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加强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已经成为现代路桥施工企业的首要工作,是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本文探讨了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路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数量急剧增加,这对我国路桥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路桥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是预防施工质量通病发生的重点,其科学实施有助于企业降低质量通病治理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同时科学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还能够有效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工程使用寿命,为降低维修成本奠定良好的基础,其还对保障公路行车安全、降低“桥头跳车”等现象造成的交通事故。

加强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已经成为现代路桥施工企业的首要工作,是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一、路桥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合理选用
混凝土是当前路桥的最主要材料,如果混凝土选用不当容易使道桥出现裂缝以及破损现象,严重的还会对桥梁的安全构成威胁。

随着建筑业的飞跃发展新材料的应用,混凝土的强度有了很大提高。

人们利用高强陶粒配制出了密度等级为1600~1900,强度等级在lc30 以上的,广泛用于结构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是由普通砂、高强陶粒、水泥和水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配制而成的,通常它的强度等级在lc30 以上,密度小于1950kg/m3,它本身质量很轻,是一种理想的结构用混凝土。

它和普通混凝土所不同的是涉及到了表观密度的最大限值和最小的强度等级限值。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建设的桥梁逐渐向大跨度发展,这使得混凝土自重大的缺点极大的限制了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

在桥梁结构向大跨、重载、轻质、耐久方向发展的时代,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高强、轻质和抗变形能力强的特点,显然能够克服道桥自重过大的缺陷,实现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高强混凝土当是今后桥梁建设上主要使用的材料之一。

高强混凝土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减轻桥梁自重,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

(2)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3)抗震性能好。

(4)减低桥梁高度。

2、地基处理
如何处理好路桥施工当中桥背的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时
重要的措施。

我国对于软基处理已经有了换土法、超载的预压法、减少附加应力法、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法以及高压喷射注浆法、振动碎石桩法等等一系列的处理方法。

我们可以改善地基性能,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缩小路堤和桥台之间的沉降差。

从而避免错台。

而在修建坐落于软土地基上的桥台时,我们通常要采用打桩为其基础。

若是在相当厚实的软土层之上修筑高路堤。

则软土就会因为回填的材料质量而侧向的挤动并且会对基桩实施很大的力。

其后果就是使得桥台产生了水平的位移或是转动。

这也将损坏其支座和伸缩缝。

有时甚至还能损坏其桥面与桥台。

二、路桥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前应仔细研究、分析图纸,寻找最优最佳成熟的先进工序和施工方案
要在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经济实效的前提下,应仔细研究、分析施工图纸,尽最大可能的优化工序、分析论证最佳的施工方案和了解熟悉工程的每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

再者由于受资金、建设材料、器材机械设备、施工队伍、地理位置、能源气候等人为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施工技术人员需提前科学、合理地做好施工计划、周密布置各项工作,并最好能预测到施工建设时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并能很好的加以解决,并要可能的熟练运用横道图或网格图的形式来做规划,以保证每一分项工程都能被有效地控制管理。

2、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
技术储备指在施工技术控制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工作,包括管理人员、技术工长以及对施工人员新工艺、新技术、技术交底、规范操作的培训。

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需要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能够熟悉施工工艺、了解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并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提前制定好应对方案,以保证施工任务的顺利完
成。

同时技术交底和先进技术培训,也让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掌握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新材料的特性,从而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保证施工质量。

3、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路桥的施工质量与混凝土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必须确保进场的材料都符合设计要求,对于一些特殊的材料更要极为重视。

别是砂、石材料有着较强的变异性,如果使用的碎石中含泥量高于2%,砂中含泥量高于3%,在集料表面这些极细粒材料形成包裹层将会妨碍水泥与集料的粘结,会使需水量大大地提高。

各级碎石超粒径颗粒含量的变化会改变混凝土级配,使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骨料中含水量的改变会极大地影响混凝土的水灰比,决定混凝土的强度。

所以,在选择原材料时应优先选用含泥量低、热膨胀系数小的骨料,还要注意骨料的连续级配。

如果使用连续级配的骨料,能够使混凝土中骨料所占的体积增大,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可以间接地减少水化热造成的裂缝。

要确保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的质量,路桥施工时必须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加强质量检测,只有在保证各项技术性能都符合指标时才能使用。

要想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不仅要定期的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还应该要求施工人员根据原材料含水量的变化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地做出处理。

4、施工中严格的落实质量管理制度
在路桥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执行“三按”标准,即必须按设计
图纸施工;操作时严格的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检查验收时遵守按质量标准。

在施工前必须把工程技术质量交底工作完成好,主要包括施工方法、施工注意事项、质量管理制度以及施工质量要求。

此外,还应该认真落实自检和互检工作,完成每道工序完后要先进行自检,接着进行互检。

此外,质检员还必须认真地履行抽检工作。

同时施工人员还必须认真对待施工工序的交接,完成每道工序后,只有检查合格以后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还要认真地做好交接记录工作,检查者和施工者都要签字。

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必须严肃地处理。

坚持原则,不能放过事故原因的调查,要及时地处理责任者,并进行教育。

同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必须确保进场原材料要有质量检测合格证,坚决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要保证齐全、完整和准确的施工原始资料,要实现工程与资料汇编的同步完成。

要建设一个固定的实验室,要可以现场分析工程材料。

实验室组成人员必须是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严格地按照规范要求在施工中对材料和完工部分进行试验和检测,并出具书面的检验报告,从而有效地加强质量的管理和监督。

5、建立完善的桥梁质量监测系统
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交通流量、行车速度、荷载等级等的提高,其它的一些自然因素也会对路桥的使用质量造成损害。

所以,在桥梁建设阶段就要预留长期观测点,当桥梁建好以后为后续的养护工作提供详细科学的数据,为桥梁安全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桥梁建好以后,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实行有效的监测,便于
养护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桥梁进行维护和管理,而不是简单的进行外观检查,不能进行有效的养护。

要想改变桥梁的养护工作的现状,对路桥各部位运营情况提供科学、及时的信息,在路桥的施工阶段就要建立质量监控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路桥的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现代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是现代路桥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施工企业应在工程开工前以科学的管理理论指导企业构建完善的施工管理
体系与相关措施,以此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针对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施工企业还应加强自身技术力量的培训与培养,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此促进企业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季胜华,常虎.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分析[j].
科技资讯. 2011(36)
[2] 信小龙.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0(12)
[3] 刘杰.路桥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措施[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0(12)
[4] 王蔚,李昶.路桥施工技术质量的有效控制措施[j]. 中国
房地产业. 2011(03)。

相关主题