图9-1。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和地形测量中,高程控制测量一般分 为基本高程控制和加密高程控制,基本控制测量一般采用三、四等 及以上等级水准测量,加密一般采用五等水准测量及三角高程测量 。
本章主要介绍三、四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表9-1
等级 技术项目
所用仪具
测站观测程序 视线最低高度 最大允许视距 前、后视距差
DS3型水准仪 双面水准尺 后-后-前-前 三丝能读数
100m ≤±3.0m 三丝读数(下-上) ≤±3mm ≤±5mm ≤±10m
≤80km
≤±20 L mm
每一测段偶数站
DS3型水准仪 双面水准尺 后-后-前-前 中丝读数>0.3m
150m ≤±20mm 直接读出视距 ≤±4mm ≤±6mm ≤±100m
三、四等水准测量转点使用尺垫,转点应选择坚硬的地面上, 尺垫要踩实。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不 好,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
以上三、四等水准观测程序可简称为“后、前、前、后”,在 地质比较硬的条件下四等水准测量可以采用“后、后、前、前”的 观测程序。
表9-2 四等水准记录表
表9-2 四等水准记录表
0.0(11) 0.0(12)
0.625
1.034
后
0.366
5.151
0.062
0.460
前
0.747
5.434
2
56.3
57.4
后一前 一0.381 —0.283
—1.1
—1.1
1.718
1.936
后
1.420
6.107
1.122
1.353
前
1.646
6.434
3
59.6
58.3
后一前 一0.226 —0.327
图根水准点可根据需要埋设永久性或临时性水准点,临时性水 准点埋设木桩或在水泥板或石头0.5
图9-1
0.4 0.7
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单位:m)
9.1.2 国家高程控制网
国家高程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一、二等水 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基础,一、二等水准路线一般沿着铁路、公 路进行布设,形成闭合水准网或附合水准网,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测定其高程;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用于一、二等水准测量的加密, 作为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的高程控制,布设闭合水准路线和附合水 准路线。水准网见图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技术指标在此略。
≤30km
≤±40 L mm
可用同时静水面 传递高程过湖
9.2 水准测量
9.2.1 三、四及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
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除了建立必要的平面控制,还要建立 首级高程控制和图根高程控制,而小区域内的首级高程控制常采用 三、四等及图根水准测量。三、四等及图根水准测量的具体技术要 求见表9-1。
9.2.2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的仪器和观测方法相同,只是观测限差 要求不同。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介绍其观测方法和记录方法 。
9.2.2.1 测站观测程序
在每一站上,首先安置仪器于前、后视点等距离处,调整圆水 准器使气泡居中,然后分别瞄准后、前视尺,估读视距,使前、后 视距离差不超过2m。如超限,则需移动前视尺或水准仪,以满足要 求。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并记录于表9-2相应栏内:
测 后 下丝 前 下丝 方 向
站 编
尺
上丝
尺
上丝 及 尺号
号 后距
前距
视距差d
∑d
标尺读数
黑
红
1.743(1) 1.113(4)
后
1.529(3) 6.214(8)
1.315(2) 0.685(5)
前
0.899(6) 5.686(7)
1 42.8(9) 42.8(10) 后一前 0.630(15) 0.5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